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非常幸運地獲得了2020年第三屆感恩中國近現代科學家助學金。今年有許多同學問我經驗,加上網上這方面的經驗帖真的很少很少。於是打算寫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給大家伙分享,作為一個借鑒,僅供參考。
我的背景
評選時學年學分績點4.03/5.0,學年績點排名3/127,綜合成績排名3/127。
可參考我在那個學年里獲得的獎項: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兩次、XX勵志獎學金、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軟件開發類全國三等獎、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移動應用創新賽西南賽區三等獎、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軟件開發類四川省二等獎、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信息可視化類四川省三等獎、英語聽說能力測評大賽全國三等獎、數學建模競賽校級一等獎、“外研社·國才杯”寫作大賽校級二等獎、第六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級銅獎。
學術科研情況:參與《XXX》項目,擔任負責人,取得軟件著作權,外觀設計專利,省級立項在研。
心得文章
2500字的心得文章自己去學校的查重網站上查重,得到的查重率最好在10%左右,當然越低越好。選上之后的查重率記得是需要在15%以內,需要附上查重報告(因為學校還會匯總再審核一次)。我比較喜歡看紀錄片,所以是結合着之前看過的科學家的紀錄片來寫的,還去立德樹人官網上看了一下簡介。忘記聽誰說的了,心得文章里的科學家需要是下面這幾位中的一位。(我寫的是其中一位)大家寫的時候可以再去確認一下。
院系初評
去年這個階段只有面試。輔導員們會把想申請的同學叫到會議室里進行面試。
面試內容
有自我介紹、“講一講心得文章里的科學家”、“為什么想要申請這個獎/助學金?”、“你從科學家身上學習到了什么?” 之類的。之后,老師們會根據面試表現、排名、學科競賽、學術科研等,綜合選出幾位候選人進行學校的評選。
學校評選
筆試
官方要求:筆試分總分20分。考試主要范圍為中國近現代科學家的相關事跡和研究成果、各校校史、各校著名科學家校友事跡等,命題內容可參考立德樹人網站科學家主頁和“立德樹人中心”微信公眾號,題型各校自定。
我的學校去年是選擇題(單選+多選)、判斷題、填空題、簡答題的形式,總分100分。
- 選擇題、判斷題考的科學家事跡比較多,比如哪年干了什么,什么事件是哪位科學家做的。還有一些跟科學價值觀相關的,以及科學家精神之類的,可以去網上搜一搜我們國家的綱要。
- 填空題考了共和國勛章,還有別的,大致是填一些科學家的名字。
- 簡答題比較主觀,去年考的是和疫情有關的一個話題,因為我看過很多抗疫相關的新聞,所以寫了很多。
面試
官方要求:面試分總分40分。圍繞個人學習生活、對中國近現代科學家精神的學習心得內容展開,根據申請人所提交的心得文章和現場回答及表現打分。
- 題型:開放式必答題1個,評委提問1-2個。
- 題目范圍:開放式必答題限定於中國近現代傑出科學家、各校著名科學家校友事跡,評委提問范圍由各校自定。
- 面試時應將學生學習科學家事跡心得文章提供給評委。
我的學校評委老師有4-5位(有點忘了),采用的是自我介紹(有ppt展示)+回答問題的形式。學校的老師們挺好的,我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非常緊張,聲音都發抖了,堅持着說完,太不容易了。結束之后老師說別太緊張了,放輕松~(os:嗚嗚嗚愛了愛了)
因為跟其他答辯的同學比較熟,大家在結束之后私下交流過老師問的問題。大致有:學校的科學家有哪些?科學家精神?你未來的打算?你所在領域里有那些科學家?xxxxx算科學家嗎?
以上全是回憶來的,畢竟已經過去一年了,可能與當時有出入。我還找了別的鏈接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