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經理是否具有積極的心態,直接關系着項目的成敗。很多情況下,項目經理並不是真的不願意積極面對問題,而是覺得問題本身是難以解決的,只能聽之任之。而事實上,一切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這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確確實實可以做到的。當你持有這想的信念時,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變更為強大。
1.我的第二次頓悟
項目管理培訓並不是人人都需要,但對於渴望獲得幫助以消化理論知識、盡快掌握要領的項目經理而言,還是很有必要的。我第一次參加項目管理培訓時,說實話基本上什么也沒有聽懂,腦子里只留下了幾個諸如“鐵三角”、“二八法則”等等這樣的詞在盤旋。但通過這次培訓,我知道了原來項目管理有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體系,並不是憑本能出招就可以搞定的,於是我開始系統性的學習這些知識。
但這不是我說的“第二次頓悟”,因為“第二次頓悟”給我的收獲是讓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處理項目中的問題、來面對生活,這遠比我學到一些具體理論知識重要得多。
這一次重要的領悟,起源於我參加的另一次項目管理培訓的經歷。在培訓中,老師讓我們做了我們很多訓練題,其中有不少是案例分析,大致是講某項目碰到了什么問題,問該怎么辦?答案ABCD選一項。做這些題目的時候,我不由自主想到了公司項目的情況,其實與題目中的描述是如此的相似,而我們曾經那樣的無助、不知所措,而老師每次給出的答案又是那樣的不容置疑,這讓我突然意識到,其實每個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正如每個題目都有答案一樣。
回想起以前在公司的項目例會上,項目經理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一些類似的問題, 比如:
l 客戶又改了需求,變化較大,工作量比較大,項目只能比計划拖延;
l 項目組新手太多,效率很低,干不不活,還要浪費時間來指導他們;
l 某某功能沒有人做,放在那里,要等人騰出來再做;
l 某位骨干人員要離職了,項目進度要滯后了;
l 這段時間一直在做投標的事情,沒時間管項目;
l 碰到了一個技術難點,公司以前沒做過,一直卡在那里;
l ……
諸如此類問題層出不窮,它們如此讓人頭疼,卻又無可奈何,就好像一個人身患不治之症一樣,只能默默等死了。管理層面對這些問題往往也是啞口無言,以至於最后竟然也默認為它們確實不關項目經理的事,只能聽之任之了。
現在再來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們一直都在欺騙自己。這些問題雖然讓人頭痛,但並非毫無辦法,它們也有其解決之道:
問題 |
參考解決方法 |
客戶變更需求 |
l 了解客戶為什么要變更,很多情況是我們沒了解客戶需求,而不是客戶要求在變 l 評估是否確實需要變更 l 是否有其它替代方案 l 是否可以放到下一期建設 |
新手太多 |
l 給新手安排合適的工作 l 多檢查、多輔導 l 請求上級上調更合適的資源 |
有些功能沒人做 |
l 向上級申請資源,說明問題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l 請求招聘項目人員 l 項目組趕工 l 利用項目緩沖時間 l 評估該功能是否在關鍵路徑上,是否可以往后放,等人員騰出來再做 |
骨干人員離職 |
l 與他開誠布公的溝通,消除其心結 l 利用上級與他溝通,適當滿足其要求,力求留住人才 l 如果真的離職了,參考上面“有些功能沒人做” |
項目經理忙投標,沒時間管項目 |
l 加班。工作忙時只能如此。欲成大事者,不加班工作不可能 l 將投標事情分給比較工作寬松的下屬來完成 l 向上級說明項目工作很緊,請求將投標工作安排給其他人 |
碰到技術難點 |
l 組織公司技術骨干討論 l 去國外網站上找方案 l 在技術論壇上請求幫助 l 利用外部資源,如同學或熟人等 l 請求將該工作轉給研發人員 |
原來這些看似很棘手的問題,還有這么多解決方法。即使這些方法都不奏效,項目經理也還可以做一件事,就是評估影響,申請項目變更——不要忘了,變更也是一個方法。在有些極端情況下,甚至需要放棄項目,也就是不做了,跟你的業主方說byebye,好聚好散。在必要時,連分手都是一個選擇,但只有一條路,你永遠不能走,那就是放任不管。要知道,回避問題永遠是最差的選擇。
2.項目管理就是解決問題
一切問題都有解決之道,這對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領悟,因為它改變了我對看待項目的心態。只有勇於面對問題,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法,才有可能達到目標。
(1) 項目中充滿的問題,要積極對待
項目有問題才是常態,沒有問題那是特殊情況。項目經理應培養樂觀心態,不要因為碰到問題就悶悶不樂,死氣沉沉,試想,如果項目沒有問題,那項目經理的價值何在?
當然有人說,項目經理應該預防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如果你能預防所有的問題,當然是好,但這幾乎不可能發生。更何況,怎樣預防問題,這其實是一個更難的“問題”。
面對問題,還要積極的去解決,而不是認為沒有什么好辦法、只能這樣了。有些項目經理在被上級批評時,總是千方百計的辯解,這是一種非常消極的做法。不要以為你讓上司也覺得無可奈何,就可以心安了,甚至還小小得意一番。不要以為上司點頭了,就是在贊許你,其實他在通過每件事來評估你,看你究竟是平庸之輩,還是可造之才。
從“無可奈何”到“我可以想辦法”,一個小小的變化,足可以實現從平庸到優秀的跨越。積極還是消極,主動還是被動,就在一念之間,而這一念,會直接影響到項目的結果。
雖然每個問題可以解決的,但每個問題都沒有標准答案。怎樣解決,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存在一種簡單的方法或規則,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就像沖浪時,每個浪頭的高度、方向、力度都不一樣,沖浪者無法為自己設定一個固定的姿勢,只能在浪頭撲過來時,根據自己的經驗來進行調整,否則很快就會被打翻。
(2) 主動面對生活中的問題
生活中也與項目一樣,充滿的問題。俗話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其實只要積極面對,人人都可以把這本經念好。
“一切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在生活中我也用這個觀點來勉勵自己。當與家庭成員產生矛盾時,我會想到,這是可以解決的,於是我主通溝通,讓他們更加了解我的處境,我的真實想法,“理解萬歲”這句話一點也沒錯,許多問題就這樣化解於無形,這些都得益於我的這一次領悟。試想,如果我對生活中問題采用回避的方法,對其視而不見,矛盾必然會累積,總有一天會爆發。為什么總有那么多家庭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弄得家庭破裂?可以說,不能積極主動面對問題,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甘肅一男子嫌自己混得不好16年未回家,這就是一個回避問題的典型例子,不回家顯然不能解決混得不好的問題,反倒讓自己失去了16年的親情溫暖。在項目中,你會因為覺得項目執行不順利不向上級匯報工作嗎?其實越是有問題,就越應該匯報,爭取上級的理解和支持,要知道你的上級往往有更寬的知識面、掌握着更多的資源,說不定他可以幫助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