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網絡規划與設計


一、網絡設置基礎

1、網絡系統生命周期:從構思到淘汰。

四階段周期(重疊):能夠快速使用新的需求變化,成本低,靈活性好,使用網絡規模較小,需求較為明確,網絡結構簡單的工程項目。

2、網絡系統生命周期:從構思到淘汰。

五階段周期(瀑布):比較死板,不靈活,較為嚴謹,適用於網絡規模大,需求較為明確,需求變更較小的網絡工程。

3、六階段周期(測試):偏重於測試和優化,適合大型網絡,適合經常變更。

4、網絡開發過程:其中,通信規范分析又叫現有網絡體系分析。以便在升級時盡量保護已有的資源。

二、通信流量分析

5、通信流量模式分析:對等模式、C/S模式、B/S模式(B指瀏覽器)。

對等模式:雙向對等,如QQ、BT、P2P等。

C/S模式:S->C流量大,如VOD、ERP。C-S流量大,如SNMP。雙向流量都大:FTP、郵件服務器、數據口服務器。

B/S模式:S->B流量大,而Web服務器與數據庫則屬於雙向流量大。

6、通信流量分析方法:80/20、20/80規則。

7、通信流量計算公式:分為兩種,

三、邏輯網絡設計

8、邏輯網絡設計工作主要內容

  1. 網絡結構的設計
  2. 物理層技術的選擇
  3. 局域網技術的選擇與應用
  4. 廣域網技術的選擇與應用
  5. 地址設計和命名模型
  6. 路由選擇協議
  7. 網絡管理
  8. 網絡安全
  9. 邏輯網絡設計文檔

9、局域網結構設計:單核心局域網結構

  • 單核心簡單、投資少、地理范圍小、適合小型網絡。
  • 缺點:單點故障導致全網失效,擴展能力有限。
  • 桌面用戶不應與核心連接。


10、雙核心局域網結構

  • 可做負載均衡熱備,如HSRP、VRRP、GLBP。可靠性高、可熱切換、接入方便、服務器直接連接核心,高速訪問。
  • 投資高、維護技術高。

11、三層次局域網結構

核心層:高速轉發

匯聚層:策略控制

接入層:用戶接入

12、廣域網結構設計:線纜調制解調器接入網,廣電網絡屬於這種,借助CATV有線電視實現。

  • 局端設備CMTS,客戶CableModem
  • 下行50Mbps,上行3Mbps。
  • 采用HFC技術,光纖/銅纜混合傳輸。

13、數字用戶環路遠程接入網xDSL,電信網絡屬於這種,借助電話線實現。(x為A、V、R、C時不對稱)

局端DSLAM,客戶端ADSL Modem。

ADSL:下行8Mbps

SDSL:下行1.544M

HDSL:下行2.048M

VDSL:下行50Mbps

14、同步數字體系接入網SDH。

STM-1:155.520M

IP over SDH

PDH兼容63個2M。

15、MPLS VPN接入網:利用MPLS實現。

P設備:核心高速轉發

PE設備:邊緣路由標簽

CE設備:連接客戶端

四、物理網絡設計

16、建築物綜合布線系統PDS:

  1. 工作區子系統
  2. 水平布線子系統(90m+10m)
  3. 干線子系統
  4. 設備間子系統(機房,樓層中間)
  5. 管理子系統(樓層配線間)
  6. 建築群子系統

17、綜合布線性能參數:雙絞線、光纖

  • 衰減值:由於絕緣損耗、連接電阻等因素,造成信號沿鏈路傳輸損失。
  • 近端傳謠:當信號在一個線對上傳輸時,會同時將一小部分信號感應到其他線對上,這種感覺信號成為串擾。
  • 光纖:包括連通性、輸入/輸出功率、衰減/損耗,一般應在20db以內,超過25db不通。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