《機器翻譯學術論文寫作方法和技巧》


《機器翻譯學術論文寫作方法和技巧》

摘自清華大學劉洋在第十屆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上的報告:《機器翻譯學術論文寫作方法和技巧》,非常受用!

1. 論文發表流程

1

實際上這也是科研的過程。

2. 確定科研方向

熱門還是冷門?

G.H.Hardy 的話非常有意思:

It is not worth an intelligent man's time to be in the majority. By definition, there are already enough people to do that.

當然,我們也可以不從這個角度考慮。我們可以考慮:這個問題是否有挑戰性?是否重要?自己是否感興趣?

3. 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2

看了這么多論文,其中優秀者有以下共同特點:

  1. 效果好,貢獻點足。
  2. 思路清奇。要么是簡單操作,不需要過多的公式,但內涵深刻且 insightful ,比如 ResNet ;要么借助數學推導,論證其操作更合理,並在實驗中驗證,比如暗通道去霧法。

劉洋老師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點:
像外行人一樣思考,像內行一樣實踐。跳出思維慣性,經常會有驚喜。

4. 審稿

3

這一點挺有意思的,說明了我們寫作的重點必須是摘要和實驗。

5. 論文寫作

寫作時,一定要以讀者為核心,力求闡釋清晰。畢竟這一點對以后的引用、推廣什么的也有幫助~~

比如,Figure 1 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讀者潛意識里會主動尋找閱讀難度低的先閱讀:

12

有以下幾點建議:

4

這一點也很有意思,在寫論文的時候,必須要頭腦清楚:

5

這張圖說明了論文應有的比重分布:

6

可以看到,方法和實驗必須是大頭

5.1. 標題

同樣,我們以讀者為中心,想一想平時我們是怎么過濾論文的:

  1. 根據標題過濾50%;
  2. 根據摘要再過濾20%;
  3. 根據介紹再過濾20%;

只剩下10%,仔細看。

所以標題是多么的重要。

當然了,現在的我們也會通過引用數來選~這是客觀標准,以上是主觀標准。

這里給出一個例子:

7

5.2. 摘要

目的:幾句話概括你的工作。

絕對不要:

  1. 數學公式
  2. 細節
  3. 很專業的術語

效果:外行都能看懂。

這里給一個例子:

8

5.3.介紹

目的:幾段話說清你的工作。

效果:充分論證你的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求:邏輯嚴密,論證充分。

一般的邏輯:問題說明 \(\to\) 簡單羅列前人的工作 \(\to\) 描述我們的工作。
更好的邏輯:問題說明 \(\to\) 目前最好的工作面臨的挑戰 \(\to\) 我們的工作能緩解!

5.4. 相關工作

要求:

  1. 一定要引用重要工作(否則可以直接 reject )。
  2. 一定要有到位的評價,不能簡單羅列。
  3. 不要隨意攻擊前人工作的創新性。
  4. 最終目的是為讀者梳理該領域的脈絡。

最后,自己的工作應該是在基礎上的傳承與創新,要寫明繼承點。

5.5. 段落

要求:必須有一個論斷性的中心句。其他都是支撐句。

我們看兩個例子,紅色是中心句,藍色是支撐句:

9

10

段尾可以有銜接句:

11

5.6. 方法

不要一上來就描述自己的工作,可以適當描述背景,這往往也是 Baseline 。
因為文字描述對讀者來說是一座大山。

還可以用一個例子,貫徹在整篇論述中,方便理解:

13

5.7. 實驗

要求有5點:

  1. 公認的標准數據庫。
  2. state-of-the-art 的系統。
  3. 實驗應先說明各參數的影響(開發集),再說明總體效果(測試集上超越 state-of-the-art )
  4. 應有顯著性檢驗。
  5. 要不辭辛勞,做到極致。

6. 寫作基本問題

  • 句子冗長。

  • 被動句式 + 弱動詞,見下圖:

    14

  • 結構松散 + 口語化,見下圖:

    15

    力度!力度!力度!

  • A An 不分。看讀音是否是元音( a e i o u )開頭,而不是看字母。

比如:
/ən aʊə(r)/ an hour
/ən empi:θri: …/ an MP3 player
/ə ju:ˈnaɪtɪd …/ a united group

  • the 太多

    16

  • 如果公式后的文本與公式有關,那么公式不縮進;否則縮進:

    17

  • 前者代表人,后者去掉引用也對句子沒有影響:

    18

  • 文中出現的字符必須在使用前有定義。

7. 超好用的寫作方法

  • 學習地道英語學者的論文。

    19

  • 查英英解釋。

  • 拿不准的,用谷歌雙引號搜索:

    20

  • 薦書:

    21

8. 時間管理

  1. 截稿前一個月開始寫;
  2. 每隔兩天改一次;
  3. 聽取專家和非專家的意見,可以接收專業意見,同時發現信息壁壘。

最后,不要本末倒置。技法為輔,創新為主。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