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制作並輸出1:5 000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及編號(一)


1. 前言 

由於項目要求,需要使用ArcGIS對某一測區范圍進行1::5000比例尺分幅及編號;查閱了相關博客及《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 13989-2012,現對制作流程以及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

2. 數據介紹

因為不方便詳細的介紹測區的經緯度范圍,所以籠統的概括一下,本次所處理的測區涉及到1:1000 000比例尺地形圖的經度范圍為78°E-90°E,緯度范圍為36°N-44°N,即涉及到的圖幅編號分別為J44、J45、K44、K45。

1:5000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是以1:1000 000比例尺地形圖為基礎,按規定的經差和緯差划分圖幅,采用行列編號方法進行編號。

1:5000比例尺代碼:H

經差:1′52.5″,即1.875′,亦即0.03125°

緯差:1′15″,即1.25′,亦即0.02083333……°

單個1:1000 000比例尺地形圖圖幅可以划分為192 * 192 的1:5000比例尺圖幅。

3. 地理坐標轉換

 3.1 數據導出

原始測區范圍在奧維地圖中,因此,首先將測區從奧維中導出,格式選擇 shp,坐標類型選擇 WGS84(地理坐標),參數如下圖所示:

 

3.2 將數據添加到ArcMap中

  簡單,不解釋......

3.3 WGS84坐標到CGCS2000坐標的轉換

  在ArcMap的ArcToolbox工具箱中依次找到 數據管理工具-->投影和變換-->要素-->投影(ArcToolbox工具在地理處理菜單欄中),雙擊 投影工具,在彈出的窗口中進行如下設置:

   圖中 輸出坐標系 選擇 地理坐標系-->World-->ITRF2000:

  然后,在目錄中選擇上一步輸出的ITRF2000坐標系的shp文件,單擊右鍵-屬性,將圖層坐標重新定義成GCGS2000地理坐標系:

  在彈出的屬性窗口中選擇 地理坐標系 下的CGCS2000坐標,如下圖:

  此時,完成WGS84地理坐標向CGCS2000地理坐標的轉換。

4. 分幅與編號

 4.1 分幅

  在ArcMap的ArcToolbox工具箱中依次找到 數據管理工具-->要素類-->創建漁網,雙擊 創建漁網 工具,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進行如下圖參數設置(圖為J44圖幅的示例,據需設置):

上圖中還需在 ‘環境...’ 中設置輸出坐標系:

根據上圖設置,創建漁網后,會生成一個面層(如下圖),接下來根據國標對網格進行編號:

  4.2 編號

   4.2.1 編號規定及形式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 13989-2012 中規定,1:5 000地形圖的行、列編號是將1:1 000 000 地形圖按所含比例尺地形圖的經差和緯差划分成若干行和列,橫行從上到下、縱列從左到右,按順序分別用三位阿拉伯數字(數字碼)表示,不足三位者前面補零,取行號在前、列號在后的排列形式標記。因此,J44圖幅的1:5 000的編號就如下圖所示:

   4.2.2 屬性表編輯與導出

  ① 首先,在ArcMap的 內容列表 的圖層中找到生成的分幅,然后打開其屬性表,添加X、Y、Id(長整型)三個字段:

        

  ② 然后,分別計算X、Y的質心坐標,並通過字段計算器為Id賦值:

   ③ 導出屬性表,在屬性表中選擇 表選項-->導出,導出表格:

   4.2.3 Excel編行、列號

  ①  根據GB標准以及4.2.1的示例,可以知道X方向編號應為升序列,Y方向編號應為降序列;

  ②  首先,將X所在列按照升序排序(注意排序時要選擇 擴展選定區域);然后,新添加一列進行編號,函數式如下圖,第一行的單元格要空着; 最后,復制計算出來的編號列(圖中D列)重新在該列粘貼為數值格式,並在第一行單元格加上表頭(見下圖):

       

   ③  Y所在列按降序排序后,其操作同X列類似,不做過多解釋。

   4.2.4 連接Excel表

  ① 選擇生成的分幅,右鍵選擇 連接和關聯-->連接...,在打開的 連接數據 對話框中進行如下設置,點擊確定即可將Excel表掛接到圖層的屬性表上:

   ② 打開連接Excel表后的屬性表,添加一個Code字段(文本類型),然后使用字段計算器,計算行列號(腳本和結果如下圖所示): 

       

5. 地理坐標轉換為投影坐標

   在ArcMap的ArcToolbox工具箱中依次找到 數據管理工具-->投影和變換-->要素-->投影,雙擊 投影工具,在彈出的窗口中進行如下圖設置(此處輸出坐標系選擇的是 3度帶+中央經度的形式,也可以選擇其他形式,詳見 參考鏈接一):

    需要注意的是上圖的 ‘環境...’  中需要將 輸出坐標系 設置成和 ‘投影’ 對話框中的相同:

6. 將分幅編號轉為注記層

 6.1 標注要素

  首先,需要選擇投影后圖層,然后點擊右鍵,打開“圖層屬性”對話框,切換到“(標注)”頁,進行如下圖設置;之后,同樣選擇該圖層並右鍵選擇 ‘標注要素’,即可完成要素標記。

  6.2 標注轉注記

   標注完成后,繼續選擇被標注的圖層,然后點擊右鍵,選擇 ‘將標注轉換為注記’,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進行如下設置(注意,注記需要輸出在數據庫中,因此必須在輸出位置建立一個數據庫):

    標注轉換為注記后,會作為一個注記圖層加載到 內容列表 里,其最終結果如下圖所示(轉換為投影坐標后已經呈現出梯形形狀):

 

 

 7. 輸出為CAD格式

  選擇圖層並右鍵,依次選擇 ‘數據’-->‘導出至CAD...’,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進行如下設置即可:

 

 上述內容是J44圖幅的分幅流程,其他分幅參照該流程依次生產,最后根據測區范圍,保留需要的1:5 000分幅和編號,導出即可。

 


 

<上述內容參考其他博客,並結合實際進行更改,在此感謝其他無私奉獻的博主,另外如有不足請各位查閱者指出>

 


 

 附言:如果測區完全包含在 1:1 000 000 圖幅中的一個(例如完全在J44圖幅中),不涉及跨圖幅,則1:5 000比例尺的的分幅操作可以根據4.1進行。如果涉及到其他圖幅,則4.1在進行創建漁網時,需要改變參數。因為上述參數中的像元高度使用的單位是度,而這個度的數字是無限循環小數,所以生成的1:5 000比例尺分幅在上下兩個圖幅(例如J44和K44)的接邊處會存在縫隙。

該問題的具體描述及解決方法可以參考“ArcGIS制作並輸出1:5 000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及編號(二)”。

(解決方法還沒有寫,先在此挖個坑,回來填...... •∩•

 參考鏈接

參考鏈接一: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541750/article/details/111252510

參考鏈接二:https://www.cnblogs.com/yzhyingcool/p/10328390.html

參考鏈接三:https://www.cnblogs.com/yzhyingcool/p/10132746.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