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類域間路由(CIDR)技術


無類域間路由(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是1993年提出來的。從其命名就可以看出,CIDR的研究思路是:將剩余的IP地址不是按照標准的地址分類規則分配,而是以可變大小的塊方法進行分配。ISP、大學、機關和公司在確定IP地址時,不是限制於標准分類的IP地址結構,而是根據對IP地址管理和路由的需求來靈活的決定。

無類域間路由主要有兩個特點:

(1)CIDR使用有別於傳統標准分類的IP地址與划分子網概念的“網絡前綴(network prefix)”,代替“網絡號+主機號”,同時也不再使用子網的概念,形成新的無分類的二級地址結構:“網絡前綴+主機號”。

(2)CIDR將網絡前綴相同的連續的IP地址組成一個“CIDR地址塊”,一個“CIDR地址塊”是由塊起始地址和塊地址數來表示的。

現在,就CIDR進行具體說明。

CIDR地址采用“斜線記法”,即在IP地址后面加上一個斜線“/”,然后再寫上網絡前綴所占的比特數。例如,用CIDR方法給出的IP地址:200.16.23.0/24,表示在這個長度為32位的IP地址中,其中前24位是網絡前綴,后8位是主機號。如將其表示為一個地址塊時,其網絡起始地址為200.16.23.0,其塊地址數為2^8。

在標准IP地址的A/B/C類地址中,如果主機號全為1,那么這個地址就是廣播地址。在無類域間路由技術中,廣播地址也采用同樣的原則。例如,200.16.23.0/24的廣播地址就是將8位主機地址全部置1,即:200.16.23.255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