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有趣。
戰略、戰術、勤奮、懶惰,我們拆開來看吧,雖然我覺得其實分析一個人說話是為什么是很沒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公司的組織中,誰是指定戰略的,誰是指定戰術的。公司戰略和戰術意味着什么。
首先,公司戰略是由大BOSS決定的,通常戰略是一個長期的發展目標,它從根本上決定了這家公司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從方向上決定公司的資源願意往哪些項目和產品上傾斜,如果產品和項目與公司的戰略相抵觸,不管看起來再怎么美麗,可能都不會得到更多的支持。
然后,公司的戰術是在公司戰略決定后,為了實現戰略目標而由高層-中層分解出來的戰術。有時候戰略設計的很好,但是戰術分解有問題,導致戰略落不了地,功虧一簣的事情一點都不少見。那這是為什么?幾種可能性:
1、戰略本身有問題,線索太多,分解難度太大,無法形成有效的戰術。
2、戰略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高層推進戰略時急功近利或者為了其他的原因,而設置不合理的時間點或者KPI,導致戰術執行難度太大。於是為了表面上完成戰略,就只有從戰術設計上更多考慮結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結果導向”,結果導向不是不好,但只是為了結果而做,就是作死了。
3、以上兩種情況都碰到了。戰略本身有問題,高層為了執行老板的意圖強行設立KPI和時間節點。中層為了保證KPI和時間節點完成,隨意設計和推進戰術。
所謂,戰略上的懶惰,我認為,可能是在吐槽老板不思考,或者老板胡亂思考,導致設計了一個糟糕的戰略。
做個比方,你每天5點起床,工作18個小時,這就是戰術上的勤奮。你這18個小時在干什么呢?在非常認真的寫一個錯字,不休息、不吃飯、不停歇的寫同一個錯字,連續寫了10年,這就是戰略上的懶惰:你都懶得停下來想想,為什么我要寫這個字,寫了有什么用?
所以說,如果方向上錯了,你走的越勤奮,離目標越遠(自打發現地球是圓的之后,這句話的震撼力被削減了不小,不過不用在意這些細節,領會精神就行了)。
戰術上的勤奮,我認為就是在說剛才羅列的可能性,是啊,老板腦袋拍錯了,可下面沒人反饋,或者反饋了老板不聽,那不得拼命干活讓老板開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