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eRCNN
貢獻
- LaneRoI:針對於特定智能體的圖,其中包括該智能體歷史軌跡與周圍地圖拓撲結構;
- LaneRCNN:通過編碼上下文,建模智能體間交互,利用地圖拓撲結構來預測未來軌跡的圖中心軌跡預測模型;
- 1st rank;
模型框架
獲得每個actor的LaneRoI,對其中信息進行特征編碼,然后嵌入全局車道圖中,進行actor之間的交互,最后根據每個actor的LaneRoI,在車道中心的基礎上進行軌跡預測。
具體實現
LaneRoI:首先獲取每個actor在將來T內可到達的所有車道及過去L內的歷史軌跡;車道構成車道圖。
LaneRoI中車道圖中的每個節點對於一段道路,還有一個嵌入來表示其幾何(中心,起點坐標及弧度)與語義(是否轉彎,紅綠燈等)信息,還包含過去的歷史軌跡信息
LaneRCNN中算子
- 卷積:同LaneGCN
- 池化:在相關的節點中,對其相對位置(包含相對位置和起點)通過MLP來學習池化操作進行特征提取。
LaneRoI編碼:給定scene,對每個RoI進行4層車道卷積,每次卷積會將本節點信息與關聯節點傳播;為解決長時依賴,引入跳連。
LaneRCNN:
先聚合:將編碼后的特征投影到全局車道圖對應節點中,對於全局車道圖中每個節點,使用池化操作構造其嵌入;再分散:再對全局圖中每個節點及其附近節點做池化,將結果跳連到對應LaneRoI的特征中
基於LaneRoI特征做預測,輸出5個值,包括與最終目標最近的車道段的概率、與最終目標最近的車道段的差值(deltaX,deltaY,delta角度的sin和cos),利用恆加速度模型擬合出一條預測起點與終點間的曲線,按時間點對曲線采樣獲得軌跡點。
損失函數:分類損失、回歸損失、真實軌跡與預測軌跡間的擬合損失
- 分類損失是online hard example mining,交叉熵
- 回歸損失是只計算正例,如與真實軌跡終點最近的車道段,smooth—L1
- 擬合損失是將真實軌跡投影到預測軌跡中,按照Frenet坐標系計算smooth—L1
其他需要注意
可以利用LaneRoI中車道中心線作軌跡預測的anchor,以提供良好的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