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1 水仙花數
實驗1. 利用自定義函數求所有水仙花數,並用逗號隔開輸出。 所謂水仙花數是一個三位數,其每位上的數字的立方和等於其本身, 如153 = 1^3 + 5^3 + 3^3 故153是水仙花數。
2.代碼實現:
查看代碼
def flowerNumer(n):
n1 = sum(int(i) ** 3 for i in list(n))
return n if (int(n) == n1) else 0
if __name__ == '__main__':
num_list = [str(i) for i in range(100, 1000) if flowerNumer(str(i))]
print("所有的水仙花數有:" + ','.join(num_list))
實驗2 回文數
1. 題目描述
實驗2. 回文數判斷。 設n是一任意自然數,如果n的各位數字反向排列所得自然數與n相等,則n被稱為回文數。 從鍵盤輸入一個5位數字,請編寫程序判斷這個數是不是回文數。 如:123454321和9889就是回文數。
2.代碼實現:
查看代碼
import sys
def palindrome_num(n):
# reversed()返回的是一個對象,需轉換成序列
n1 = ''.join(reversed(n))
s = "是回文數" if str(n) == n1 else "不是回文數"
# n1 = list(reversed(n))
# s = "是回文數" if list(n) == n1 else "不是回文數"
# n1 = tuple(reversed(n))
# s = "是回文數" if tuple(n)==n1 else "不是回文數"
print(n + s)
def isValid(msg):
# 若輸入的不是整數或者不是5位數 # 輸出:“輸入不合法!”,並不返回任何值
# 法二:
# return 1 if msg.isnumeric() and len(msg) == 5 else "輸入不合法!"
if msg.isnumeric() and len(msg) == 5:
return 1
else: # 若輸入的不是整數或者不是5位數
print("輸入不合法!") # 輸出:“輸入不合法!”,並不返回任何值
if __name__ == '__main__':
while True:
num = input("請輸入一個5位數:")
if num == '0':
sys.exit()
if isValid(num) is None: # 若返回值為None,即輸入不合法,重新輸入
continue
else: # 否則調用palindrome_num()判斷num是否是回文數
palindrome_num(num)
# 法二:
# if isValid(num) == 1:
# palindrome_num(num)
# else:
# print(isValid(num))
# continue
實驗3 三角形的判斷
1. 題目描述
實驗3. 三角形判斷。 編寫函數判斷輸入的3個數字是否能構成三角形的3條邊。
2.代碼實現:
查看代碼
import sys
def isTriangle(num_t):
a, b, c = num_t
if ((a + b) > c) and ((a + c) > b) and ((b + c) > a):
print("{},{},{} 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format(a, b, c))
else:
print("{},{},{} 不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format(a, b, c))
def isValid(n):
try:
a, b, c = n.split()
a = float(a)
b = float(b)
c = float(c)
if a > 0 and b > 0 and c > 0:
return a, b, c # 以元組的形式返回三邊的值
else:
# 若a,b,c任意一個值小於零,不返回任何值
print("輸入不合法!")
except ValueError:
# 若a,b,c任意一個值不是整數或小數,不返回任何值
print("輸入不合法!")
if __name__ == '__main__':
while True:
num = input("請輸入三個數,以空格分隔:")
if num == '':
# 當不輸入任何字符時,退出程序
sys.exit('\n退出程序')
if isValid(num) is None:
# isValid()無返回值,即輸入不合法,繼續執行
continue
else:
# 否則 將返回值傳入isTriangle()
isTriangle(isValid(num))
實驗4 七段數碼管繪制
1. 題目描述
實驗4. 七段數碼管繪制:通過繪制七段數碼管理解使用函數及其封裝的價值。
2.代碼實現:
查看代碼
import time
from turtle import *
def drawGap(): # 繪制數碼管間隔
penup() # 提起筆移動,不繪制圖形,用於另起一個地方繪制
fd(5) # 向當前畫筆方向移動 5 像素長度
def drawLine(draw): # 繪制單段數碼管
drawGap() # 調用drawGap() ,繪制間隔
# turtle.pendown() 移動時繪制圖形,缺省時也為繪制
pendown() if draw else penup() # draw不為0繪制圖形,否則另起一個地方
fd(40) # 畫筆向當前方向繪制40像素長的線條
drawGap() # 調用drawGap(),繪制間隔
right(90) # 順時針移動90°
def drawDigit(d): # 根據數字規制七段數碼管
drawLine(True) if d in [2, 3, 4, 5, 6, 8, 9] else drawLine(False)
drawLine(True) if d in [0, 1, 3, 4, 5, 6, 7, 8, 9] else drawLine(False)
drawLine(True) if d in [0, 2, 3, 5, 6, 8, 9] else drawLine(False)
drawLine(True) if d in [0, 2, 6, 8] else drawLine(False)
left(90) # 逆時針移動90°
drawLine(True) if d in [0, 4, 5, 6, 8, 9] else drawLine(False)
drawLine(True) if d in [0, 2, 3, 5, 6, 7, 8, 9] else drawLine(False)
drawLine(True) if d in [0, 1, 2, 3, 4, 7, 8, 9] else drawLine(False)
left(180) # 逆時針移動180°
penup() # 畫筆另起一個新的點
