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修斯之船
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最為古老的思想實驗之一。最早出自普魯塔克的記載。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於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只要一塊木板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問題是,最終產生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特修斯之船,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么在什么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
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后來對此進行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1]
一艏船需要有三個方面組成
器物:木板
連接:設計(形式)
目的:作用是什么
結論:所有的器物都換完,連接沒有變、目的沒有變,它以來是原來的那艏船,同理:一個學校,老師換完了,教學樓也換完了,課程也換完了,學生換完了,它依然還是你的母校。因為它的目的沒有變化,連接只是升級
三峰山之戰
三峰山之戰,1232年是蒙古滅金的一個重大戰役。此役,蒙古軍以少勝多,取得重大勝利。金主力崩潰,再無力量復興,滅亡已成定局。三峰山之戰,是蒙古滅金的一個重大戰役。
1232年,蒙古軍孛兒只斤·拖雷部繞過金朝的軍事重鎮潼關,越過秦嶺,出漢中盆地,迂回到南方,然后直奔汴京。金將完顏瞻(完顏合達)率主力 15萬前往攔截,雙方在三峰山(河南禹州西南)展開會戰。蒙古軍隊采取了疲勞金兵的戰術。蒙軍知道金兵急於突圍,就故意讓出一條路。當金兵爭相逃跑之時,蒙軍伏兵四起,大敗金兵。完顏瞻、完顏彝(完顏陳和尚)率金軍殘部退至鈞州城內,旋即被蒙軍破城,完顏瞻被殺,完顏彝不欲無名地死於亂軍中,親自來到敵營,卻不肯投降而被殺。金軍最后的主力在此役潰敗,損失驍將多員,“兵不復振”,亡國已是不可避免了。
三峰山之戰~軍隊的勝利由什么來決定?
蒙古軍和金軍對比:人員數量15:4、將領素質不分高下、裝備質量不分高下、地理位置金軍優勢巨大
為什么蒙古軍隊可以以少勝多,金軍確不行呢?
從3個方面來討論
1:器物(人數、地理位置、裝備質量、人員素質)金軍占優勢
2:連接(軍隊的組織水平、戰爭熱情、指揮能力.....)比較的是對器物的使用能力,金軍遠低於蒙古,連接能力決定了你是一個松散的組織,還是一個緊密的組織
3:目的(金軍保衛戰、蒙古侵略戰)金軍是生死存亡之戰,蒙古是掠奪之戰
結論是:一個組織要看它的目的、器物、連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我們不能只看裝備質量,人員數量,目的。冷兵器戰爭裝備都差不多,決定成敗因素是連接水平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