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磁盤分區掛載


1. 分區類型

linux 下有主分區、擴展分區、邏輯分區。主分區最多有4個,擴展分區最多只能有一個。但是主分區+擴展分區最多只能有4個。擴展分區無法進行數據讀寫,只能裝在邏輯分區(在擴展分區中,邏輯分區的個數沒有限制),邏輯分區可以正常寫入和讀取數據。
在linux中,這是要給全新的磁盤做的第一步操作 --> 分區。

2. 格式化

只談高級格式化。Linux 系統中有了分區還不能進行讀取寫入操作,需要把分區格式轉換成linux 系統能夠識別的格式。這就需要進行格式化操作。像windows系統中有 FAT16、FAT32、NTFS等常見的格式。在linux中有 EXT2、EXT3、EXT4等常見格式。一般linux中常見的文件格式是EXT4。

3. 文件名

在操作系統中,所有硬件都是以文件名的形式存放在磁盤當中的 /dev 目錄下,而且這些硬件文件名還是按照一定的規則命名的,因此可以根據文件名來判別該硬件的類型。像IDE硬盤的設備文件名為 /dev/hd[a-d] (其中a-d為盤符),SCSI/SATA/USB硬盤的設備文件名為 /dev/sd[a-p](其中a-p為硬盤盤符),光驅設備文件名為 /dev/cdrom 或 /dev/sr0 等等。
同理,分區也是擁有設備文件名的。分區的設備文件名的命名規則很簡單,就是在對應的硬盤的設備文件名中添加相應的分區編號。像 IDE硬盤的1號分設備文件名為 /dev/hda1,SATA硬盤的2號分區設備文件名為 /dev/sda2等等。

4. 掛載

有了分區還並不能對硬盤進行讀寫。還需要設置分區的掛載點,相當於 windows系統中的分配盤符的操作(只是為了方便理解,linux中並沒有這一說法),這個操作在linux中稱為掛載。在windows中是直接用CDEF(即c盤、d盤、e盤、f盤)英文字母當做盤符。在linux中是使用空的目錄名稱作為盤符的掛載點。但不是所有的目錄都可以作為盤符。
在linux中有兩個目錄必須作為分區盤符:第一、 / (根目錄),作為數據的基本讀寫的地方(一般來說,會在根目錄下創建一個200M 的 /boot目錄存放數據,方便啟動管理);第二、swap分區,swap分區作為內存的交換區域,一般來講大小是內存的2倍,但是最大不能超過2G,大於2G的部分也不會用作交互,只會浪費磁盤空間。

5. 小結

給linux安裝一個磁盤並使用,需要進行一下的步驟:格式化磁盤(轉換成linux系統能識別的文件格式,分區,掛載(分配盤符))。


人若無名,專心練劍!
喜歡的朋友可以留下你的贊!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