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真的很容易》筆記(四)易經與吉凶、道德、占卜、鬼神、管理


關於吉凶、命運、占卜

自然現象並沒有吉和凶的分別,站在人的立場,才有吉有凶。

八卦代表八中自然現象,本無吉凶可言。文王寫卦辭、爻辭,指出人生福禍的姻緣;孔子直接說明吉凶福禍,由道德來決定。

現代人認為,善為吉,惡為凶,而世間本無善惡,善惡為人與人之間的糾纏不清。易經認為,有所得為吉,有所失為凶。

吉,必利,凶,必害。利,可能致吉,也可能致凶;害,可能至凶,也可能至吉。

人對待咎(小過失)的態度,導致吉凶:咎而悔(誠心不過,善補過,承擔責任),則無咎/吉;咎而吝(有口無心,諉過,推卸責任),則凶。

人處在吉順的時候,最容易得意忘形,有“咎”而不願誠心善補,反而喜歡推諉責任,於是凶便隨之而至。

正如老子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如何改變命運:研修易學---->修心----->改變自己的行為態度------>改變命運。

占卜的目的:不在於接受占卜的結果,而在於調整自己的行為,趨吉避凶;若全盤接受吉凶的結果,則放棄自主性和創造力。

求變:一味的求新求變,是歧途;堅守常規,才可以應變制宜。

人生:歷史會不斷重演,但每一次都不一樣;平衡時打破平衡,不平衡時謀求平衡;只要人活着,就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

 

關於道德

道德有什么作用:

凡事隨着時間的流動而改變,有百分之八十會變得不好,百分之二十會變好;

面對不好的情況,人要做出小心謹慎的調整;面對好的情況,人要適應變化;

如何在千變萬化中調整和適應,不至於走入迷途,道德提供了很好的途徑;

拋棄道德的后果很嚴重,離開了道德,人類不過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器物、制度、知識所利用的工具和奴隸;

德本才末:有才無德,很可怕,不如無德也無才;有才又有德,才能立於天地間。

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務:對上天有信息,研讀《象傳》的大象、小象,對卦名多加玩味,多角度觸發道德實踐。

 

關於鬼神

人應該敬畏鬼神,孔子主張“敬鬼神而遠之”,在於提醒人具有局限性,在得到自由、自主、自在之后,不能得意忘形,以免犯下重大的過錯。

人應該借由鬼神的感通來提高自律,不去觸摸底線。

不求鬼神(害人),卻促使鬼神主動佑助(警醒)我。

 

四德與利害關系

(伊始)經過一番努力 ---> (亨通,榮景)----> -----> (正當)貞下起元  ----> (生生不息)

現代人並沒有經過“元”“亨”直接謀利,不符合易道。

關於東西方區別和統一

西方人:對事不對人。

中國人:讓大家都有面子(圓滿),不可能對事不對人。

西方人:人本位,權利,合法。

東方人:人倫本位,義務,合理。

“和合”:和,是相互尊重,接納不同。易道主張一分為二,合二為一,合大於分。

道不遠人,天道、人道、地道,都在我們心中。

東西方可以依靠道德統一,多遠發展,多樣生存。

 

關於管理

物質方面,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精神方面,可以推己及人,既久且遠。

吉凶跟着“時”而改變,地位再高,時間一到,屆齡推修,也一定要下台。

太極的太,由“大”和“丶”構成,大起來比誰都大,小起來比誰都小。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