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那個U盤裝了很多次都不行,都是說找不到文件。最后就找了一篇博客看如何安裝雙系統,最后發現原來可以用硬盤安裝的。經過5個多小時終於完成了。^-^。
1.首先是分區,可以使用Window7自帶的磁盤管理程序進行分區。(PS 我是用CentOS安裝光盤分區的,因為我是先用U盤安裝,不過是失敗了,就分區成功。Window7的分區工具在:右擊“計算機” -->“管理”)我是用200多G來使用的。我是這樣分的。首先是全部格式化。然后使用其中的40G出來格式化成FAT32格式,(注意不能是NTFS這種格式。微軟的你懂的。)此時G盤是即能在Linux下使用也能在Window7下使用。
如果你怕分區出現錯誤導致該盤不能使用,在此之前你可以先備份,使用一個DiskGenius_4.3.0.1 軟件。 也可以用這個軟件進行分區。
2.接下來就是配置一下硬盤文件了。
(1) 騰出一個FAT32的系統盤,就是剛才分出來的盤。我稱作G盤
(2)下載DVD映像CentOS-6.4-i386-bin-DVD.iso,放到G盤,在把其中isolinux把其中isolinux文件夾解壓到C:\根目錄下(PS iso文件是可以打開的。)
(3) 再把images文件夾解壓到G盤根目錄(安裝時需要images/install.img 文件)(PS 不同distribution的Linux文件會有不同,等一下我會給出連接)
(PS 因為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應該要把images去掉。其實在Linux安裝的時候會有目錄選擇的。如果你不放心就跟我一樣吧。)
(4) 到現在為止G盤放的是操作系統光盤,但是Win7怎么知道要裝載並讀取G盤的。這個時候就要知道Windows是如何啟動的(詳見鏈接)。因為Window是Bootmgr。而Linux是不支持的。所以要使用grub是一個來自GNU項目的多操作系統啟動程序。下載個EasyBCD軟件,打開EasyBCD,Add New Entry --> NeoGrub -- > Install --> Configure, 這時會彈出一個txt文件,在其中輸入:
title centos-install
kernel (hd0,0)/isolinux/vmlinuz
initrd (hd0,0)/isolinux/initrd.img
kernel,initrd其實就是對應G盤的文件,你可以打開isolinux去看看。關於那個(hd0,0)這個就比較難確定了,我在網上找到的是(sd0,1)的我就按着做了,但是沒有加載成功,然后查了一下Linux鳥哥的私房菜。這里跟書上講的有點區別就是(hd0,0)后面的文件,因為現在我們是准備安裝,還沒有安裝在硬盤上。如果啟動不起來就在grub下手動修改吧,我的hd0,0也是試出來的。grub的e是編輯的意思。
這個grub Install 的完成后可以removed掉。
(PS 此時你要有會grub的規則才能看得懂。)
(5)關閉,重啟后選擇 centos-install,選擇CentOS-6.4-i386-bin-DVD.iso文件所在的目錄,然后出現安裝菜單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第二個,貌似是"install system with basic driver"什么的,windows7顯卡驅動可能對安裝界面有影響。剩下的就參考下面的光盤安裝步驟。
3.linux系統的安裝。
(1) 出現安裝菜單的時候要選擇第二個。(你看NeoGrub BootLoader 就是剛才添加的。在安裝過程中如果遇到什么特殊情況,就可以進入Windows7,進行修改。一開始還不是很會,就走了很多彎路,無數次的重啟切換。不過還是很值得的。建議在不破壞原有系統情況下,對EasyBCD的其他選項看一下。)
(2) 出現下面的選項是按常理說是要選第二個從本地硬盤裝載(比較模糊),如果都試了還是不行。就選了第一個Local CD/DVD進入第二張圖片,然后選第二個選項Use a driver disk。第三張圖片是你擁有的磁盤這個就一個一個的試。第4張是進入后的截圖。其實就是G盤的目錄樹啦。然后就選install.img這個了。(PS 這個我也不好說。)
(3)在選擇Linux安裝類型的時候選擇最后一個自定義安裝(就是在輸入密碼后的下一個界面,要最后一個自定義安裝啊,很遺憾我沒有切圖)。然后自定義格式化分區。 分200M給/boot,80G給/,80G給/home,4G給swap(根據你的物理內存),這些都是隨意的。同時有不是很隨意。/boot一般200M就可以了,這時用於引導而已。swap是交換分區,類似於Windows下的虛擬內存。剩下的都給/根目錄吧,這樣分比較方便。當然其他的像/home你要是懂就可以分配。注意根目錄比較大就行。(不然開不了機啊。)分配到多個目錄的作用是方便系統備份和系統恢復。linux格式化的格式是ext4,里面有個vfat也可以弄幾個G格式化成fat格式。因為這中格式在Windows下也可以用。這樣就可以在兩個系統進行數據共享。其實我們的G盤就是fat32。是可以數據共享的。(不懂的自行google)
