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 微信十周年張小龍演講


這周聽了張小龍在2021微信公開課pro上的演講,感覺還是挺不錯的。
1、視頻號和直播是未來的方向
互聯網歷史上,個人在公開領域的表達方式一直在演變。最早的時候,需要你會寫HTML來做網頁。后來有了博客,博客之后是微博這樣的短文字。現在是圖片和短視頻。演變的方向是往更能被普通人生產和消費的方向去走的。所以會體現為更短更碎片化。
直播有機會是比短視頻更能被多人接受的,因為拍一段短視頻需要內容准備,而直播可以是日常聊天,就像線下面對面拜訪交流一樣。
做一個未來的設想,很久以后,每個人的微信名片應該是活的,意思是,我打開你的名片,如果你剛好戴了一個可以直播的眼鏡正在直播,那我就能直接看到你看到的東西。這可能是個人直播的終極形態。
我們的眼球都有一個攝像頭實時傳到雲端,未來遲早會到那一步。
2、微信目標就是簡單的連接

微信十年,如果非要用兩個詞來描述微信,我想,一個是連接,一個是簡單。

很多的社交產品可能也做連接,但它止步於人,微信的連接范疇更大,公眾號、小程序目標都是連接,連接人和內容、人和服務,包括微信支付也可以認為是一種貨幣的連接,視頻號的目標也是連接。重心不是在做內容,而是在做底層的連接,這很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提“去中心化“,因為連接和中心化是有些排斥的。

簡單才會好用。特別是一個產品有十億人在用的時候。

有時候也會想,很多用戶其實並不一定很在意產品是否簡單。粗制濫造的產品,也可能照樣會有很多人用的。但是我們還是會追求簡單,因為總有部分人,會認同這種簡單背后的美感。

3、做產品要先想清楚,再快速迭代

如果一個問題,三天沒有想出答案的話,那么三個月也想不出來,因此要么三天內找到解決方法,要么放棄,去尋找新的路徑,而不是耗在那里。

孫子兵法說到,行軍打仗應該要“其徐如林,其疾如風”。做產品也是這樣,要么沒有想清楚,那不如什么都不做。如果要做,就要非常快速的迭代。互聯網產品是關於創造力的,而不是拼人數。如果一個一百人的團隊做不出來一個產品,給一千人也照樣做不出來,甚至做的更差,因為一千人的內耗太大了。



約瑟夫·拜登,一般稱作喬·拜登(Joe Biden),1942年11月20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畢業於特拉華大學和雪城大學。

1970年踏入政界,1972年當選美國參議員,是美國歷史上排名第五的最年輕的參議員,也是特拉華州在任時間最長的參議員(1973-2009年)。

1988年和2008年兩度競選美國總統沒有成功。2008年和2012年兩度作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競選搭檔,在奧巴馬執政時期任美國副總統。並在1979年,2001年、2011年和2013年,拜登曾經四度訪問中國。

2019年4月25日,拜登宣布參選2020美國總統。

2021年1月7日,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拜登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1月20日,78歲的拜登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


讓自己高效工作的三個好習慣:
  1. 做正確的事:明確客戶要求和背景
  2. 正確的做事:遵循標准的方法流程
  3. 把事情做的更好:形成閉環和迭代優化

之前經常發現工作中溝通比較低效,比如給團隊成員提的批評建議老不起作用,安排的任務需求經常達不到預期。
后面學到了一個方法:溝通時讓對方做結尾,發表看法、總結陳詞,提升對方的目標感和掌控力,發現效果不錯。

熱愛你的工作,哪怕只有20%,你就不會感到疲勞和無聊。
如果你覺得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建議花一周時間有意識記錄考察自己每天在工作中做的事情,並用表格把熱愛和痛恨的都記錄下來。
然后想辦法調整自己的工作內容,少做一些痛恨的多做一些熱愛的,你就能在熱愛的方向上成長,漸漸的它們會形成你的特長,進而讓你工作的更開心滿足。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