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整理


一、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 發現問題,並將問題分類
  • 將問題轉化成具體的課題
  • 找出解決課題的替代方案
  • 運用適合的標准,評價每項替代方案
  • 選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並采取行動

 

解決問題不僅是一種技巧,同時也是思考實物的方案。

 

如何掌握問題

  問題的本質是“有了落差”

   1、’“問題”:就是必須“必須被解決的課題”;

   “問題”都存在一種或者多種課題,必須擬定解決策略並付諸實施去解決。

   2、“解決”的意識:做了決定便難以挽回。

    所以必須尋找正確的解決策略。

   3、問題的本質是期望與現狀的落差

    “期望”-“現狀”=“問題的嚴重程度”

   4、問題具有兩面性

    解決問題的作業流程應該是:首先發現與期望產生落差的問題,然后選定作為具體課題。

  問題分為三種類型

    恢復原狀型

    防范潛在型

    追求理想型

     1、從目的區分:恢復原狀型和追求理想型

      恢復原狀型的思考方式:現狀與過去的狀況之前出現落差,要從落差中找出問題。

     2、追求理想型的目標在於提升現狀

      追求理想型問題的思考方式:雖然目前沒有重大的損害,但由於現狀未滿足期待的狀況,於是把它視為問題。

     3、用顯在或者潛在的觀念來區分問題

      潛在問題指現階段還未發生的損害,但是未來可能顯在化的問題。

     4、結合目的和時間,將問題類型化

     5、理清問題類型,便能設定課題方向

      根據目的和時間的類型所構成的組合,問題大致上可區分為三種類型:隨着問題的范圍大小不同,同一個問題也可能包含多種類型。  

   確認解決問題的優先級

    1、根據問題緊急程度和重要性確定優先級

  ·    一般而言,有輕易能解決的問題,最好盡快解決。

      問題矩陣:

緊急高-重要性低 緊急高-重要性高
緊急低-重要性低 緊急低-重要性高

 

    2、不緊急但是重要的事情,最容易被忽略

      因為這種事情,存在被一拖再拖的危險

    3、防范潛在型問題,預發和應對並重

      評價問題時,最要緊的是不但要辨別出目前的不良影響,還有看出今后會擴大的可能性,已經顯在化的不良影響程度越大,則越緊急。

      對於“防范潛在型問題”,兩種重要策略:一是避免將來產生不良的“預發策略”,而是使顯在化的沖擊降到最低的“發生時的應對策略”。

 

如何解決恢復原狀的問題

  恢復原狀型問題的兩大課題

    1、知道問題類型,才能夠鎖定重點課題

      要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有清晰的認識,然后可以大致決定解決問題的課題領域。

    2、恢復原狀型的課題:分析原因、采取對應策略

      解決恢復原狀型問題時,基本課題是“分析原因”,也就是分析為何現狀與原狀會產生落差。

      找出真正原因后,在恢復原狀的同時,還要為維護原狀采取合適的解決策略。

      根據問題原因不同,應對策略細分為緊急處理、根本解決、防止復發等課題領域。

    3、分析原因:基於事實、掌握狀況

      第一個要求是:問題解決者必須縝密且冷靜掌握問題狀況,因為只有確切掌握問題的狀況,才會有很多概率解決問題。

      所以可以分為兩個課題:掌握現狀作為一個課題,包括問題發生在何時、何地、問題時說明。

    4、在解決問題能力中,分析力最重要

      從掌握現狀和分析原因中獲得成果,絕大部分來着以事實為基礎的分析力。

      分析力的基礎就在於邏輯思考。

    5、“分析”是什么

      “分析”指針對對象的狀態和現象,追根究底的歸納問題。

      分析就是將混沌的現實分成有意義的群組后,闡明其互相關系的一種腦力作業。

        篩選出問題的構成要素,還要從細部了解要素之間的關系,這是一種從結構的角度來理解狀況的作業。

      所歸納的問題最好符合MECE原則,即必須符合“不重復、不遺漏”的原則。

    6、出現的結果是現象還是原因?