(4) 到了圖中的這一步了。(我用U盤就是安裝到這一步就通不過了。)第一個是Other 第二個是CentOS。這個是啟動項的問題。這個是CentOS自己的grub。到目前你就有兩個grub了。如果你重啟的時候就會發現你進入CentOS-grub里面有兩個選項一個是Other(也就是Windows7)一個是CentOS(這個就是安裝在硬盤中的操作系統了,不是操作系統映像。)如果你點Other就會進入(1)圖中的Windows7 和NeoGrub BootLoader選項。(這個等一下可以刪除。)(注意 到選擇引導程序的時候,有人說要點change device(更改設備), 選擇剛剛設定的/boot掛載點(這個在前面自定義格式化分區的時候有的看),應該默認會選到的。我是沒有選,如果你開不了機就很麻煩了有可能Windows7不見了,所以我還是提醒一下。)
(5)最后一步了。選擇你要安裝CentOS那個類型的系統。(一般用戶用Desktop,不過用到Linux的都是技術員,選擇Database Server或 Web Server或Software Development Workstation)CentOS會根據你選的不同類型進行軟件的定制安裝。不過下面有個自定義的安裝。到現在為止就是安裝成功了。安裝完后,重啟(然后一步一步的進行系統配置)再重啟就可以用了。
(6)本來沒有6的但是還是要說一個我很SB的事情就是下面的界面。kdump下面有個Kdump內存。默認是128M的。我以為是系統運行某個系統關鍵程序要用到的內存,所以就手賤了在128后面加了個0變成1280M了。什么后果呢?導致配置完后重啟。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就總是進不了系統,不過此時Windows7還是可以進的。不過這也給了我一個實踐的機會。不是進不了系統嘛?我就用原先U盤里裝的Linux啟動光盤映像(還好U盤里的系統沒有刪除,說來也巧,不知怎么了U盤就插在主機上,多次重啟無效,卻啟動了U盤里的系統。)。我就使用系統的救援修復模式進入U盤的系統。然后就按照提示掛載在硬盤的Linux下(注意,因為此時的系統是已經安裝好了,這時因為Kdump過大而導致不能正常啟動而已)。然后是使用bash修改/etc/grub.conf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忘了)。發現有個Kdump=1280M 就果斷的把0刪除了(這其中也走過不少彎路)。
4.清理工作(這些都是可以不做的。)
(1)裝完后,重啟電腦到window7,打開EasyBCD,點add new entry,選Linux/BSD系統,把剛剛給/boot掛載的200M選中(我想起來了在3.(4)中掛載的時候我好像是在這里有提前設置過的。因為這一步我是提前做的,我都切換了好多次。),然后點擊添加就可以了。如果在3.(4)中選了,這個應該可以不用。
(2)打開Edit Boot Menu 把NeoGrub BootLoader刪了,下面的Boot default OS time 時間可以為1。
(3)我現在的系統是打開電腦Linux提供的grub里面有兩個選項一個是CentOS,一個是Other(該過程是5秒,CentOS是默認的,這些可以進入CentOS里面修改)。點CentOS就是直接進入CentOS系統了,點Other就進入Windows的grub里面有一個選項是Windows 7(如果你第(2)步沒有做那么就會有兩個選項)。時間延時是30秒,點Windows7就進入Windows7系統了(可以用EasyBCD修改,Windows7也提供了bcdedit.exe,在cmd下輸入即可,不過我不會該)。
5.說明
我其實並沒有按照上面一步一步的做,應該在安裝之前我沒有看到這篇文章。也多次的進行系統切換,EasyBCD修改啟動項,等等很多無辜的操作。如果加上用U盤安裝的時間。我這個CentOS安裝用了將近6個小時吧。
提醒:安裝需謹慎!如果只是一般的系統使用,不是很嚴格的要求環境的話,建議使用虛擬機VMware。我就是用虛擬機用了一年,最后實在受不了太卡了。
這篇文章(*-*)? 用了我3個多小時。
6.附錄
我參考並學着安裝的博客源地址(很詳細,不過我覺得比較亂)http://blog.csdn.net/ephuizi/article/details/7681164
Window操作系統啟動過程詳解:http://wenku.baidu.com/view/ba6ad08302d276a200292e5e.html
鳥哥linux中講到的grub規則:http://vbird.dic.ksu.edu.tw/linux_basic/0510osloader_3.php
kdump:http://baike.baidu.com/view/9306391.htm
歡迎指出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