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通常來說,“行為請求者”與“行為實現者”是緊耦合的。但在某些場合,比如要對行為進行“記錄、撤銷/重做、事務”等處理,這種無法抵御變化的緊耦合是不合適的。在這些情況下,將“行為請求者”與“行為實現者”解耦,實現二者之間的松耦合就至關重要。命令模式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二、命令模式 ...
一 前言 之前一直在忙於工作上的事情,關於設計模式系列一直沒更新,最近項目中發現,對於設計模式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對於設計模式的應用那更是重要,可以說是否懂得應用設計模式在項目中是衡量一個程序員的技術水平,因為對於一個功能的實現,高級工程師和初級工程師一樣都會實現,但是區別在於它們實現功能的可擴展和可維護性,也就是代碼的是否 優美 可讀。但是,要更好地應用,首先就必須了解各種設計模式和其應用場 ...
2014-09-07 23:14 3 15932 推薦指數:
一、概述通常來說,“行為請求者”與“行為實現者”是緊耦合的。但在某些場合,比如要對行為進行“記錄、撤銷/重做、事務”等處理,這種無法抵御變化的緊耦合是不合適的。在這些情況下,將“行為請求者”與“行為實現者”解耦,實現二者之間的松耦合就至關重要。命令模式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二、命令模式 ...
一.什么是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封裝了方法調用細節,以解耦請求者與執行者,具體流程如下: 1.從請求者(客戶)的角度看 請求者(客戶)發出請求 -> 調用者(系統)構造命令對象封裝請求 -> 調用者調用命令對象的指定方法(請求被執行) 很明顯,請求者根本不知道執行者是誰,更不 ...
一、引言 今天我們開始講“行為型”設計模式的第二個模式,該模式是【命令模式】,又稱為行動(Action)模式或交易(Transaction)模式,英文名稱是:Command Pattern。還是老套路,先從名字上來看看。“命令模式”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名稱,我的理解是,可能是一種行為或者一個操作 ...
本文的概念內容來自深入淺出設計模式一書. 項目需求 有這樣一個可編程的新型遙控器, 它有7個可編程插槽, 每個插槽可連接不同的家用電器設備. 每個插槽對應兩個按鈕: 開, 關(ON, OFF). 此外還有一個全局的取消按鈕(UNDO). 現在客戶想使用這個遙控器來控制不同廠家的家用電器 ...
模式動機 在軟件設計中,我們經常需要向某些對象發送請求,但是並不知道請求的接收者是誰,也不知道被請求的操作是哪個,我們只需在程序運行時指定具體的請求接收者即可,此時,可以使用命令模式來進行設計,使得請求發送者與請求接收者消除彼此之間的耦合,讓對象之間的調用關系更加靈活。命令模式可以對發送者 ...
今天的博客中就來系統的整理一下“命令模式”。說到命令模式,我就想起了控制台(Console)中的命令。無論是Windows操作系統(cmd.exe)還是Linux操作系統(命令行式shell(Command Line Interface shell ,即CLI shell)都有命令行程序。說白了 ...
1、命令模式簡介 1.1>、定義 命令模式的目的是解除命令發出者和接收者之間的緊密耦合關系,使二者相對獨立,有利於程序的並行開發和代碼的維護。命令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將請求封裝為一個對象,將其作為命令發起者和接收者的中介,而抽象出來的命令對象又使得能夠對一系列請求進行操作,如對請求 ...
一、概述 在軟件開發中,我們有時會碰上許多對象互相聯系互相交互的情況,對象之間存在復雜的引用關系,當需求更改時,對系統進行修改將會非常困難。為了對系統的對象進行解耦,可以引入一個間接層來管理對象之間的關系,這就是中介者模式。 二、中介者模式 用一個中介對象來封裝一系列的對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