    7、不良狀態頻繁發生,要分析原因

      最重要的是確認問題類型,再思考核心課題。

    8、6W3H的基礎架構,用於分析原因

      6W:what(什么不良狀態)、where(發生在那里)、which(發生在哪個對象)、when(什么時候發生的)、who(為何會發生狀態)、why(為何會發生損害)

      3H:how(在什么樣的狀態下發生的)、how much(損失程度多少)、how many(損害的數量是多少)

 

  用差異分析找原因

    1、差異分析有助於分析原因

      將發生問題的對象與其他沒發生問題的對象,做一番比較,並找出差異點。

    2、標桿學習也是差異分析

      從同行業選出幾家“實務典范”與自家企業做對比,找出改進之處。

      標桿學習是防范“潛在問題”或者追求理想型問題的差異分析。

    3、當變量有好幾個,分析原因變得很難

      推薦使用6W3H,先搜集與不良狀態的詳細信息,然后將每個選項套用在具體的不良狀態上,確認出一個最具說服力的選項

  

  真的是這原因嗎?如何確定因果關系

    1、因果關系要成立,必須具備三要件

      視為原因的因素與結果之間有關系

      視為原因的因素發生在結果之前

      沒有其他干擾因素

 

如何解決防范潛在型問題

  防范潛在型問題的兩大課題

    1、要主動挖掘潛在型問題

    2、基本課題“防范”與“應對”

      要有預案

  由上而下

    1、由上而下的四個步驟

      假設不希望發生的不良狀況

      確定引發不良狀態的誘因

      擬定預防策略,排除可能的誘因

      預先擬妥發生不良狀況時的應對策略

 

  由下而上

    1、由下而上的四個步驟

      從現狀中確定必須注意的特定因素

      假設不希望發生的不良狀況

      擬定預防策略,排除可能的誘因

      預先擬妥發生不良狀況時的應對策略

 

  危機管理是防范潛在問題,不是緊急處理

    1、危機管理:以有上而下的方法進行分析

    2、設想你的可控制受損程度

    3、每個部分進行風險分類

    4、危機管理:確立預防策略,同時提升應對能力

    5、風險分析就是找出潛在不良狀態的誘因

    6、根據風險分析制定預防策略和應對策略

 

如何以“分析”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很重要的能力

    1、解決問題的原點在“發現問題”

      當落差越大越明顯,任何人都可以發現問題,最好是在初期階段,事態尚未擴大時就發現問題。

      所以“發現問題”最重要的是對變化要夠敏感

    2、問題必須靠自己找出來

      不管真實情況怎么樣,被動的態度並不可取,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就是要積極發現問題。

    3、自己權限內的問題,才是“能解決”的問題

      看問題不能只挖掘細節,要用更開闊的視野來掌控事情的全貌。

      要擁有大格局的視點,但是別超出自己的權責范圍,要以當事者的身份腳踏實地的解決問題。

     4、問自己六個問題,有助於發現問題

      • 現狀與期望的狀況之間有無落差
      • 現狀有沒有發生什么變化
      • 是否覺得那部分進行的不順利
      • 是否有事情未達到標准
      • 有沒有哪些事情不是你原先期待的狀態
      • 若置之不理,將來是否會發生重大的不良狀態

  SCQA分析,幫你發現問題,設定課題

    1、發現問題與設定課題,SCQA分析最好用

      所謂SCQA分析就是通過描述當事者的心理及狀況,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以設問的方式刻畫出課題的問題接近法。

      SCQA的第一步是(主角):預先確認當事者的具體形象,無論當事者是人還是公司

          第二步是(狀況situation):描述當事者過去的經驗、目前穩定的狀態和心中的理想。

          第三步是(問題complication):假設一個正在顛覆目前穩定狀態的事件。

          第四步是(課題question):疑問 或者 課題 即Q

          第五步是(回答answer analysis):思考出Q的解答

      • situation:
      • complication:
      • question:
      • answer analysis:

