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 QC2.0、QC3.0、QC3.5、QC4.0、QC5.0、
FCP、SCP、AFC、SFCP、 MTKPE1.1/PE2.0/PE3.0、TYPEC、PD2.0、PD3.0/3.1、VOOC
支持 PD3.0/PD2.0
在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出來之前,已經有PD1.0 PD2.0 PD3.0,發展了數年,是USB-IF推出的標准,各個廠家多少會兼容這些標准;
但是在2015年的時候,大屏幕的終端開始流行,大容量的電池也開始成為標配,各個廠家都開始發展自己的快充技術,主要兩大流派,高壓小電流(9V2A)和低壓大電流(5V3A);因為電壓越高,發熱越多,因此低壓大電流有個更好的溫度表現;這個時候有高通的QC系列(2.0/3.0/4.0/4.0+)、華為的super charger(FCP/SCP,有先后發展順序)、MTK的PE(2.0, 3.0)、摩托羅拉 Turbo charge、OPPO VOOC等等,不統一,怎么辦? 於是在2017年春節的時候,PD3.0推出了補丁版,即增加了PPS,兼容各個廠家的協議;
因此可以說支持PPS,就是支持華為、三星、OPPO;
這里要注意,以上只是充電協議,而PD不只是充電,PD是power delivery,PD還包含在USB協議中,USB關注的更廣泛了,最關注的則是數據傳輸的速率;
現行快充技術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低壓快充和高壓快充。
低壓快充以OPPO的VOOC閃充為代表,通過增大充電電流的方式來提高充電功率。
優點:發熱量小、能量轉換效率高
缺點:硬件需要定制,成本高,兼容性差
高壓快充以高通QC2.0為代表,其他廠家技術原理和高通一樣都是基於BC1.2,通過增大充電電壓來提高充電功率。
優點:兼容性好、繼承性好、穩定
缺點:發熱量大,能量轉換效率低
目前高通的快充方案占領大部分市場,但是隨着USB-IF組織推出PD協議(Power Delivery 功率傳輸協議),有望統一快充市場。PD充電協議最大功率可支持100W,能滿足手機甚至筆記本的充電需求,PD支持雙向電能傳輸和組網供電策略,最新的QC4.0已經支持PD快充協議


主從端電源協商協議
- Source插入發現設備
- Cable Plug返回信息,建立連接給ACK.SOP’’(此時連接已經建立)
- source capabilities 通過Rp,提供 供電能力信息,sink request 描述需要的電
- 接受(accept)則PS_ready 開始供電
Technology | Voltage | Maximum | New features | Release date | Notes | |
---|---|---|---|---|---|---|
Current | Power[a] | |||||
Quick Charge 1.0 | Up to 6.3 V[12] | 2 A | 10 W |
|
2013 | Snapdragon 215, 600[13][14] |
Quick Charge 2.0 |
|
1.67 A, 2 A, or 3 A | 18 W (9 V × 2 A)[16][b] |
|
2014[c] | Snapdragon 200, 208, 210, 212, 400, 410, 412, 415, 425, 610, 615, 616, 653, 800, 801, 805, 808, 810[18] |
Quick Charge 3.0 | 3.6–22 V[19] in 0.2 V increments.[15] | 2.6 A, or 4.6 A[19] | 36 W (12 V × 3 A) |
|
2016 | Snapdragon 427, 429, 430, 435, 439, 450, 460, 617, 620, 625, 626, 632, 650, 652, 653, 662, 665, 820, 821[18] |
Quick Charge 3+ | scalable voltage with 20mV steps from Quick Charge 4 | backward compatible with previous-generation Quick Charge devices Integrated cable power capability/identification various safety mechanisms |
2020 | Snapdragon 765, 765G[20] | ||
Quick Charge 4 |
|
|
|
2017 | Snapdragon 630, 636, 660, 710,[23][24] 720G, 835,[25][26] 845 | |
Quick Charge 4+ |
|
Snapdragon 670, 675, 690, 712, 730, 730G, 732G, 750G, 765, 765G, 768G, 778G, 780G, 845, 855, 855+/860, 865, 865+, 870[27][28] | ||||
Quick Charge 5 | >100 W |
|
2020 | Snapdragon 888, 888+ |
Quick Charge-based protocols
Note: These are compatible with Quick Charge-enabled chargers
- TurboPower (Motorola)
- Mi Fast Charge (Xiaomi)
- Adaptive Fast Charging (Samsung)[d]
- BoostMaster (Asus)
- Dual-Engine Fast Charging (Vivo, pre-2020 models only)
Other proprietary protocols
- VOOC (OPPO until 2019 and pre-2020 Realme models ), SuperVooc (OPPO from 2019 to present)
- SuperCharge (Huawei)
- Warp (formerly Dash) Charge (OnePlus) - interchangeable with SuperVooc (OPPO)
- Pump Express (MediaTek)
- Super Flash Charge (Vivo, 2020 onwards)
- DART (Realme, 2020 onwards) - interchangeable with SuperVooc (OPPO)
- XCharge(Infinix)
市面上有哪些快充協議?https://zhuanlan.zhihu.com/p/434438436
通用協議(類似於明碼)
USB PD 是目前通用性最高的公共協議之一:從 iPhone、MacBook、市面上大部分采用 Type-C 接口的 Android 設備乃至 Nintendo Switch,都能使用這種協議進行快充。

