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非常幸运地获得了2020年第三届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助学金。今年有许多同学问我经验,加上网上这方面的经验帖真的很少很少。于是打算写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给大家伙分享,作为一个借鉴,仅供参考。
我的背景
评选时学年学分绩点4.03/5.0,学年绩点排名3/127,综合成绩排名3/127。
可参考我在那个学年里获得的奖项: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两次、XX励志奖学金、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开发类全国三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西南赛区三等奖、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开发类四川省二等奖、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信息可视化类四川省三等奖、英语听说能力测评大赛全国三等奖、数学建模竞赛校级一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写作大赛校级二等奖、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铜奖。
学术科研情况:参与《XXX》项目,担任负责人,取得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省级立项在研。
心得文章
2500字的心得文章自己去学校的查重网站上查重,得到的查重率最好在10%左右,当然越低越好。选上之后的查重率记得是需要在15%以内,需要附上查重报告(因为学校还会汇总再审核一次)。我比较喜欢看纪录片,所以是结合着之前看过的科学家的纪录片来写的,还去立德树人官网上看了一下简介。忘记听谁说的了,心得文章里的科学家需要是下面这几位中的一位。(我写的是其中一位)大家写的时候可以再去确认一下。
院系初评
去年这个阶段只有面试。辅导员们会把想申请的同学叫到会议室里进行面试。
面试内容
有自我介绍、“讲一讲心得文章里的科学家”、“为什么想要申请这个奖/助学金?”、“你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之类的。之后,老师们会根据面试表现、排名、学科竞赛、学术科研等,综合选出几位候选人进行学校的评选。
学校评选
笔试
官方要求:笔试分总分20分。考试主要范围为中国近现代科学家的相关事迹和研究成果、各校校史、各校著名科学家校友事迹等,命题内容可参考立德树人网站科学家主页和“立德树人中心”微信公众号,题型各校自定。
我的学校去年是选择题(单选+多选)、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总分100分。
- 选择题、判断题考的科学家事迹比较多,比如哪年干了什么,什么事件是哪位科学家做的。还有一些跟科学价值观相关的,以及科学家精神之类的,可以去网上搜一搜我们国家的纲要。
- 填空题考了共和国勋章,还有别的,大致是填一些科学家的名字。
- 简答题比较主观,去年考的是和疫情有关的一个话题,因为我看过很多抗疫相关的新闻,所以写了很多。
面试
官方要求:面试分总分40分。围绕个人学习生活、对中国近现代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心得内容展开,根据申请人所提交的心得文章和现场回答及表现打分。
- 题型:开放式必答题1个,评委提问1-2个。
- 题目范围:开放式必答题限定于中国近现代杰出科学家、各校著名科学家校友事迹,评委提问范围由各校自定。
- 面试时应将学生学习科学家事迹心得文章提供给评委。
我的学校评委老师有4-5位(有点忘了),采用的是自我介绍(有ppt展示)+回答问题的形式。学校的老师们挺好的,我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非常紧张,声音都发抖了,坚持着说完,太不容易了。结束之后老师说别太紧张了,放轻松~(os:呜呜呜爱了爱了)
因为跟其他答辩的同学比较熟,大家在结束之后私下交流过老师问的问题。大致有:学校的科学家有哪些?科学家精神?你未来的打算?你所在领域里有那些科学家?xxxxx算科学家吗?
以上全是回忆来的,毕竟已经过去一年了,可能与当时有出入。我还找了别的链接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