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
序列是 Python 中最基本的數據結構。
序列中的每個值都有對應的位置值,稱之為索引,第一個索引是 0,第二個索引是 1,依此類推。
Python 有 6 個序列的內置類型,但最常見的是列表和元組。
列表都可以進行的操作包括索引,切片,加,乘,檢查成員。
此外,Python 已經內置確定序列的長度以及確定最大和最小的元素的方法。
列表是最常用的 Python 數據類型,它可以作為一個方括號內的逗號分隔值出現。
列表的數據項不需要具有相同的類型,可以存放任意類型的數據
創建列表
list1 = ['Google', 'Runoob', 1997, 2000] list2 = [1, 2, 3, 4, 5 ] list3 = ["a", "b", "c", "d"] list4 = ['red', 'green', 'blue', 'yellow', 'white', 'black']
list5 = [11, 11.23, True, '23232', ['11', '22']]
列表索引
正向索引(索引值從0,1,2......,n-1(n為列表數據的數量))
list2 = [11, 11.23, True, '23232', ['11', '22'],(5,6)] print(list2[0]) #list2[0]表示取列表的第一個,即list2[0]=11;list2[1]=11.23;....依次類推 print(list2[1]) print(list2[2]) print(list2[3])
反向索引(索引值從-1,-2,-3......,n)
list2 = [11, 11.23, True, '23232', ['11', '22'],(5,6)] print(list2[-1]) #list2[-1]表示取列表最后一個,即list2[-1]=(5,6);list2[-2]=['11','22'];....依次類推 print(list2[-2]) print(list2[-3]) print(list2[-4])
使用索引截取列表(切片)
【start:end】
start:起始索引
end:結尾索引(不包含)
list = [11, 11.23, True, '23232', ['11', '22'],(5,6)] print(list[0:2]) #list[0:2]表示取出list[0]、list[1]的值,不包括list[2] print(list[1:-1]) #表示從list[1]=11.23開始,到list[-1]=(5,6)結束(但不包括list[-1],實際是到list[-2]=['11','22']結束) print(list[:]) #list[:]不填默認從頭取到尾,相當於list[0:len(list)]其中len(list)=6 print(list[1:]) #list[1:]表示從下標[1]取到尾 print(list[:3]) #表示從頭(list[0])取到3(不包括list[3]) print(list[-1:-3]) #反向取結果會輸出為空 print(list[3:1])
結論:
list[start,end]表示:從頭下標開始(包含)截取到尾下標(不包含)
切片補充:
【start:end:step】
start:起始索引,從0開始,-1表示結束
end:結束索引
step:步長,end-start,步長為正時,從左向右取值。步長為負時,反向取值
a = [1,2,3,4,5,6,7] print(a[1:5:2]) #從a[1]開始到a[5](不包括a[5]);步長為2,即取a[1]、a[3],即【2,4】 print(a[::-1]) #a[::-1]即a[-1:-len(a)-1:-1];len(a)為7即長度;則可看成a[-1:-8:-1];則從a[-1]=7開始,到a[-8](不包含)即到a[-7]=1;步長為-1,則結果倒序[7,6,5,4,3,2,1] print(a[1::-1]) #a[1::-1]即a[1:-8:-1];從a[1]=2開始,到a[-8](不包含)即到a[-7]=1;所以結果輸出[2,1] print(a[:2:-1]) #a[:2:-1]即a[-1:2:-1];從a[-1]=7開始,到a[2](不包含),即到a[3]=4;則結果為[7,6,5,4]
說明:
b = a[i:j] # 表示復制a[i]到a[j-1],以生成新的list對象 a = [0,1,2,3,4,5,6,7,8,9] b = a[1:3] # [1,2] # 當i缺省時,默認為0,即 a[:3]相當於 a[0:3] # 當j缺省時,默認為len(alist), 即a[1:]相當於a[1:10] # 當i,j都缺省時,a[:]就相當於完整復制一份a b = a[i:j:s] # 表示:i,j與上面的一樣,但s表示步進,缺省為1. # 所以a[i:j:1]相當於a[i:j] # 當s<0時,i缺省時,默認為-1. j缺省時,默認為-len(a)-1 # 所以a[::-1]相當於 a[-1:-len(a)-1:-1],也就是從最后一個元素到第一個元素復制一遍,即倒序。
列表增刪查改
append()方法:用於在列表末尾添加一個元素
li = [11, 22, 33, 44] li.append(99) li.append(999) print(li)
extend()方法:往列表尾部一次性添加多個元素
可以添加列表、元組、集合、字典,若為字典,則僅會將鍵(key)作為元素依次添加至原列表的末尾
li = [11, 22, 33, 44] li.extend([888, 999, 777]) li.extend('abc') print(li)
insert()方法:用於將指定對象插入列表的指定位置
li = [11, 22, 33, 44] li.insert(2, 'musen')#表示在位置【2】插入一個'musen'字符串 print(li)
拓展:insert 和 append 函數;當增加的是列表中的一個元素(子列表),則新增的元素初始只作為原元素的一個鏡像,這時候如果修改原元素(子列表)中的一個子元素,則新增元素同樣變化,修改新元素中的子元素也是如此
a=[[0,1],[1,2],[2,3]] #其中a[0]=[0,1];a[1]=[1,2];a[2]=[2,3];屬於嵌套列表 a.insert(2,a[1]) #在位置2插入一個a[1];得到a=[a[0],a[1],a[2],a[3]];說白了就是把自己的子列表插了進去,相當於搞了個鏡像 a.append(a[3]) #在末尾加了一個a[3];得到a=[a[0],a[1],a[2],a[3],a[4]];同上 print (a) #此時a=[[0, 1], [1, 2], [1, 2], [2, 3], [2, 3]] a[1][1]=0 #a[1][1]=0實際就是把a=[[0,1],[1,2],[1,2],[2,3],[2,3]];標記的2改為了0 a[4][1]=4 #同上 print(a) #a=[[0, 1], [1, 0], [1, 0], [2, 4], [2, 4]];結果之前插入和添加的“鏡像”也發生了改變
