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劇:計算機組成原理(1)


一、計算機系統概述

計算機系統的多層次結構

微程序設計級、一般機器級、操作系統級、匯編語言級、高級語言級。

硬件:
  第1級:微程序機器層M0(微指令系統),由硬件直接執行微指令
  第2級:傳統機器M1(機器語言機器),用微程序解釋機器指令
軟件:
  第3級:虛擬機器M2(操作系統機器),用機器語言解釋操作系統
  第4級:匯編語言M3(匯編語言機器),用匯編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程序
  第5級:虛擬機器M4(高級語言機器),用編譯程序翻譯成匯編語言程序

馮·諾依曼機

基本工作方式:控制流驅動方式;
最根本的特征:采用“存儲程序”原理,即按地址訪問並順序執行指令;
指令和數據均以二進制形式存放在存儲器中;
CPU區分依據是:指令周期的不同階段。
馮·諾依曼計算機:以運算器為中心
現代的計算器:以存儲器為中心
5大部件: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適配器)
三大部分:CPU(運算器、控制器)、I/O設備(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主存儲器

哈佛結構

  將指令和數據放在兩個獨立的存儲器,允許在一個機器周期內同時獲得指令和操作數,提高了執行速度。

計算機性能指標

機器字長:
  1、CPU一次能處理數據的位數。
  通常與CPU的寄存器位數有關。字長越長,精度越高。
  2、機器的字長也會影響機器的運算速度。
  字長較短,運算位數多,可能需要多次運算才能完成。
  3、對硬件造價有影響。
  直接影響ALU、數據總線以及存儲字長的位數。

存儲容量:
  主存容量、輔存容量

運算速度:
  吞吐量和響應時間
  主頻和CPU時鍾周期
  CPI:執行一條指令所需的時鍾周期數。
  CPU執行時間:指運行一個程序所花費的時間。取決於:1、主頻;2、CPI;3、指令條數
  MIPS:每秒執行多少百萬條指令。
  MFLOPS:每秒執行多少百萬次浮點運算。(標志系統性能最有用參數)
  GFLOPS:每秒執行多少十億次浮點運算。
  TFLOPS:每秒執行多少萬億次浮點運算。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