換句話說,如果你日常使用 Android 作為主力機,同時還有一部 iPhone 備用,游戲機是 Nintendo Switch,工作還需要用到筆記本電腦,理論上來說這些設備都可以使用同一個支持 PD 協議的電源來正常握手並實現快充。只要有type-c接口。
目前最新的 USB-PD 3.0 規范最高支持 100W 的充電功率,具體標准則分為了 10W、18W、36W、60W 和 100W 五種;預期相對應的電壓則有 5V、12V 與 20V,最大支持電流有 1.5A、 2A、3A、5A 等不同「檔位」,滿足從筆電到手機之間充電實際輸出功率差異較大的不同需求。
私有協議
高通 QC
QuickCharge,是由高通主導的快速充電技術。 主要解決硬件不同環境下的電池快速充電。 以是高通QC2.0為例,在不改變接口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充電速度,就需要引入更高的充電電壓(HVDCP)。
1、高通為usb接口設計了一套通過改變USB接口的d+、d-兩腳電壓,實現充電頭手機相互識別的握手協議。
2、在手機通過握手協議申請更高電壓后,充電器就輸出手機申請的電壓。這就是高通QC2.0的充電方式。
3、根據電壓檔位的不同,又可以細分為classa和classb兩個版本。其中A級標准支持5V、9V和12V三種電壓,適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其它便攜式電子設備。
4、B級則支持20V電壓,最大可以輸出40w功率,應用用對充電速度要求更高的設備。
聯發科 PE
聯發科的快沖標准是Pump Express,就像高通的QuickCharge技術一樣,也是一項用於移動設備為主的快沖協議,支持這個協議的設備和充電頭在握手之后(通過充電電流的大小來觸發協議,隨后觸發升壓或者降壓),可以通過提升電壓及電流,實現快沖的效果。
vivo:FlashCharge
這是vivo品牌手機采用的一種大功率快充技術,與其他快充技術一樣,通過更高的充電功率實現較短的充電時間,由於在芯片端采用的是獨家的協議,因此無法在其他品牌或不支持該快充技術的充電頭、手機中使用;
華為:FCP & SCP
FCP和SCP是華為推出的快充協議,前者是18W快充,9V/2A(比較早),后者是超級快充(充電時手機會顯示超級快充)(2016年發布),22.5W快充和40W快充,4.5V/5A或5V4.5A往上,另外有的手機只支持22.5W快充的話,不會顯示超級快充,但升級系統后支持超級快充,並顯示超級快充,有些手機同時這兩種快充(22.5W和40W快充)。
小米ChargeTurbo快充協議
目前小米快充有50W、40W、30W等快充規格。
小米采用高通驍龍處理器的機型對QC快充協議具有不錯的支持,例如小米10至尊版支持QC5.0,小米10 Pro支持QC4+,兩者都兼容PD3.0。
OPPO: VOOC系列快充
早在14年的時候,OPPO就推出了VOOC 1.0,與主流快充采用高壓方式不同,VOOC閃充采用的是低壓高電流的方案。
相比傳統的高壓快充,低壓快充溫控更好,效率更高,3000毫安時的Find7可以在30分鍾內充電到75%,要知道當時還是2014年。
此外由於電池系統、線材、充電頭都被重新定制過的,所以一般充電器都不適配VOOC閃充。
三星:AFC
三星出品的Adapting Fast Charger同時向下兼容兼容QC2.0。
各個廠商各自的技術,一般來說要搭配自家的充電器才能使用,不同的私有協議不互通,你用華為的scp就算是40w也不能給oppo充40w。
不同協議之間的區別
高電壓、低電流
高電壓、低電流充電方式需要到手機端進行變壓,讓電壓下降到適合手機電池消化的范圍。期間的能量損耗會以熱能形式散發出來,這也導致了手機充電發熱問題。高電壓、低電流充電方式需要到手機端進行變壓,讓電壓下降到適合手機電池消化的范圍。期間的能量損耗會以熱能形式散發出來,這也導致了手機充電發熱問題。
低電壓、大電流
低電壓、大電流方案的主要缺點則是較高的定制成本、以及低適用性。手機內部相關元件、充電頭和充電線,都需要根據需求定制。以線材為例,常見的通用充電線材只能承載3A的電流,要實現5A大電流快充,就必須對充電線進行改造。我們看到當年在快充上投入大量宣傳的OPPO、Vivo的充電頭更大、充電線更粗,就是基於這個原因。
動態調整
動態調整的快充,基本是基於多電芯(電荷泵)串聯和將電壓的轉換操作交給充電頭,然后通過充電頭而非手機去做細節的電壓變動來實現的。

目前很多的廠家的快充都開始基於PPS 可編程電源,從而實現高功率(大於100W)充電,也許有一天能出現一統江湖的協議也說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