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分析法
- 根據自身的經驗和靈感進行判斷;
- 根據競品分析、數據分析、業務需求和個人產品體驗進行判斷;
自主分析法要點
- 多體驗:感知用戶、感知抱怨體驗產品;
- 多分析:分析形勢、分析競品、分析變化、分析結果;
- 多實戰:執行、觀察、思考;
頭腦風暴要點
- 准備:
- 准備會議標題;
- 人數5-10人;
- 時間在1小時以內;
- 主持人合理引導會議
- 原則:
- 自由發言,不受約束;
- 禁止批評,規避自嫌;
- 獨立思考,禁止討論;
- 盡可能追求多的設想;
- HMV原則:HMV=how might we,我們可以怎么做?
- 明確用戶場景問題;
- 分解問題;
- 列出解決方案;
- 卡片分類與排序;
- 流程與原型設計;
- 步驟:
- 聚焦;
- 拓展;
- 發散;
- 減法;
- 再聚焦;
業務驅動法
業務驅動法主要解決一下幾方面的問題:
- 解決市場/運營的問題:為了達到某一業務目標而產生的需求。
- 例如:廣告位。
- 解決業務的需求:為了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工作失誤。
- 例如:運營說要增加一個訂單導出系統,但是系統已經有訂單統計功能了,增加導出是為了統計取消訂單的數量,也就是希望原來的訂單系統多增加一個訂單取消功能的統計,而不一定是訂單導出功能。
- 解決技術的問題:代碼重構、擴容 、安全。
- 例如:優惠券鏈接的加密、秒殺不能加購物車、優惠券使用上限、上傳圖片限制。
-
解決業務發展與需求(老板)的問題
-
解決客服或其他人員(采購、物流)的問題:解決基本工具像管理系統(運營管理系統、CRM、OMS、WMS)的需求,用於提升操作效率;或者由於業務變更或追求更高的業務目標產生的需求。
- 例如:差評直接跳轉到客服。
競品分析法
競品分析伴隨着產品的誕生以及發展壯大,其主要目的:
- 一般是用於分析競爭產品的戰略以及梳理自身產品的脈絡以及尋求獲得新切入點,以強調和形成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達到占領市場的目的。
- 一般來說,通過競品分析,我們將試圖了解競爭產品的戰略、定位以及可能進一步的動作,並為自身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划。
- 兵法有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競品分析的步驟
明確背景目的
確定競品分析的目的
- 戰略決策:為產品戰略、布局規划、風險預警提供參考依據;
- 產品改進:通過分析競爭對手的產品,取長補短,不斷優化改進自己的產品;
- 學習成長:通過競品分析不斷提升自己的“產品感”
確定競爭對手
選擇要分析的競品
- 直接競品:在主要功能業務、用戶群體等上有較高的重合度的競品;
- 間接競品:不產生直接競爭關系,但在次要業務上有重疊;
- 其他競品:雖然產品形式有所不同,有可能替代現有競品產品;
確定分析維度
確定本次的分析維度
- 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 競品定位對比分析(產品定位、目標用戶對比)
- 競品產品對比分析(核心功能、用戶體驗)
- 產品策略對比分析(產品策略、運營策略)
- 競品用戶對比分析(用戶構成、場景分析)
- 競品全面綜合對比分析(全部分析類型)
- 以上根據不同維度選擇競品分析的側重點
搜集行業信息
-
行業報告/數據
互聯網數據資訊 [199it.com]
艾瑞咨詢
易觀智庫
騰訊大數據
TalkingData
七麥數據
CNNIC
-
公開信息
競品官方公開資料
第三方渠道資料
行業媒體與社區
-
自己體驗
自己體驗競品相關感受
進行競品分析
-
行業現狀趨勢分析
-
行業簡介
本行業的簡介
-
發展現狀
