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設計思維之移情客戶


“如果我問人們需要什么,他們會說需要更快的馬匹”——亨利·福特

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處跑去問客戶:“您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馬”。很多人聽到這個答案,於是立馬跑到馬場去選馬配種,以滿足客戶的需求。但是福特先生卻沒有立馬往馬場跑,而是接着往下問。

福特:“你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的馬?”

客戶:“因為可以跑得更快!”

福特:“你為什么需要跑得更快?”

客戶:“因為這樣我就可以更早的到達目的地。”

福特:“所以,你要一匹更快的馬的真正用意是?”

客戶:“用更短的時間、更快地到達目的地!”

於是,福特並沒有往馬場跑去,而是選擇了制造汽車去滿足客戶的需求。

2005年,貝恩咨詢為362家企業所做的一項調查中,有95%的企業認為自己關注了客戶,80%的企業認為自己向客戶提供了優秀的體驗。而在這些被調查的企業的客戶中,只有8%的客戶這樣認為。見《應需而變——設計的力量》。

為什么產生如此大的反差?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問題?通過和目標用戶談話與觀察來移情客。聽他們怎么說,更要看他們怎么做。作為一個設計者我們需要比客戶更了解他們自己。要達這步我們要從他們的習慣,信仰,癖好等深度移情。

在做用戶調研和用戶訪談的時候,我們要不斷刨根問底,有的問題要變着法子的多次問,以獲得用戶的深沉層次的需要。如喬布斯所言:“我們的任務是讀懂還沒落到紙面上的東西。”對客戶隱性需求的深度挖掘,進行客戶需求分析。

創造用戶喜歡的創新產品的前提,是要進行准確地分析客戶需求。很多企業不能做到准確地分析客戶需求,是造成企業創新失敗的主要原因。那么,怎么樣才能獲得客戶的真正的需求?

首先來看發生公司一個項目組的案例:團隊去做客戶拜訪,每次去都受到熱情的款待,老板接見,反饋員工有了這個軟件工作老好了。相關用戶一致反饋,這個軟件非常好,幫他們解決很多問題。還專門預定“會議室”給大家PPT展示這個多好多好。問他們有沒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啊,反饋永遠是很好,一片欣欣向榮。

后來再次拜訪這個客戶的時候,客戶還是老套路來接待大家。設計思維中強調觀察客戶的實際工作狀況,要深度挖掘,要知道為什么。既然我們的產品這么好,老好了,為什么呢?就想讓客戶演示他實際工作中怎么用我們的產品給我們看看。

客戶這個時候就不太樂意地說:“會議室已經訂好了,會議室比較安靜方便……”反正客戶是百般不願意去自己辦公桌上演示他的日常工作。團隊只去了兩個人,大家堅持去他位置上瞧瞧我們的產品怎么幫助了他。最終,他把那兩位兄弟帶到他辦公室說:“這個軟件實際他基本上不用的。”為什么呢?因為他不會用,以前沒學過,來了公司也沒培訓,幫助文檔看不懂,所以后來就不用了。那他平時的工作是怎么做的呢?用Excel來管理,月末手動整理個報表給老板。

結果老板又不是產品使用者。他覺得員工用這個產品用得很爽,因為他要的報表什么的都能很及時的看到。老板可能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英明的領導,幫員工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我想這個事情可能在別的公司也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如果我們只通過簡單的市場調查,和用戶調研就能挖掘出來客戶需求?顯然是不行的,除了通過市場調查,用戶調研和用戶訪談外,觀察更強大。我們要觀察用戶的工作環境喜好,用戶每天不斷重復的行為,用戶之間的動態互動等等。

我們要多次的問目標客戶,產品使用者向他們確認信息,觀察他們,挖掘他們的隱形需求。三個問題:用戶是誰,他們有什么問題,如何幫忙解決。四字訣:聽,看,做,想。聆聽客戶的心聲,觀察用戶的行為,做用戶在做的事情,想用戶所想。

通過設計思維中的觀察這一步最終獲得的就是“為什么”,這樣可以准確的移情客戶。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