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7 磁盤分區掛載


一.檢查磁盤情況
命令:fdisk -l

 

 

 

看到紅色框里面的(dev/sdb:21.5GB)
核實命令:df -h

 

 從上圖看出 /dev/sdb 並沒有被分配

 

 使用查看命令:lsblk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1129105701864.png

發現他也沒有被 格式化(這一步可以上來就先做下,因為很多會遇到他已經被格式化好了,如果格式化好了,我們可以跳過下面1,2,3 步操作,直接進行掛載)

 

二.進行磁盤分區

1.進行分區命令:fdisk /dev/sdb

 

 

 輸入 n, 進行分區操作,選擇起始字符位置大小(確定磁盤分區的大小),如果分區時誤操作,可以繼續執行fdisk [磁盤路徑] 輸入d,進行刪除指定分區

2.使用命令,輸入m ,以下是操作分區的一些命令

 

 3.分區后寫入分區表中 系列操作和選擇參數如下

<1>輸入 n 表示創建新的分區
<2>輸入p 表示主要分區
<3>輸入w 表示保存寫入

 

 4.分完區后查看,命令:lsblk, 發現sdb 分出了一個sdb1,並把所有內存都給了sdb1。

 

 5.重新讀取分區,命令:partprobe /dev/sdb1

 

 

6.格式化 mkfs.ext4 /dev/sdb1(格式化過程如果磁盤大可能要等待一會 格式化標准常用mkfs.ext4 但不局限這一種)

 

 7.掛載分區(建議:最好是創建一個新文件夾,把磁盤掛載上去)

比如說 我在 創建/usr/local/ 了public 文件夾 命令如下圖,我要把磁盤掛到這個文件夾下

 

 執行掛載命令:mount /dev/sdb1 /usr/local/public/ (mount:命令也有很多參數,可掛在卸載)

 

 到此,我們掛載就完成了

執行命令 查看 df -h

 

 溫馨提示:雖然掛載上去了,但是這個磁盤一旦服務器被重啟,很不幸那就完犢子了,所以我們要把這個磁盤在虛擬機啟動生效中聲明下

8…聲明永久磁盤
查看某個分區的唯一標志 和磁盤編碼類型 命令 blkid

 

 復制 UUID=df4746b2-c7cd-49b2-bfc5-1ce5eec795fb(備用)

9.編輯文件 vi /etc/fstab

 

 保存退出,至此磁盤分區掛載完成!

 

fstab 配置文件參數說明(僅供參考,謝謝!)

 

第一列:Device:磁盤設備文件或者該設備的Label或者UUID,一般我們通過blkind 獲取UUID

 

第二列:設備的掛載點(Mount point),確定該分區掛在那個目下 例如:/usr/local/public

 

第三列:filesystem:磁盤文件系統的格式, 包括ext2、ext3、ext4、reiserfs、nfs、vfat等

 

第四列:parameters:文件系統的參數,一般取defaults 即可

 

Async/sync 設置是否為同步方式運行,默認為async

 

auto/noauto 當下載mount -a 的命令時,此文件系統是否被主動掛載。默認為auto

 

rw/ro 是否以以只讀或者讀寫模式掛載

 

exec/noexec 限制此文件系統內是否能夠進行"執行"的操作

 

user/nouser 是否允許用戶使用mount命令掛載

 

suid/nosuid 是否允許SUID的存在

 

Usrquota 啟動文件系統支持磁盤配額模式

 

Grpquota 啟動文件系統對群組磁盤配額模式的支持

 

Defaults 同事具有rw,suid,dev,exec,auto,nouser,async等默認參數的設置

 

第五列:能否被dump備份命令作用:dump是一個用來作為備份的命令。通常這個參數的值為0或者1

 

0 代表不要做dump備份

 

1 代表要每天進行dump的操作

 

2 代表不定日期的進行dump操作

 

第六列:是否檢驗扇區:開機的過程中,系統默認會以fsck檢驗我們系統是否為完整(clean)

 

 

一.檢查磁盤情況命令:fdisk -l
看到紅色框里面的(dev/sdb:21.5GB)核實命令:df -h
從上圖看出 /dev/sdb 並沒有被分配

使用查看命令:lsblk![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1129105701864.png發現他也沒有被 格式化(這一步可以上來就先做下,因為很多會遇到他已經被格式化好了,如果格式化好了,我們可以跳過下面1,2,3 步操作,直接進行掛載)
二.進行磁盤分區1.進行分區命令:fdisk /dev/sdb
輸入 n, 進行分區操作,選擇起始字符位置大小(確定磁盤分區的大小),如果分區時誤操作,可以繼續執行fdisk [磁盤路徑] 輸入d,進行刪除指定分區
2.使用命令,輸入m ,以下是操作分區的一些命令

3.分區后寫入分區表中 系列操作和選擇參數如下<1>輸入 n 表示創建新的分區<2>輸入p 表示主要分區<3>輸入w 表示保存寫入

4.分完區后查看,命令:lsblk, 發現sdb 分出了一個sdb1,並把所有內存都給了sdb1。

5.重新讀取分區,命令:partprobe /dev/sdb1

6.格式化 mkfs.ext4 /dev/sdb1(格式化過程如果磁盤大可能要等待一會 格式化標准常用mkfs.ext4 但不局限這一種)
7.掛載分區(建議:最好是創建一個新文件夾,把磁盤掛載上去)比如說 我在 創建/usr/local/ 了public 文件夾 命令如下圖,我要把磁盤掛到這個文件夾下
執行掛載命令:mount /dev/sdb1 /usr/local/public/ (mount:命令也有很多參數,可掛在卸載)
到此,我們掛載就完成了執行命令 查看 df -h
溫馨提示:雖然掛載上去了,但是這個磁盤一旦服務器被重啟,很不幸那就完犢子了,所以我們要把這個磁盤在虛擬機啟動生效中聲明下
8…聲明永久磁盤查看某個分區的唯一標志 和磁盤編碼類型 命令 blkid
復制 UUID=df4746b2-c7cd-49b2-bfc5-1ce5eec795fb(備用)
9.編輯文件 vi /etc/fstab
保存退出,至此磁盤分區掛載完成!
fstab 配置文件參數說明(僅供參考,謝謝!)
第一列:Device:磁盤設備文件或者該設備的Label或者UUID,一般我們通過blkind 獲取UUID
第二列:設備的掛載點(Mount point),確定該分區掛在那個目下 例如:/usr/local/public
第三列:filesystem:磁盤文件系統的格式, 包括ext2、ext3、ext4、reiserfs、nfs、vfat等
第四列:parameters:文件系統的參數,一般取defaults 即可
Async/sync 設置是否為同步方式運行,默認為async
auto/noauto 當下載mount -a 的命令時,此文件系統是否被主動掛載。默認為auto
rw/ro 是否以以只讀或者讀寫模式掛載
exec/noexec 限制此文件系統內是否能夠進行"執行"的操作
user/nouser 是否允許用戶使用mount命令掛載
suid/nosuid 是否允許SUID的存在
Usrquota 啟動文件系統支持磁盤配額模式
Grpquota 啟動文件系統對群組磁盤配額模式的支持
Defaults 同事具有rw,suid,dev,exec,auto,nouser,async等默認參數的設置
第五列:能否被dump備份命令作用:dump是一個用來作為備份的命令。通常這個參數的值為0或者1
0 代表不要做dump備份
1 代表要每天進行dump的操作
2 代表不定日期的進行dump操作
第六列:是否檢驗扇區:開機的過程中,系統默認會以fsck檢驗我們系統是否為完整(clean)————————————————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保弘歷」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qq_41820981/article/details/103306396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