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7月1日算起,實踐GTD已經有2年多了,在GTD一周年時寫了《用iPhone打造GTD實踐1周年的心得體會》這篇文章,隨着實踐的深入,如今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2013年初制定的計划要進行一次GTD交流,就先報名參加了一次"易GTD"活動,但非常失望,這個活動幾乎一字未提五個流程和六個高度,永錫老師在北京辦的幸福行動家活動,由於其它事務只在最后一個下午旁觀了一眼,看來這個GTD交流的計划不能真正實現。但正好進行密集英語培訓,就試着用英語把GTD給一起參加培訓的同學們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可能也算是一次交流吧。演講的PPT放在這里了:http://wenku.baidu.com/view/02609325336c1eb91a375d7f.html
此次整理的2周年GTD實踐中的體會主要關於2萬英尺的職責范圍的一些理解。在GTD的視角中有6個層面Level(參見《搞定3》),最底層是跑道Runway,對應着行動Action;再上一層是1萬英尺高度,對應着大大小小的項目Project;再上一層是2萬英尺高度,對應着個人的關注層面(或稱為職責范圍);最高一層是5萬英尺,對應於人生在世的宗旨和原則。
按照一個人在社會中承擔的不同角色以及自身的追求,人會有工作、家庭、娛樂、朋友、愛好、金錢、健康等各方面的重點內容,這也就是2萬英尺對應的范圍。這個2萬英尺的高度比較接近跑道runway和項目project,不時地對2萬英尺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思考后,便於抓住重點,便於進行每周回顧,便於使工作和生活條理化,從而能夠提煉出更高的目標和原則。
一、項目文件夾Project Folder
在OmniFocus中有Folder的概念,使用這個Folder很好地與GTD理念中2萬英尺高度的思想統一起來,我在2013年的項目文件夾是這樣的:
1)Misc雜事:這個是OmniFocus安裝后自帶的,可以隨便修改名字,是一種Single Action,把一些互不相關、不需要回顧、也無法歸到其它細類中的雜七雜八的東西統統放在這里。
2)Visiting Scholar:這是今年5月突然冒出來的2013年度重要事情,單獨放一個文件夾來管理
3)Read Books讀書:這個可以歸屬於自我管理,但讀書已經想成習慣了,單獨放一個文件夾方便
4)Myself個人修煉:讀書、提高時間管理水平、提高英語水平、學習新編程語言等等,放在這里。
5)AI Games:這是一個個人關注的人工智能機器博弈方面的事情
6)Financial金錢:有些項目可能會帶來額外的收入,放在這里管理,個人投資、理財的項目也放在這里。
7)Dept Leader室副主任:在工作中要承擔一些管理角色,與項目負責人的職責不一樣,這里的職責主要是培訓管理、班組管理和室里的一些雜事。
8)Health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必須要保持每天的鍛煉,不然無法保證正常的編程工作、生活、掙錢、游玩等等,隨着年齡的增大,對於健康也越來越重視,當前主要的運動是跑步。
9)Family家庭(父親/丈夫/親人):作為一個兒子、一個孩子的父親、一個丈夫也有許多的職責,要孝敬老人、要教育孩子、要合理安排生活、處理家庭瑣事,這里面事項不太多,我統一放在一起管理。
10)Friends:與重要的朋友經常保持聯系,這些事情放在這里。聽說要找到一生中可以隨時探討交流的7個朋友,現在感覺已經有2個了,其他的還不能確定。
11)Hobby業余愛好:一些業余愛好,比如打橋牌、下象棋等等,單獨管理起來。
12)iOS Programmer高級程序員:2013年此內容暫停。
