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多媒體技術原理及應用(二)——概論&多媒體數據編碼基礎


多媒體技術原理及應用

第二章 多媒體數據編碼基礎

2.3數字視頻編碼

  1. 視頻制式
    1. NTSC
      1. 美國制定
      2. 每秒30幀
      3. 顏色模型是YIQ
    2. PAL
      1. 中國,德國,英國采用PAL
      2. 每秒25幀
      3. 顏色模型是YUV
  2. 數字視頻采用的CCIR601編碼標准

第三章 多媒體數據編碼標准

3.1靜態圖像壓縮標准JPEG

  1. 分兩類標准分類

    1. DCT方式 非可逆編碼(有失真)——DCT為基礎的編碼
      • 有量化過程不可以完全復原的非可逆編碼
      • 過程:離散余弦變換(DCT)——量化處理——DC系數的編碼和AC系數的行程編碼——熵編碼
        • 行程編碼:進行Z字形掃描,增加行程中連續0的個數
          • 非主對角線的絕大部分數據是0(量化的結果),Z字形掃描使得連續的0的個數最多
            image
            image
    • 量化的作用:
      • 在一定主觀保真度圖像質量的前提下
      • 丟掉那些對視覺影響不大的信息
    • JPEG對量化后的DC系數采用DPCM編碼
    1. 空間方式 可逆編碼——DPCM為基礎的編碼
      • 無失真編碼:
        image
      • 基於DPCM的無失真編碼優點是硬件易實現,重建圖像質量好
      • 缺點是壓縮比太低, 大約為2:1
    2. 基於DCT的分層操作方式
      • 在低分辨率設備存取或者觀察高分辨率圖像的應用中,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 分層操作方式的過程:
        • (1)把原始圖像空間分辨率降低。
        • (2)對已降低分辨率的圖像采用基於DCT的順序方式、累進方式或無失真預測編碼中的任何一種編碼方法進行編碼。
        • (3)對低分辨率的圖像解碼,重建圖像,使用插值濾波器,對它插值,恢復圖像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
        • (4)把分辨率已升高的圖像作為原始圖像的預測值,對它們的差值采用基於DCT的順序方式、累進方式或用無失真方式進行編碼。
        • (5)重復(3)、(4)直到圖像達到完整的分辨率編碼。
  2. JPEG 2000

    1. 特點:高壓縮率+無損壓縮+漸進壓縮+感興趣區域壓縮
    2. 采用以小波變換為主的多分辨率編碼方式

3.2運動圖像壓縮標准

  1. MPEG標准
    • 1 2 4 三種
  2. MPEG-1 系統
  3. MPEG-1視頻編碼技術
    • 圖像壓縮四種技術:幀內壓縮+前向壓縮+后向壓縮+雙向壓縮
  4. MPEG-2標准
    • DVD的存儲方式
  • 思考題:
    image

第四章 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組成

4.1多媒體存儲技術

  1. 多媒體信息主要特點:
    • 多媒體信息量大
    • 數據類型多
    • 數據區別大
    • 輸入輸出復雜
  2. 光盤存儲原理
    1. 光存儲技術
      • 光盤驅動系統:光盤驅動器和光盤片
      • 驅動器讀寫頭:半導體激光器光路系統組成的光頭
      • 記錄介質:磁光材料
    2. 光盤系統特點
      • 與硬盤相比:可拆卸性容量大,驅動器較貴但是盤片便宜讀寫速度慢
      • 與磁帶相比:隨機存取性強
      • 存儲方面:保存時間長磨損小,激光頭與介質無接觸,不受環境影響而退磁
    3. 光盤有關技術指標
      1. 存儲容量:格式化容量>用戶容量(光盤存放控制、校驗相關信息)
      2. 平均存取時間:(三個)
      • 光盤上找到需要讀寫的信息的位置所需要的時間
      • 即從計算機想光盤驅動器發出命令,到光盤驅動器可以接受讀寫命令為止的時間。
        • 一般區光頭沿半徑移動全程的1/3長度所需的時間為平均尋道時間,盤片旋轉一周的一半時間為平均等待時間,兩者加航讀寫光頭的穩定時間就是平均存取時間
      1. 數據傳輸率
      2. 誤碼率<10^-12
      3. 平均無故障時間 > 25000小時
      4. 接口標准及格式指標
    4. 存儲容量
      image
  3. 光盤的分類
    1. CD-ROM 只讀光盤
    2. WORM 一次寫多次讀光盤
    3. Rewritable可重寫光盤
  4. 光盤的工作原理
    1. 只讀光盤原理
      • 正負跳變邊沿:數字1;兩個邊沿之間:數字0
    2. 可重寫光盤的擦寫原理
      • 磁光式擦寫原理:稀土-過渡金屬非晶體垂直磁化膜,利用熱磁效應
      • 相變式擦寫原理:利用記錄介質的兩個穩態之間的互逆結構。
        • 寫:記錄介質的信息點從晶態轉變為非晶態
        • 擦:激光照射的信息點從非晶態恢復到晶態。
  5. 光盤標准
    1. CD-DA
    2. CD-ROM
    3. CD-V
  6. 光盤規范及格式
    1. CD-DA規范及制式
      • 激光唱盤:1分=60秒,1秒=75扇區,1扇區=98幀
      • 可存放74分鍾音頻信號
    2. CD-ROM規范及制式
      • 兩種格式:Mode 1和Mode 2
      • 區別:
        • 用戶數據量不同
        • 存儲數據的類型不同
        • 誤碼率:mode1 circ檢驗后誤碼率為1/10^9;mode2 circ檢驗后誤碼率為1/10^12.
        • 1可以進行檢錯;2可以檢錯矯正錯誤

