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片《行星》觀后感


前言

紀錄片《行星》主要講太陽系的所有行星其形成演化歷史,相比於類宇宙通史的《宇宙時空指南》來說,《行星》更為專注。看完即能讓人感嘆人類的渺小,又能感嘆人類的偉大

渺小在於,地球跟太陽比起來,就像一粒沙,遑論人類,而放眼整個銀河系,甚至宇宙,太陽系都無異於塵埃。人類迄今為止發射的最快探測器,新視野號,到達冥王星用了9年,可見宇宙的浩渺

而偉大在於,在僅半個世紀左右的時間里,這顆渺小星球上的人類,居然用探測器逐個探測了所有的太陽系行星,星辰大海的征途已然開啟

同時《行星》擁有不亞於好萊塢科幻電影般的畫面特效和配樂,值得推薦

一些筆記知識

距離太陽最近不一定溫度最高

水星比金星更靠近太陽,但金星的溫度比水星溫度更高,因為金星大氣層90%皆為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嚴重,吸收的熱量無法散去,地表溫度高達465℃~485℃

行星構造分類

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是岩石行星,核心以鐵為主,外圍主要為硅酸鹽岩石
木星、土星則是氣態行星,90%為氫氣和氦氣
天王星、海王星的主要組成部分則為氨、水、甲烷、硫化氫等冰質

漂亮的土星環


土星環主要的成分是水冰,所以對陽光有很好的反射性,容易被人觀測到。其形成要比土星更晚,大約在一億年前,土星引力軌道上的一顆冰質衛星,超過洛希極限,受土星引力而解體,碎裂成冰晶,形成土星環。

最快的風暴

海王星表面風速超過音速,可達每小時2000千米

最高的山脈

位於火星的奧林帕斯山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的最高山峰,高達22公里

可能擁有或曾經擁有生命的地方

火星,人類探測器先后在火星上發現水冰、地下湖。這可能預示着火星在大氣層減少之前,擁有孕育生命的條件。
土衛二,卡西尼號探測器發現土衛二每秒向太空噴射200公斤的氯化鈉和水,預示其下存在海洋,並存在海底熱泉。而海底熱泉被認為是地球生命起源的搖籃

兩個帶狀天體群

小行星帶

火星和木星之間有眾多圍繞太陽公轉的岩石小行星,已被發現的就有數十萬個。以小行星帶為分界,靠近太陽一側的行星被稱為太陽系內側行星,反之則為外側行星

柯伊伯帶

位於海王星的外側,擁有眾多由甲烷、氨、水組成的冰質天體。

冥王星為什么被踢出了行星陣列

被定義為行星的一個重要標准是,該行星能夠清理其公轉軌道。而冥王星所處的柯伊伯帶中,有大量的天體,甚至有比其質量更大的天體,比如鬩神星。這些擁有巨大質量,但未能清理出自己公轉軌道的類行星被定義為矮行星,除了冥王星和鬩神星之外,還有谷神星、鳥神星、妊神星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