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之物理層概述


視頻地址:湖南科技大學計算機網絡微課堂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4411d7jb

2.1 物理層基本概念

傳輸媒體

  • 傳輸媒體分為導引型傳輸媒體非導引型傳輸媒體

導引型傳輸媒體
常見的有: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

非導引型傳輸媒體
常見的有:微波通信(2.4GHz和5.8GHz頻段的WiFi)

物理層要解決的問題

  • 物理層考慮的是怎樣才能在連接各種計算機的傳輸媒體上(雙絞線,光纖等)傳輸數據比特流
  • 物理層為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物理層的上層結構)屏蔽了各種傳輸媒體的差異,使數據鏈路層只需要考慮如何完成它那一層的協議和服務,而不必考慮網絡具體的傳輸媒體具體是什么。(接口思想)

物理層協議的主要任務
機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腳數目和排列、固定、鎖定裝置。

電氣特性

指明在接口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種意義。

過程特性

指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物理層作用

  • 解決在各種傳輸媒體上傳輸比特0和1的問題。
  • 給數據鏈路層提供透明傳輸比特流的服務。
  • 透明:數據鏈路層無需知道物理層如何解決傳輸比特流的問題,只需要使用物理層服務即可。

2.2 物理層下面的傳輸媒體

導引型傳輸媒體
同軸電纜(了解即可)
目前主要用於有線電視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雙絞線(常用)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雙絞線的絞合目的:

  1. 抵御部分來自外界的電磁干擾
  2. 減少相鄰導線的電磁干擾
  3. 目前家用以太網,最低應選用超5類(5E)雙絞線

光纖(常用)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單模光纖多模光纖

電力線(了解即可)

非導引型傳輸媒體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無線電波
微波(重點)
屬性:直線傳播,可以穿透電離層。
在地面架設100米發送塔,可以傳輸距離約為100公里

  • 地球同步衛星
  • 低軌道衛星

紅外線

  • 點對點無線傳輸
  • 直線傳輸,中間不能有障礙物,傳輸距離短。
  • 傳輸速率低

可見光
Lifi(實驗階段)

2.3 傳輸方式

串行傳輸

  • 數據是一個比特一個比特依次發送的,在發送端和接收端只需要一條數據傳輸線路即可。

並行傳輸

  • 數據是一次發送n個比特,因此需要n條傳輸線路。
  • 成本高。

在計算機網絡中,數據是采用串行傳輸的
在計算機內部,如CPU到內存之間,通過數據總線進用並行傳輸,常見的數據總線寬度有8位,16位,32位,64位。

同步傳輸

  • 數據塊以穩定的比特流形式傳輸,字節之間沒有間隔,接收方在傳輸比特信號的中即時刻進行檢測,這就需要發送發和接收方時鍾保持一致。

異步傳輸

  • 以字節為傳輸單位(8bit),字節之間的時間間隔不是固定的,接收端只在字節的起始處對字節內的比特實現同步。通常在字節前后添加起始位和結束位

2.4 編碼與調制

在計算機中,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可以統稱為消息。
數據是運送消息的實體。(比特0或者比特1)
信號是數據的電磁表現。(高電平或低電平)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