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中kube-proxy的三種工作模式


Kubernetes 中的 Service 就是一組同 label 類型 Pod 的服務抽象,為服務提供了負載均衡和反向代理能力,在集群中表示一個微服務的概念。kube-proxy 組件則是 Service 的具體實現,了解了 kube-proxy 的工作原理,才能洞悉服務之間的通信流程,再遇到網絡不通時也不會一臉懵逼。

kube-proxy 有三種模式:userspace、iptables 和 IPVS,其中 userspace 模式不太常用。iptables 模式最主要的問題是在服務多的時候產生太多的 iptables 規則,非增量式更新會引入一定的時延,大規模情況下有明顯的性能問題。為解決 iptables 模式的性能問題,v1.11 新增了 IPVS 模式(v1.8 開始支持測試版,並在 v1.11 GA),采用增量式更新,並可以保證 service 更新期間連接保持不斷開。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