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煉劍術基本功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821918.html

劍術基本功:

1、劍術中常見的步法有:並步,馬步,歇步,仆步,交叉步,虛步,坐盤等,現將各種步法介紹如下: 

(1)並步:兩足並立靠攏,身體挺直,目視前方,在劍術的起勢和收勢中常用。(和立正姿勢一致,唯兩腳並攏)

(2)馬步:又稱騎馬蹲檔式,兩腳左右開立,略寬於兩肩,兩膝彎曲,膝蓋與大腿平行,両膝和腳尖略內扣,兩腳跟微向外蹬,挺胸塌腰,重心放在兩腿之間。

(3)弓步:又稱弓箭步兩腿一前一后,距離約一大步,前腿彎曲膝與腳尖垂直,腳尖微向內扣,后退伸直,腳尖微向外撇。左腳在前稱左弓步,右腳在前稱右弓步。

(4)虛步:兩腳一前一后,距離約半步,重心放在后腳上,后腿半屈或全屈,前腳尖點地,腳跟抬起,前腿微屈左腳在前叫左虛步,右腳在前叫右虛步。

(5)獨立步:一腿立直,一腿屈膝向上抬起,小腿下垂,腳面挺直並向內扣。左腿直立,右腿抬起叫左獨立步,右腿直立左腿抬起叫右獨立步。

(6)仆步:右腿屈膝全蹲(膝部與腳尖微向外撇),左腿仆下伸直腳尖斜向前,叫左仆步,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仆下伸直叫右仆步。

(7)叉步:一腳向另一腳的后方(或向另一腳的前方)踏出,腳尖點地,兩腿成交叉狀。

半馬步:一腿屈腿蹲立,另一腿腳部橫擺,成為“丁”字形(也稱為丁步)屈蹲的腿承擔全身重量的七成,橫擺的承擔全身重量的三成,所以有的稱為三七步,左腿屈蹲稱為左半馬,右腿屈蹲稱為右半馬。

(8)歇步:兩腿成交叉步,屈膝全蹲,后腿腳尖着地,臀部坐於后腿上,形如休息,故稱歇步,歇步有左右之分,右腿在后稱右歇步,左腿在后稱為左歇步。

(9)坐盤:兩腿成大叉步,前腿屈膝成弓形,后腿橫放地上,以膝跪下,腳底向后,全身坐於腿上。坐盤有左右之分,右腿在后稱為右坐盤,左腿在后成為左坐盤。由於坐盤步較難,有個別人很難做到,故有的人以歇步代替坐盤為之。

2、手(腕)法 

(1)劍訣:劍訣又稱劍指,劍訣的作用有三,一是加強持劍手的刺、擊等力量,二是防護頭、胸、腹和持劍手臂等位置,三是平衡身體及力度,保持重心穩定。劍訣的握法是:食指中指並攏伸直,拇指、無名指和小拇指內屈,使大拇指扣壓無名指的第一節。

(2)腕法:劍的擊、刺、格、洗及挽花等都要靠手腕的左右擺動,上下俯昂,正反旋腕來用力,可用蛇纏手、壓腕等增加手腕的柔韌度和靈活性,以啞鈴等增加腕部的力量。當然,也可用劍多做一些挽花的運動增強之。

3、眼法 

(1)眼力全神貫注:練習時,眼睛盯住一物體,頭部做上下俯昂及左右擺動時,始終盯住不放(注意頭部的運動不可太快)。再就是,當你漠視周圍物體時,突然猛盯住某一物體。

(2)克服恐懼的練習,人們在危險襲來時,往往不自覺的閉眼睛,這是格斗大忌。所以在格斗時任何危險襲來眼不能眨閉,具體可用手絹練習,用手絹向自己眼部抽打(當然不要故意打自己的眼睛)練習。

