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上證指數從2200點左右跌到1800多點,中午之后回升到2100來點,最后收盤的時候還是跌破1900點。只要還是低於2000點,十年間的股票市場相當沒有發展。地產股和銀行股首當其沖,基本上全是跌停。
於是有著名的學者爆出,銀行缺錢投資實體經濟,需要增加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每天5億的利潤額,我想你不會相信銀行真的缺錢。有良知的經濟學家分析說,銀行在過去把大量的資金用到金融理財產品和非實體經濟中,導致這部分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實體經濟發展相當艱難。金融理財產品有個回報期,到期之后銀行要還本付息,還要支付合同中規定的額外增值部分,只有這樣,當初才吸引了大量的貨幣投資到這些理財產品中。7月份將近有1.5萬億的理財產品要到期,履行合約中規定的條款。因為大量的錢已經投到非實體經濟中,銀行的錢沒有收回來,導致銀行欠客戶的錢沒有辦法還。
我們存錢到銀行,換個說法,是銀行欠我們的錢,我們借用銀行的錢貸款買房,換個說法是我們欠銀行的錢。有網友提出,把錢全取出來,放家放幾個月,我覺得用處不大。大的金融公司,一般都會有現金儲備,不會把錢全放在銀行。工薪族這點存款,不足以撼動銀行,讓它缺錢用。
我理解的基本原理是這樣的,再來對比一下軟件公司的團隊建設,看看這兩者的相似性。
當軟件公司發現一個產品線很賺錢的時候,於是投資大量資源到這個行業中。2000-2006年這個時間段,輸入法,瀏覽器,系統維護工具,網頁游戲,都處於萌動的狀態,大部分不看好這個行業,沒有投入多少資源。所以這階段,個人軟件開發者,共享軟件愛好者可以賺錢。這以后,這幾個領域(輸入法,瀏覽器,系統維護工具,網頁游戲)都有大量的公司投入資源,產生出一系列的產品。安全衛士,輸入法,各種瀏覽器,各種系統管理工具,數量龐大。
再來看銀行呢,2009年的刺激房地產的4萬億政策,給銀行打了一顆定心丸。於是乎,一年相比一年,幾乎全部的資源都向這個行業靠攏,一年一年的房價翻個天。房產和地產的結合,再通過官商合作,這個行業在中國發展的確實不錯,書本上學到的經濟規律,價值規律,不能適用於房地產行業。
這樣一來,銀行的錢和軟件開發公司的資源都投入到了當前最熱門,最賺錢的領域去了,這是正確的一步,資本的本質就是追逐利潤,軟件公司和銀行都活的很滋潤。
曾經讓我羡慕的一件事,幾個才畢業出來的同事,邊學邊工作,,堅持做了2年Android開發,2年后跳到新的公司,月收入基本都是10K以上,讓我這個做了五年的ERP程序員慚愧不已。
可是好景不長,現在Android程序員比較普遍了,新畢業的大學生,一般學這一行的多一點。傳統的.NET領域已經發展成熟,Microsoft不再像以前那樣推廣.NET技術。我記得我讀大學時,天天可以看gotdotnet上面的資源,這個網站對.net的宣傳推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退回到三至五年前,你的公司或團隊沒有開始應用.NET開發產品,現在再來應用從頭開始應用.NET開發產品,也沒有產品積累(收購或是兼並原因產生的),是個很費心的一件事。要把這幾年時間追上來,需要花費很多精力。而移動開發領域,也趨於飽和狀態。Android平台也有大量的程序被開發出來,競爭同樣的激烈。網頁游戲領域,想做大做強,要解決產品被模范的可能性,聽說這個領域因為企鵝的模仿,死掉了很多有名的軟件公司。如果所說屬實,這個領域比傳統的企業管理軟件生存還難。
曾經很輝煌的銀行和軟件公司,現在面對的麻煩同樣尷尬。繼續在這個最賺錢的領域(網游,移動,房地產)投入資源,競爭激烈,大環境不好,贏利的可能性逐漸走向行業平均利潤,想回到傳統領域(管理軟件,實體經濟),以前的積累太少,或是根本沒有經驗,也做不來。做企業管理軟件和做實體經濟一樣,要聘用工人,購買機器,購買技術和原材料(軟件開發的組件),經過生產環節,還需要管理經驗,生產經驗,市場判斷,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才能賣出去。投資非實體經濟經比這簡單多了,把土地低價買進來,放在手里,經濟發展,地價高漲,再高價賣出去。買和賣不產生實際價值,社會的總產值沒有發生改變。房價為什么要漲的一個原因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但是這歸功於全體人民的勞動和建設,但是好處卻落到房子和土地的所有人身上,這顯然不公平。軟件公司的利潤來源於全體員工的努力,市場部賣不出去產品,認為它的功能不夠強大和完善,售后服務部把責任推卸給開發部,做出來的產品不是按照客戶的意思,開發部經理找下面的程序員溝通協商,只要結果不要過程。所幸運的是,我沒有在這樣的公司待過。再換另一種情景,產品賣的好,程序卻沒有獎金,售后服務也沒有獎金,功勞都歸了賣產品的人。這個和房價上漲,好處都落到房子所有人和土地所有人身上去,看起來有些相似。
我還是堅持做傳統的領域,企業管理軟件,最折騰人,最沒前途的行業。
今天是2013年6月25日,值得紀念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