第六章 多媒體內容管理

6.1多媒體數據管理環境

  1. 四類存儲介質:硬盤,磁帶,光盤,磁盤陣列
  2. 多媒體數據的傳輸環境:可更換的介質進行人工傳輸;串行端口實行點對點傳輸;使用網絡系統
  3. 多媒體數據資源的有效管理方法
    (1)文件管理系統 。
    (2)建立特定的邏輯目錄。
    (3)傳統的字符、數值數據庫管理系統。
    (4)多媒體數據庫管理系統 。
    (5)超文本和超媒體 。

6.2多媒體數據庫管理系統

  1. 多媒體數據庫管理系統特點
    • 依據獨立性原則, DBMS按層次划分為3種模式:物理模式、概念模式和外部模式。
      • 物理模式定義數據存儲組織方法, 如數據庫文件的格式、索引文件組織方法、數據庫在網絡上的分布方法等(存儲模式)。
      • 概念模式借助數據模型來描述,它定義抽象現實世界的方法。數據庫模型先后經歷了網狀模型、關系模型和面向對象模型等階段。
      • 外部模式又叫視圖,它是概念模式對用戶有用的那一部分。
        image
  2. 多媒體數據對數據庫的影響
    • (1)數據量大且媒體之間差異也極大,從而影響數據庫中的組織和存儲方法。
    • (2)媒體種類增多增加了數據處理困難。
    • (3)多媒體不僅改變了數據庫的接口,使其聲、文、圖並茂,而且也改變了數據庫的操作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查詢機制和查詢方法。
    • (4)傳統的事務一般都是短小精悍,在多媒體數據庫管理系統中也應盡可能采用短事務。為保證播放不致中斷,MDBMS應增加這種處理長事務的能力。
    • (5)多媒體數據庫管理還有考慮版本控制的問題。
  3. MDBMS的功能要求
    • (1) MDBMS必須能表示和處理各種媒體數據,重 點是不規則數據如圖形、圖像、聲音的表示方法。
    • (2) MDBMS必須能反映和管理各種媒體數據的特性,或各種媒體數據之間的空間或時間的關聯。
    • (3) MDBMS除必須滿足物理數據獨立性和邏輯數據獨立性外,還應滿足媒體數據獨立性。
      • 物理數據獨立性指當物理數據組織改變時,不影響概念 數據組織。
      • 邏輯數據獨立性指概念數據組織改變時,不影響用戶程序使用的視圖。
      • 媒體數據獨立性指在MDBMS的設計和實現時,要求系統能保持各種媒體獨立性和透明性。
    • (4) MDBMS的數據操作功能。
    • (5) MDBMS的網絡功能。應解決分布在網絡上的多媒體數據庫中數據的定義、存儲、操作問題,並對數據一致性、安全性、並發性進行管理。
    • (6)MDBMS應具有開放功能,提供MDB的應用程序接口API,並提供獨立於外設和格式的接口。
    • (7) MDBMS還應提供事務和版本管理功能。
  4. MDBMS的組織結構
    1. MDBMS的組織結構一般可分為3種:

      • 集中型。
      • 主從型。
      • 協作型 。
    2. 集中型MDBMS
      image

    3. 主從型MDBMS
      image
      image

    4. 協作型MDBMS

      • 協作型MDBMS也是由多個數據庫管理系統來組成, 每個數據庫管理系統之間沒有主從之分。

      • 要求系統中每個數據庫管理系統(稱為成員MDBMS)能協調地工作,但因每一成員MDBMS彼此有差異, 所以在通信中必須首先解決這個問題。
        image

  5. MDBMS的數據模型
    • 數據模型三要素:數據結構、數據操作和完整性約束
    • 層次、網狀、關系模型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