4、身法:劍術中的身法主要有轉身,翻身,伏身等動作。 

(1)轉身:隨着進攻和防守的需要,有向左向右的轉身,轉身的方向和角度,根據進攻和防守的需要各有不同。

(2)翻身:如達摩劍中的鷂子翻身等,一般是跳步連轉身等聯合使用,多用於急速進攻,或急速防守中。

(3)伏身:即伏身向前狀,如達摩劍中的荊軻刺秦等,多用於尋找戰機,伺機攻刺敵方或近前刺敵,但注意身架始終如彈簧待發,切不可低頭貓腰,武者雲:低頭貓腰,武藝不高。練習者千萬注意。

5、劍譜講:劍術精華,在於挽花,由此可見其是劍術中的重要技法,劍的運動軌跡以圓為主,一個挽花中攻守皆備,奧妙無窮。一般挽花分為平花、立花、順花,逆花、當前花,旁花等。 

(1)順平花、逆平花:平花的形狀如圓桌面,順平花以平面劍由前向左平旋,經后方至右,再返回前方。逆平花以平面劍由前向右平轉經后方至左再返回前方。用時一圈即可,練時可周而復始,提高速度靈敏度和力度。

(2)順立花,逆立花:立花的形狀如車輪,順立花的動作是劍由右掠下至左,卷上復下至右;逆立花的動作是劍由左掠下至右,卷起復下至左。

(3)身旁花:劍在身體的左側或右側掠下卷起或卷起掠下的動作。

(4)當前花:劍在當前舞動的平行花稱為當前花。

(5)身后花:如暗劍的出劍,及收劍時的背后挽花動作。挽花之技應經常練習,以練活轉腕,腕活則易變,產生螺旋暴勁,易於在格斗中一招制敵。

6、劍術的格斗中戰斗精神十分重要,一個劍術高超的人如果沒有戰斗精神,見血就暈,那么再好的劍術也發揮不出來。因此在平時就應該鍛煉意志,培養有我無敵,敢打能贏的精神,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就是這個道理。氣力功的練習相當重要,建議練劍者學習大成拳的站樁、試力,發力,摩擦步等的練習。

擴展內容:

1、劍是武術中短兵器的一種,系由古兵器演化而來。《釋名·釋兵》中說:“劍,檢也。”劍是一種防范非常的衛體武器。武術諺語有“刀如猛虎,劍如飛風”,“刀似下山猛虎,劍如翻海蛟龍”。劍術特點是靈活、敏捷、瀟灑、飄逸,氣勢連貫,演練起來變化多端,劍神合一,一氣呵成。步法輕快,腰似蛇行。劍法主要有點、崩、刺、撩、掛、劈、雲、抹等。劍術套路有多種,根據不同拳種而定。比賽中的劍術,有規定“騰空跳躍”“立劈橫抹”“點刺撩崩”“勾掛纏雲”等動作。其快捷凶猛,剛柔相濟,瀟灑大方,給人以美的享受。 

2、漢代是劍術發展的黃金時代,鋼鐵劍以全新面貌取代了青銅劍,並已成型,隨着劍的鑄造技術和制型的改革,其使用方法也日趨完善。至今劍的種類和名稱頗多,但其整體均由劍身和劍柄組成,其中劍身包括劍尖、劍刃、劍脊;劍柄包括護手、劍首。而且劍首大都系上劍穗。除擊劍格斗外,還出現了整套動作組成的“舞劍”。漢代有《劍道三十八篇》,對以前使劍之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闡述,至今已形成系列的整套劍術有昆侖劍、青萍劍、蟠龍劍、純陽劍、太極劍、八卦劍、形意劍、雙手劍、螳螂劍和龍鳳雙劍、水魯雙劍等等。 

3、演練太極劍有如行雲流水,始終處於連綿運動中。其動作銜接緊密,勁斷意不斷,勢斷意相連,如春蠶吐絲連綿不斷。其柔中藏剛,內有虛實、動靜、開合、屈伸等諸多矛盾。這些矛盾是對立統一的,又是相互轉化的。又如八卦劍內容豐富,舒展大方,腳踏八方,步走九宮,行如游龍穿梭,連綿不斷,身械齊動,如白蛇吐信,青龍探爪,出神入化。有如急風閃電,擰旋滾轉,一身是圓。劍隨身動,身帶劍行,青雲平浮。

參考資料:

劍術_百度百科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