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


OSI介紹:

OSI一般都是叫OSI參考模型,是ISO組織在1985年研究的網絡互連模型,OSI/RM協議是由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的

分為兩種:

1:網絡互聯模型(OSI參考模型)

即開放式系統互連, 一般都叫OSI參考模型,該定義了七層模型框架,即OSI開放式系統互聯通信參考模型

2:開放式系統互聯通信參考模型(OSI模型)

一般都叫OSI模型,一種概念模型,由國際標准化組織提出,一個試圖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連為網絡的標准框架,定義於ISO/IEC 7498-1

 

它有三個基本的功能:提供給開發者一個必須的、通用的概念以便開發完善、可以用來解釋連接不同系統的框架,OSI划分七層:

1:物理層

2:數據鏈層

3:網絡層

4:傳輸層

5:會話層

6:表示層

7:應用層

 

OSI參考模型中,對等層協議之間交換的信息單元統稱為協議數據單元PDU:

  • 傳輸層——數據段(報文段)
  • 網絡層——分組(數據包)
  • 數據鏈路層——數據幀
  • 物理層——比特

層次划分和功能:

1:物理層

物理層在局部局域網上傳送數據幀,它負責管理計算機通信設備和網絡媒體之間的互通。包括了針腳、電壓、線纜規范、集線器、中繼器、網卡、主機適配器等等

2:數據鏈層

數據鏈路層負責網絡尋址、錯誤偵測和改錯。當表頭和表尾被加至數據包時,會形成幀。數據鏈表頭(DLH)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錯誤偵測及改錯的方法。數據鏈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數據包末端的字符串。例如以太網、無線局域網(Wi-Fi)和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PRS)等

分兩個子層:邏輯鏈路控制子層和介質訪問控制子層

3:網絡層

網絡層決定數據的路徑選擇和轉寄,將網絡表頭加至數據包,以形成分組。網絡表頭包含了網絡數據。例如:互聯網協議(IP)

4:傳輸層

傳輸層把傳輸表頭加至數據以形成數據包。傳輸表頭包含了所使用的協議等發送信息。例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等

5:會話層

會話層負責在數據傳輸中設置和維護計算機網絡中兩台計算機之間的通信連接

6:表達層

表達層把數據轉換為能與接收者的系統格式兼容並適合傳輸的格式

7:應用層

應用層提供為應用軟件而設的接口,以設置與另一應用軟件之間的通信。例如: 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等

 

作用:

OSI是一個定義良好的協議規范集,並有許多可選部分完成類似的任務,

它定義了開放系統的層次結構、層次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各層所包括的可能的任務,作為一個框架來協調和組織各層所提供的服務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