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是抱着完成任務的心態讀這篇很長的文章,后來慢慢發現還對里面的東西挺有用的。這篇文章大體是講述了一位斯坦福的博士所經歷的grind。作者剛開始是因為看到母親有終身教職,日子過得舒服又有名氣,而一般的工程師可能會遭遇各種不順,所以勵志讀PHD將來可以混一個終身教職。可是真正讀到PHD的時候才發現,讀PHD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老師可以無壓力的研究一些比較有開創性的課題,學生因為從老師的項目里拿獎學金,就只能按照老師的意思來,遲遲發不了論文,很難畢業。作者后來自己提了一些想法,導師壓根就不感興趣,而且沒有內行人指導也做不出什么東西了。結果辛辛苦苦奮斗幾年,什么成果都沒有,確實很令人沮喪。作者后來到谷歌和微軟實習,這期間作者找到一些能幫得上忙的人,出了一定成果。並且后三年由於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功,結果作者重拾信心,最終完成學業。最后作者還總結了一下自己的經驗教訓,我認真研讀,爭取以后避免類似錯誤。
讀博士做research最重要的是要出好結果,沒有結果去佐證,有再好的想法都沒用,后來作者還為怎么湊夠畢業的論文發愁。閱讀一定量的論文是有必要的,但是只閱讀別人的不自己出論文,看得再多也沒有。讀別人論文只為了解競爭對手並且把好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項目里。查找到相關信息會大大提高你的效率。要自己創造機會,要勇於提出自己的想法,說不定你的想法比老師的都好。要跟以自己合得來的人合作,這樣工作起來會比較有樂趣,效率也更高。要學會自己評判自己做這個項目是否有前景,作者就因為一直耗在那個Klee項目上,結果好幾年沒出成果。一定要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作者就是通過幾個成功作品重拾信心,最后發了幾篇paper,最后順利畢業。找一些內行人尋求幫助,作者在微軟實習的時候,Tom給了作者很多建議,對作者幫助很大。創意是建立在創意之上的,所以想一個創意一定要找一個堅實可靠的起點,作者第一年的想法就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起點。
作者最后也提到,雖然讀博士的過程比較痛苦,但是也有樂趣,最重要的是過得很充實。這也算自己對未來讀博的一個展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