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軟件環境:已有win10,硬盤上有一個空閑分區37G可用於裝系統,燒錄環境為win10下使用rufus程序(linux下用dd命令),所有燒錄文件都是 iso文件。若要調整UEFI菜單的次序還可以使用bcdedit命令或EasyUEFI (window10下).
硬件環境: dell靈越筆記本CPU 1.3--3.9G 四核八線程,內存16G, 512G SSD硬盤 gpt分區,另有U盤16G。
cmos設置:安全引導一直關閉,只開啟 uefi引導。
需求:計划用U盤引導,安裝一個linux, 用於開發,和常規使用。同時,由於內存很大,swap分區采用1G大小的文件。
介紹:
官方網站下載 debian-11.2.0-amd64-DVD-1.iso后,windows下, 使用rufus(uefi, iso鏡像)寫到U盤上, 就可以成功引導了。
軟件也很干凈,只有一些常用的軟件。安裝成功后,即可使用。
安裝關鍵點:
1. 在選擇硬盤分區處理時,分區為”手動”. 設置掛載那個37G分區到 / 分區,然后滑到底部,將分區更改寫入磁盤。
2. 配置網絡鏡像時,我選擇163的,下載速度還不錯。
3. 界面風格,我選擇的是 KDE 和 LxQT5(在登錄頁的左上角可以選擇哪一種界面進入系統),界面響應都很快(比gnome快)。
總結:
1. 安裝后,磁盤還剩余 30G;
2. 啟動系統的速度都是秒級;
3. WIFI的驅動不是開源的,要另外自已安裝。可參考 https://www.vipkj.net/post-3660.html
4.配置wifi連接,使用nmcli 命令 或 nmtui 配置界面;
5.若要讀APFS分區,可以先在《新立得包管理器》中安裝編譯基礎包build-essential,再編譯安裝https://github.com/sgan81/apfs-fuse ( 參考https://linuxnewbieguide.org/how-to-mount-macos-apfs-disk-volumes-in-linux/) 。
umount
/media/<userame>/macos
sudo ./apfs-fuse -o allow_other /dev/sda2 /media/<userame>/macos
6.LXQT5界面時,在“首選項”的 LXQT會話配置的窗口管理器,選xfwm4,多工作區才能使用;
7.為當前用戶分配到sudo組。在“首選項”的 LXQT設置之《用戶和組設置》中對組sudo編輯,勾選 當前用戶即可。
KDE截圖:
LXQT5截圖:
內存占用才 1G多:
文件瀏覽:
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