     2、選出最重要的疑問作為課題

       追求最貼近本質的課題設定時,必須自己問“回答這個疑問時,是以何種信息作為判斷依據”,將有助於找出最重要的疑問,這個最重要的疑問就是最重要的課題。

    

如何掌握問題的本質,制定替代方案

  問題背后的原因,課題的本質是什么

   1、錯誤的解決策略,反而讓問題更嚴重

   2、正確設定課題,多想幾種替代方案

   3、解決方案只有一種,但是不能只想一種

    因此,在制定多種解決策略之后,必須根據真實的評價標准來選擇,無論解決哪種類型的問題。

   4、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明確說出本質課題

   5、課題的設定,決定了解答的范文

   6、課題設定太表面,無法解決問題的本質

   7、要設定出本質的課題

   8、課題定義不同,想出的替代方案迥然不同

    能否設定好具體的課題,將決定解決問題質量的優劣。

 

  如何理性評價各種替代方案

   1、先不做評價,列出所有解決策略

     最重要的是盡可能提出你想到的解決方案

   2、腦力激盪法

    鼓勵大家共同想辦法

    • 不能批評別人的想法
    • 盡量提出大量的想法
    • 歡迎自由奔放的發言
    • 發展別人的想法

   3、替代方案的評價標准必須明白清楚

   4、確認替代方案能否解決問題

   5、別把追求解答的手段當做解答本身

   6、還有哪些不可退讓的“制約條件”

          

  萬一只有一個解決方案怎么辦

   1、事務上,會有單一提案的情況

    指出最接近理想解決策略的手法

   2、創造理想方案,評價單一提案

   3、比較理想方案,以抑制偏見

 

 

分析要合乎邏輯

  分析與解決的基礎:邏輯思考

   必須知道該怎么做才有意義,

   1、沒有邏輯的主張,沒人會理會

   2、邏輯的主張:說出主張,提出論據

   3、邏輯太跳躍?因為論據無法支持主張

   

  邏輯不憑感覺,而是有具體的主張和論述

   1、論述跳躍,邏輯上便欠缺說服力

   2、邏輯跳躍,問題出在“自以為是的默契”

    邏輯太跳躍通常發生在沒有明言,“自以為是的默契”。

 

  以對方的立場檢視自己的邏輯

   最好站在對方的立場,檢視自己的主張與論述,盡量從對方的角度思考,確認自己的主張和論述是否能讓對方理解。

   1、用“后設認知”檢視自己的邏輯

   2、鍥而不舍的自問:為什么這么認為?

   3、邏輯思考三要點:邏輯過程無止境

     一個好的問題解決者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最佳方案,並且精益求精,永無止境。

  

“分析”的本質

  以MECE的概念分析

   1、分析即拆解,本質為MECE發想

    將問題拆解后的各個組成部分“不重復”“不遺漏”的狀態

  

  活用現成的架構,進行分析

    介紹一些常用的分析框架

 

解決問題的心理素質

  3種想法,會害你無法“平常心”

   1、問題發生時,人常犯的3個錯誤

     問題解決者要具備“壓力管理能力”,保持冷靜,發揮實力

     否定狀況:只會導致延誤解決時機

     在錯誤的時機追究責任:也會導致延誤解決時機

     做非現實的評價:對狀況保持現實的評價,不能有“世界末日了”、“這是最慘的悲劇”等

 

 

  死腦筋思考的問題點

   1、驚慌失措是“死腦筋思考”造成的

   2、“死腦筋思考”是心理壓力的根源

   3、“死腦筋思考”是一種偏執

   4、“管他的”,看太開也不好

 

  用“期望思考”找回正面心態

   1、摒棄死腦筋,心理有“期望”

   2、“期望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3、預先模擬“良好思考”

    四要素:

      肯定相對性願望的價值

      否定絕不退讓的態度

      承認願望未達成的可能性

      評價願望未達成的現實面

   4、以“期望思考”選擇正確的負面情緒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