fd(20) # 沿當前方向移動20像素
def drawDate(date):
pencolor('light coral') # 設置畫筆的顏色為淡珊瑚色,默認初始值為黑色
for i in date:
if not i.isnumeric():
sety(-50)
pencolor('wheat')
if i == '-':
write('年', font = ('微軟雅黑', 24, 'normal'))
pencolor('lightblue') # 設置畫筆的顏色為“lightblue”
fd(45)
elif i == '=':
write('月', font = ('微軟雅黑', 24, 'normal'))
pencolor('lightpink') # 設置畫筆的顏色為“lightpink”
elif i == '+':
write('日', font = ('微軟雅黑', 24, 'normal'))
else:
drawDigit(eval(i))
sety(0)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坐標位置(200,200)處繪制一個大小為 800*350像素的畫布
setup(800, 350, 200, 200)
screensize(bg = 'lightyellow')
penup() # 開始繪制
hideturtle() # 繪制完日期,隱藏畫筆的turtle形狀
speed('fastest')
fd(-350)
pensize(5) # 定義畫筆的大小為 5
# 使用strftime 方法將 gmtime() 獲取的當前的日期以“%Y-%m=%d+”的格式賦值給變量a
a = time.strftime("%Y-%m=%d+", time.gmtime())
drawDate(a) # 調用自定義函數 drawDate()
done() # 必須是圖形繪制程序的最后一個語句
總結
1、自定義函數實現輸出所有水仙花數。
自定義函數floweNumber(),傳入參數為n,用sum()中嵌套元組生成式求各個位數上的數字立方和n1。當滿足原數n == n1
時,返回n,否則返回0。
在主函數中,調用自定義函數floweNumber(),傳入參數i的范圍在[100,1000)內。若返回值不為0,將數字i添加到列表num_list中。最后用’,’jion(num_list)將所有水仙花數以英文逗號分隔輸出。
注意:傳入參數i需轉換成字符串,以便在floweNumber() 中可以使用sum()中嵌套元組生成式的方式逐個計算每位數的立方和,最后添加到列表時也需要將i轉換成字符串,因為join()的參數必須是Iterable的,數字不是Iterable的。
2、自定義函數實現回文數的判斷
因為需要輸入,所以自定義一個對輸入值合法的判斷的函數 isValid()。根據題目要求,必須是5位數的數字,那么輸入值不能是非整數,且長度為5。
定義一個用於判斷是否是回文數的函數palindrome_num(),用reversed()反轉傳入參數n,並賦值給新的變量n1。由於reversed()返回的是一個對象,需轉換成序列,我用join()將其轉換成字符串。然后比較str(n) == n1
,若相等,字符型s = "是回文數"
,否則s = "不是回文數"
,最終輸出 n+s的結果。即傳入值是否是回文數。
在主函數中調用isValid()將輸入值num作為參數傳入,若滿足要求,即是5長度為5的整數,返回1,否則輸出“輸入不合法!”並且不返回任何值。若判斷調用isValid()的值若為None,結束當前循環,重新執行;否則調用自定義函數palindrome_num(),傳入num。
3、自定義函數實現判斷三個數是否能構成三角形三條邊
變量num獲取控制台輸入的三個數,以空格間隔。定義一個判斷輸入值合法的函數isValid(),num作為參數傳入,變量a,b,c分別對應輸入的三個數,並將三個數轉換成float類型,(input()獲取的是一個字符串)。判斷a,b,c是否都大於0,是則以元組形式返回三個數,否則輸出“輸入不合法!”並不返回值。在進行前面的操作時,可能會出現因為a,b,c任意一個值不是整數或小數,或者控制台輸入的數據不是3個的情況,需要獲取try: except獲取ValueError異常,輸出提示“輸入不合法!”並不返回任何值。
在主函數中,首先要對num進行判斷是否為空,若為空則退出程序。然后判斷調用isValid()函數的返回值是否為None,若是,即輸入不合法,終止本次循環,重新執行;否則調用isTriangle() 判斷是三個數否能構成三角形。如果輸入合法,isValid()返回的是三個數的元組,將返回值傳入isTriangle()中,再用變量a,b,c分別獲取元組中的三個數,判斷是否滿足任意兩個數之和都大於第三個數,並輸出相應的結論。
4、使用turtle模塊和time模塊實現七段數碼管繪制當前日期。
由於源碼是老師提供的,我對源碼稍微進行了一點個性化的修改。主要是對其中的一些函數方法進行了學習。接下來,我就在該功能中學習到的新的知識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
參考資料:
屬性 | 描述 |
---|---|
turtle.setup(width = 0.5,height = 0.75[,startx = None,starty = None]) | width,height為整數時,表示像素;為小數時,表示占據電腦屏幕的比例 (startx,starty)表示矩形窗口左上角頂點的位置,如果為空,則窗口位於屏幕中心。 |
turtle.penup() | 提起筆移動,不繪制圖形,用於另起一個地方繪制 |
turtle.pendown() | 移動時繪制圖形,缺省時也為繪制 |
turtle.hideturtle() | 隱藏畫筆的turtle形狀 |
turtle.forward(distance) | 向當前畫筆方向移動distance像素長度(或寫成fd) |
turtle.backward(distance) | 向當前畫筆相反方向移動distance像素長度 |
turtle.right(degree) | 順時針移動degree° |
turtle.left(degree) | 逆時針移動degree° |
turtle.sety() | 將當前y軸移動到指定位置 |
turtle.write(s [,font=("font-name",font_size,"font_type")]) | 寫文本,s為文本內容,font是字體的參數,font為可選項,font參數也是可選項 pencolor() 無參數傳入,返回當前畫筆顏色,傳入參數設置畫筆顏色,可以是字符串如"green", "red",也可以是RGB 3元組。 |
turtle.pensize(size) | 設置畫筆大小為size個像素 |
turtle.speed(speed) | 設置畫筆移動速度,在整數[0,10]內,值越大速度越快 |
turtle.mainloop() 或 turtle.done() | 啟動事件循環 -調用Tkinter的mainloop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