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畢業以后,我就進入了新中大,驀然回首,卻發現已走掉了四年時光,我們最青春的四年,也是最堅實的四年,最艱辛的四年。這四年中,我們提得最多的是發版,做的最多的是需求,改的最多的是CQ,掉的最多的卻不僅僅是時光,其實還有頭發... 這四年中,有人來了,也有人走了,還有人依然在堅持着。這四年中,我們也伴隨着公司在蛻變,在成長,去收獲。
第一次來新中大,也是頗為曲折的,我是在溫州讀的大學,機緣巧合下,我參加了當年在杭電舉行的四校聯合招聘會,正是這次招聘會讓我接觸到了新中大。那時,是技術中心的葉俊強給我們做的初面,順利拿到筆試資格后,第二天,我就參加了筆試,事后才知道當時筆試成績應該是不太好的,剛剛過線而已。隨后一周內又參加了公司領導的面試,可能正是這次面試上表現還不錯,才讓我能夠順利進入到公司。那時候,往返溫州到杭州的火車還是那種鏗鏗鏘鏘要開九個多小時的綠皮火車,因此幾次往返都是晚上九點鍾開始坐車,一直得坐到早上五點,當時還是學生,也沒什么錢,又正值12月份,坐了一晚上硬座下來,又得跑到公司,個中滋味確實也是讓人難以忘懷的。
初到公司,是09年3月份,那時候還是以實習生身份被安排到項目上實習,我是跟着時任實施組長的郭高宏老師,老郭的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在各個方面給我的照應,是讓我銘記於心的。7月,正式進入研發中心,被安排到工程軟件開發部,由現任PSOFT項目經理的朱世潮作為我的入職導師,在工作上給我做指導和答疑,老朱是個耐心細致又不失幽默的人,在他的耐心指導下,很快的我就正式邁入了程序員行列。在工程開發部的三年,恐怕是我最難以忘懷的三年,是磨礪最多的三年,也是成長最快的三年,這三年中,我們開發了I6p10.0系列,11.0 系列,以及12.0系列產品。正是這些產品的研發,才使得客戶需求和信息化考評能真正落地。於此同時,我們也被外派到做了現場支持,諸如葛洲壩集團,蘇州二建等。其中,現場支持時間最長是葛洲壩集團,時值葛洲壩集團信息化考評,幾乎每月都得飛一次葛洲壩,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最后考評結束之后,安主任請我們吃飯,給了我們很好評價,也為公司爭取了不錯口碑。后來,安主任來杭州,也請了我們吃飯,當然這次石總作為東道主,被買單了,嘿嘿。有一次,輪到我去收集誰要晚上定面包了,我很不喜歡這么低效去收集這些信息,於是,順手做了一個定面包系統,於是面包系統雛形就這么誕生了,經過前后幾次改造,就成了當前這個面包訂購系統了。或許正是這次順手拈來的一件小事,幾個月之后,我被安排到技術中心任職,也算是機緣巧合了。
記得曾經看過一期的《藝術人生》中,朱軍問白岩松,什么樣主持人才是最好的主持人?白岩松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如果有一天,假如有機會,主持人也能像球星掛靴一樣,有一場告別賽的話,我希望在這場告別賽上,自己去意已訣,而別人戀戀不舍。呵,咋一聽,覺得這話特別狂,但我卻是欣賞的。還有一句話是我們學校的校訓:求學問是,敢為人先。
時值新中大20周年,我想將這兩句話送給我們新中大各位同事,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