用上面的辦法后,可以把這些職責按照優先級的順序排列起來,當然有些職責並不一定非要嚴格地分出個1、2、3來,只要感覺前5項更重要就行了,把相對重要或事情較多的放在前面會很方便管理和每周回顧。
二、電腦資料的分類管理
在GTD中進行項目分解和每周回顧時需要經常參考歸檔系統,對所有資料的歸類也是一門學問。我的紙質材料不太多,如果不需要保留原件的,我掃描(辦公桌上備有一個高拍儀)或拍照(用iPhone的掃描儀軟件)后存放。在項目活動頻繁時,紙質材料備在身邊,當項目告一段落時,全部電子歸檔。
我的電子文檔是用3個主要文件夾來存放的:
1)shenlb里是我的所有關鍵資料的主文件夾,每周同步一次。
2)shenlbArchive是備份一些很舊的項目而用的,這樣就可以控制shenlb文件夾的大小,這里面的項目可能與最近的職責范圍關系不大,平常查閱的機會不太多。
3)photo.video是生活的照片和視頻,由於這類文件很多很大,單獨一個文件夾存放。
shenlb里的文件夾,主要按自己的責任范圍來划分:
1)Inbox,這個體現GTD中的收集箱功能。把QQ接收的文件、瀏覽器下載的文件都設置到這個目錄中,在桌面上設置一個快捷方式指向這個目錄,這樣有空就可以清空Inbox了。
2)Projects,這里是未完成最近一直要跟蹤的項目,里面用不同的子文件夾來管理不同的項目。
3)與自己的長期目標最相關的最重要的項目單獨建立一個文件夾,而沒有放在Projects里面。
4)Personal是私人相關的材料,一些證書、身份證掃描件等等。
5)External是外部公司來交流時的宣傳材料等,經常會歸檔到shenlbArchive中。
6)backup文件夾,Evernote、omnifocus、博客等內容備份到這里。
7)Friends朋友:這里的文件不多。
8)Family家庭:家庭有關的資料放在這里。
9)Hobby興趣愛好也都有相應的文件夾。
10)還有一個doc,這個有點另類,里面按年度和日期再分類,把有些很難歸類的放在這里。感覺這個文件夾應該對應於GTD中的雜類,有些內容可能不需要在職責范圍內持續關注,但這類信息還需要歸檔,就這樣存放了,大腦對這類資料發生的大概時間有點印象,按時間分類比較合適。
我用robocopy命令行來同步備份,這個命令內置在Windows7中,下面一行命令就可以同步備份桌面電腦上的文件夾到活動硬盤中:
robocopy d:\shenlb G:\shenlb /MIR
命名規范也不太嚴格,文件名起得長一些,加上日期和一些主要的關鍵字,如果是別人寫的就加上他的名字,重要的文檔加上v1、v2這樣的版本號。桌面電腦里裝everything工具軟件,輸入文件名中的關鍵字就非常容易地快速地找到。
三、郵箱與職責范圍的對應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gmail時常連接不上,無奈全面將我的常用郵箱切換成qq郵箱,除了沒有快捷鍵功能外,干凈的inbox、對話式郵件跟蹤、聯系人查找、全文郵件檢索等功能都做得不錯,更喜歡的是還是它簡潔的界面,沒有任何漂浮的廣告。
qq郵箱有一個自定義文件夾的功能,可以把重要的文件移到指定的文件夾內,正好可以與職責范圍對應起來,其它不需要過多關注的內容直接放入雜事文件夾中。日常看到的是一個清空的inbox,如果真需要某個郵件時,用全文檢索就可以快速找到了。
四、瀏覽器與職責范圍的對應
瀏覽器我使用chrome,由於它具有收藏夾的同步功能,你在任何機器上設置的收藏網址都可以同步到其它機器或手機上的chrome上,把收藏夾如果按職責范圍來歸類,把常用的鏈接直接放在工具欄上,也可以更有效率。
五、Evernote與職責范圍的對應
我用Evernote來記錄時間日志,每天一個Note,只是簡短的幾句記錄重要的事項,這樣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時間主要用於什么地方。另外就是用Evernote記錄一些零散的信息,我用的是免費的Evernote賬號,比較占空間的圖片等內容就很少放在這里管理了。