發展階段:行業的發展階段
市場規模:市場對比分析
產業現狀
-
行業背景
宏觀經濟分析:PEST分析法
競爭態勢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
-
定位對比分析
-
產品定位分析
產品定位對比
-
差異化價值點
產品差異化價值點分析
-
需求定位分析
-
-
功能體驗分析
-
策略對比分析
- 產品策略
- 商業策略
- 運營策略
- 推廣策略
-
用戶場景分析
總結建議
SWOT對比分析
總結與建議
用戶研究分析法
用戶反饋
定義:某一產品的客戶對其產品所提出的關於產品的情況反饋。
目的:用於收集問題,了解用戶的使用現狀和意見。
為什么要收集用戶反饋:
- 了解用戶:用戶的關注點
- 了解產品:聆聽用戶真實的聲音
- 了解競品:對手的弱點可能就是自己的機會
- 挖掘機會點:集思廣益
用戶反饋渠道:
公開渠道:應用商店、AppStore、百度貼吧、微博、知乎、論壇
半公開渠道:朋友圈、微信群、用戶評價、APP內產品反饋渠道
內部渠道:用戶投訴、電話錄音、客服咨詢
怎么處理用戶反饋
問題分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
bug or 建議 / 修復 or 轉需求
問卷調查
定義:問卷調查是社會調查中的一種數據收集手段,當一個研究者想要通過社會調查來研究一個現象時(比如什么因素影響顧客滿意度),他可以用問卷收集數據,這些問題通過一定渠道讓用戶填寫,然后收回整理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關鍵詞:數據收集——定量;得出結論——解決問題
解決如下問題:
- 獲取反饋,優化產品;
- 了解市場需求,確認產品價值;
- 了解滿意度;
問卷調查操作流程:
- 前期准備:明確目標、明確人群、用戶需求、確定樣本數量;
搞清楚產品目前所處於初期、發展期還是成熟期;初期產品尋找種子用戶作為產品庫,成熟期產品選擇所有注冊用戶作為樣品庫。
- 問卷設計:問題的設計由淺入深,不問重復的問題、問題設置要合理(不要明顯引導性/要基本覆蓋選項)
設計流程:提出假設——確定問卷結構——列出標題及選項——修改及測試——項目分析重新修訂——正式測試;
- 問卷投放:根據調研目標、人群及所需回收數量選擇投放渠道;
線下渠道:直接街頭采訪;線上渠道:郵件、互聯網問卷;
投放建議:一般互聯網產品選擇線上投放;做題時間不要超過3分鍾;目標用戶要明確,以免影響回收效果;投放一般需要給用戶激勵;問卷形式可以靈活,如游戲的玩法;
- 回首分析:統計分析;
異常問卷刪除——有效原始問卷數據整理———進行數據分析——輸出數據結果
- 報告撰寫:輸出結論;
需要有觀點輸出,而不是陳列數據;
用戶訪談
定義:主持人盒用戶面對面地交談來了解用戶的心理和行為的基本研究方法。
關鍵點:定性研究方法;通過用戶表達,定位問題,挖掘問題背后用戶的需求;
基本流程:
- 訪談目標:明確目標(開拓新業務/現有功能優化/搜索新可能)
- 訪談提綱:圍繞目標,設置問題;
訪談tips:准備相關問題清單,問題有一個默認的順序,問題從宏觀到微觀;
常見問題類型:用戶基本情況、對企業歷史的了解程度、行業經驗和知識、目標和行為、觀點和動機;
-
邀約用戶:根據目標選擇人群;
- 行業資深用戶:深度了解你產品所在行業各類產品的人;
- 核心用戶:能帶來資源、現金流,以及更多用戶的人;
- 低頻用戶:使用產品但不經常用的人;
- 流失用戶:曾使用過產品但現在不用的人;
- 邊緣用戶:不使用你產使用其他類似產品或服務的人;
- 非用戶:完全不使用該產品的人;
挖掘產品新機會——資深用戶/核心用戶;
尋找用戶增長的方法——流失用戶、邊緣用戶、非用戶;
尋找用戶流失的原因:流失用戶;
用戶滿意度及優化方向:流失用戶、低頻用戶、核心用戶;
-
訪談過程
-
訪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