如果想只修改其中一個元素(子列表),必須把該子列表完整定義一遍
a=[[0,1],[1,2],[2,3]] a.insert(2,a[1]) a.append(a[3]) print (a) a[1][1]=0 a[4][1]=4 print(a) a[1]=[1,1] #完整定義 print(a)
用id()查看下內存地址
a=[[0,1],[1,2],[2,3]] a.insert(2,a[1]) print(id(a[1])==id(a[2])) #Ture,說明a[1]、a[2]的存放地址(內存地址)都是同一個,所以后面修改其中一個的內容,另一個也會跟着變 print(a) a.append(a[3]) print(id(a[3])==id(a[4])) #Tuer print (a) a[1][1]=0 print(id(a[1])==id(a[2])) #Ture a[4][1]=4 print(id(a[3])==id(a[4])) #Ture print(a) a[1]=[1,1] print(id(a[1])==id(a[2])) #false,重新完整定義后,實質是相當於重新添加了一個對象,地址就改變了 print(a)
remove()方法:指定元素進行刪除
li =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11,22,33,11,22] li.remove(11) #列表有多個11元素,刪除時只刪除第一個匹配對象(最靠前的那個) print(li)
pop()方法:指定索引進行刪除(默認刪除最后一個)
li =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11,22,33,11,22] res = li.pop(0)#pop方法執行后,會返回刪除的數據 print("刪除的元素是:",res) print(li)
clear()方法:清空列表所有元素(調用完會返回刪除的數據)
li =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11,22,33,11,22] li.clear() print(li)
修改列表元素:直接可通過索引值進行修改
li = [11, 22, 33, 44, 55] li[2] = 333 print(li)
查找元素:
li = [11, 22, 33, 44, 55,11,22,11,11,11] # 方式1:索引取值 res = li[3] print(res) # index:查找元素對應的索引,只會找到第一個 res = li.index(22) print(res) # count:統計某個元素的個數 res = li.count(55) print(res)
python表達式 結果 說明
len([1, 2, 3]) 3 長度
[1, 2, 3] + [4, 5, 6] [1, 2, 3, 4, 5, 6] 組合
['Hi!'] * 4 ['Hi!', 'Hi!', 'Hi!', 'Hi!'] 重復
3 in [1, 2, 3] True 元素是否存在於列表中
for x in [1, 2, 3]: print(x, end=" ") 1 2 3 迭代
列表拼接
li1 = [1,2,3] li1 += [4,5,6] print(li1)
python列表的函數:
len(list)
列表元素個數
max(list)
返回列表元素最大值
min(list)
返回列表元素最小值
list(seq)
將元組轉換為列表
python列表的方法:
list.append(obj)
在列表末尾添加新的對象
list.count(obj)
統計某個元素在列表中出現的次數
list.extend(seq)
在列表末尾一次性追加另一個序列中的多個值(用新列表擴展原來的列表)
list.index(obj)
從列表中找出某個值第一個匹配項的索引位置
list.insert(index, obj)
將對象插入列表
list.pop([index=-1])
移除列表中的一個元素(默認最后一個元素),並且返回該元素的值
list.remove(obj)
移除列表中某個值的第一個匹配項
list.reverse()
反向列表中元素
list.sort( key=None, reverse=False)
對原列表進行排序
升序(從小到大):li2.sort()
降序(從大到小):li2.sort(reverse=True)
列表倒序li2.reverse()
list.clear()
清空列表
list.copy()
復制列表
補充:
append() 屬於是淺拷貝
alist = [] num = [2] alist.append( num ) print(id( num ) == id( alist[0] )) #從輸出結果為ture可知,拷貝后,num和alist[0]的地址是一樣的,此時若改變其中一個的值,另一個也會隨之改變
需要使用深拷貝方法
import copy alist = [] num = [2] alist.append(copy.deepcopy( num ) ) print(id( num ) == id( alist[0] ))
拓展:
[表達式 for 變量 in 列表] 或者 [表達式 for 變量 in 列表 if 條件]
list1 = [1,2,3,4,5,6,7] list2 = [8,9,10,11,12,13,14] print([x**2 for x in list1]) print([i for i in range(5)]) print([[i for i in range(5)] for i in range(5)]) print ([x**2 for x in list1 if x>5]) print (dict([(x,x*10) for x in list1])) print ([ (x, y) for x in range(10) if x % 2 if x > 3 for y in range(10) if y > 7 if y != 8 ]) sq=[list1[i]+list2[i] for i in range(len(list1))] print(sq) print ([x*y for x in [1,2,3] for y in [1,2,3]]) testList = [1,2,3,4] def mul2(x): return x*2 print ([mul2(i) for i in test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