另外Macbook不在身邊,並且輸入內容較多,我還用發郵件的方法實現收集。
六、關於捕捉
現在主要用iPhone上的OmniFocus收集信息,桌面電腦上用Inbox文件夾來收集,辦公室用實體的收藏盒子做為收集工具,其它收集工具還有iPhone中的照片、錄音機、金山快盤和Macbook筆記本上的臨時內容,這些輔助收集工具用得較少,為了防止遺漏,寫在了每周回顧的checklist中。
iPhone上的隨時待命的OmniFocus,漂亮的Inbox圖標,辦公桌面上的A4大小的盒子
七、關於GTD風格的桌面
為了讓做事的風格也GTD思路渾然一體,嘗試把辦公室整理了一番,實現了第一版本的GTD桌面。
。
八、關於克服拖延的壞毛病
看了《拖延心理學》,再結合GTD的一些思路,分析了GTDer為什么會不再拖延。
九、關於回顧
從2011年10月開始寫每周總結,一開始寫得比較細,后來發現應該把個人關注的內容多寫一些,其它事情可以不記,因為已經在時間日志中有記錄了。
月度回顧時,我對照着職責范圍和年度目標逐項核查,可以清楚地看到年初設定的目標的執行情況,如果工作和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就更需要這個階段的回顧,把目標和計划都要進行一番調整。
在2013年4月初要進行為期近5個月的密集式英語培訓,一開始還想着把以前的程序繼續寫下去,在嘗試了幾個早晨的編碼后,發現精力不濟,此時專門找了一個咖啡店進行回顧和思考,把一些有沖突的職責范圍中的目標和計划(主要是一些需要大量精力的計划,有些工作也交給同事去打點了)暫停,這樣保證英語培訓的效果。等培訓結束后,再進行一次回顧,重新調整回工作狀態。
為了使每周回顧更有效率,制作了回顧檢查表,放在Evernote中在回顧時對照着執行。
回顧時要注意:確保是回顧,而不是做事,如果事情超過2分鍾,就記下來,而不是完成它。
1. 看evernote中上周的主要內容,總結上周工作(對重要事項統計一下花費的時間),匯總到《每月個人工作總結.doc》文檔中,大約30分鍾。
2. 清空iPhone中的照片、掃描儀軟件、錄音機。
3. 清空U盤、工作記錄本。
4. 整理金山快盤(一些電子書和備份文件就不用刪了)。
5. 清空辦公室電腦上的Inbox。
6. 打開MacBook,同步OmniFocus。
7. 把OmniFocus中的INBOX中的內容也清空。
8. 看看未來1周的日程表,看看是否有需要提前准備的,或者需要提前處理,或者還不能轉化為行動。
9. 看看等待清單,是不是已經完成了,或者需要催一下等待的人員?
10. 回顧OmniFocus中的每一個項目(再如何細化?)
* 已完成的勾去。
* 有些標題並不是action?
* 各個action之間的順序?
* 上下文是否合適?
* 需要調整周期?
11. 回顧職責范圍內的創意部分。
12. 觸發清單到底是什么?還不太理解。
十、關於每日例程Routine
以前對這個事情沒有在意,后來發現制定一個比較規律性的每日例程,可以保證高效地GTD運轉。
在平常工作階段時的日程大概是:5:30起床准備早餐,6:45閱讀,7:30背單詞,8:00工作,11:30午餐及午休,14:00工作,18:00晚餐,19:30鍛煉,20:00閱讀或家庭生活,22:30睡覺。周末有家務、購物等事宜。
在英語培訓階段時應該用一周時間快速找到高效的每日例程,我經過一個階段的嘗試,感覺比較高效的每日例程是:6:00跑步或閱讀,6:30背單詞,7:20早餐,7:50英語聽寫VOA,8:30-11:30上課,午餐,12:20瀏覽新聞、午休,14:00-17:00上課,晚餐,看看新聞,19:00-21:30復習或GTD中其它事務,21:30跑步或朗讀或其它不費腦力的事宜,23:00睡覺。
周末兩天一定要留出一天別看英語(除了少量單詞和聽寫外),留出每周回顧的時間,由於培訓階段的事情比較單調,可以調整為每2~3周回顧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