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產品是一個不比手機大的小盒子,有一個數字電視接受模塊和一個無線模塊。它能接受空中的數字電視信號,通過WiFi發出,手機、平板、電腦上做播放軟件來播放數字電視節目。
於是,手機或平板上的播放軟件App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通過WiFi連接到小盒子。
直到上周,我們決定的產品spec是,Android App(iOS App做不到)運行起來后,立刻自動跳轉到系統WiFi設置界面,在用戶選擇我們小盒子的SSID並給手機或平板分配到IP地址完成連接后,按“返回”鍵(這是Android系統的特色)返回到App啟動畫面,loading轉圈的同時完成App和小盒子的連接。
這個“自動跳轉到系統WiFi設置界面”的想法,源於“教用戶使用產品”的考慮,想方便用戶使用,提升用戶體驗。
最初討論的時候,我隱隱感覺這樣做很怪,但是我沒想清楚,也說不出靠譜的反對理由。
之后,看着團隊里所有的同事,從工程師到項目經理到老板,掉進這樣一個坑里,我們很清楚每一步該做什么,我們很清楚App在做什么,我們也覺得掏出手機直接點圖標運行App不用先想一想是否選擇了正確的WiFi網絡這樣似乎挺方便,我又時時去想,哪里怪。
我給出不同意這樣做的理由。
1. 在手機或平板上運行一個需要訪問互聯網的App后,如果網絡不通,App給出提示,用戶去系統WiFi設置界面確認設置正確,再回到App,刷新。這是智能手機、平板用戶都已經非常習慣的行為了。這樣一個慣常行為,不需要“教”用戶。
2. 用戶是主動運行這個App,自動跳轉到一個系統設置界面,完全不符合用戶的預期。
3. 自動跳轉到系統WiFi設置界面后,用戶即便想到了要選擇正確的WiFi網絡,也完全不知道選擇之后要做什么。這一條不是我預計到的,是逐漸逐漸有試用的用戶提出。
4. 用戶可能會因為已經形成的習慣,在使用我們的產品時可能會先設置正確的WiFi網絡,可是我們的App會固執地引導用戶到系統設置界面,看一眼他已經正確設置的內容。
和很多團隊一樣,我開始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沒有人覺得這個建議值得再考慮一下,這個事情值得再花時間推敲,再花時間修改。
直到有客戶抱怨了。
可是,我們還是不舍得拋棄曾經讓自己沾沾自喜的想法。
所以,現在票數占優的決議是,如果用戶在運行App前已經設置了正確的WiFi網絡,運行App直接嘗試連接,如果連接不上,在給出的網絡不通提示上面放一個按鈕,用戶點擊后,跳轉到系統WiFi設置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