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測試團隊:如何建設軟件質量保障體系


重溫一下測試的理論,似曾相識。

今天看大這個文檔轉載阿里測試團隊:如何建設軟件質量保障體系 (qq.com) :)

 

 互聯網敏捷化開發風格盛行的趨勢下,測試地位趨於邊緣化,受限於公司和部門的固有風格化,經常和開發人員一起跟着產品經理疲於做折返跑運動。

 這里不聊開發產品測試那些事,打鐵還需自身硬,主要講下如何從測試和項目整體出發、建立一套穩定有效的質量保障體系

 

版本的發布,一般分為以下類型:

  • 項目,周期較長,立項到上線在3周以上

  • 迭代,正常小版本迭代,以周為單位

  • 生產問題修復,線上問題緊急處理,即時發版

 

本文着重聊下項目類型,比較適用於中、大型互聯網公司。

參與角色,常規有:產品、開發、測試、運維、業務驗收方。

 

項目的階段性活動有以下:

  • 立項、需求宣講

  • 設計、編碼、集成

  • 計划、准備策略、執行測試

  • 業務方驗收,原則上建議分批驗收,問題發現在源頭

  • 生產發布、線上驗證

  • 業務監控,線上質量的重要保證,把影響控制在小范圍內,預先發現並解決

 

質量保障體系,依賴於合格的流程,而以上這些活動是保障質量的基礎。

下面進入本文的重點,衡量質量保障體系好壞的標准,不是里面的內容多么充實、飽滿,而在於執行力。落地后,需要整個團隊去遵守,形成思維化習慣而落地,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去優化,進而繼續堅持。

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包括以下幾點:

  • 文檔

  • 評審機制

  • 准入、准出標准

  • 重視回歸測試

  • 生產問題定期復盤

  • 生產監控、報警機制

 

下面逐條解釋下每一點的核心價值和策略。


01文檔管理

關鍵詞:需求文檔、設計文檔、測試文檔

 

需求和設計產出方為產品、開發,測試需要做好流程監督,這里重點說下測試文檔

 

測試文檔,從業務領域來說,一般有測試計划、測試用例、業務總結文檔。

 

測試計划,描述測試活動的規划、策略,運籌帷幄,防患於未然。里面重要的幾個點,測試范圍、測試策略、測試進度、准入准出標准、風險評估。測試范圍,內部需要細化到模塊,外部是否有依賴方或被依賴方,需要提前告知對方,安排聯調。測試策略,人員的安排,每一階段的測試活動,工具的使用、自動化、性能的介入。測試進度,需要固定的跟蹤,如定期同步測試進度,告知風險。可提測的准入標准,測試后期是否符合上線條件的准出標准,業務人員的及時驗收、反饋。風險評估,一般是時間規划不足,不能按時交付。

 

測試用例,是測試執行文檔,不建議做迭代維護,可讀性差,描述更多的是對業務細則的如何測試,包含邊界值、有效等價類等測試方法,過於瑣碎,不適合提煉維護。所以,我對測試用例的定義是,當前版本有效。

 

業務總結文檔,是對當前系統業務的描述、匯總,通過該文檔,可以一目了然當前系統的基礎邏輯。更側重於從業務邏輯角度描述系統,是測試人員的幫助文檔,需要在每次迭代后及時更新,無需去翻看測試用例。熟悉、掌握系統核心業務,是測試人員的一項基礎能力。



02評審機制

信息的傳遞具有時效性,一份需求從產品->項目經理->研發團隊->測試團隊,如果測試團隊在最后測試准備階段接入,會丟失很多的信息。軟件的生命周期如果用W模型來定義,那么每個階段,測試的活動都是聯動的。

 

所以,每個階段的產出對應的評審是必不可少的:需求評審、開發設計評審、測試計划評審、測試用例評審



03准入、准出標准

准入標准,即提測標准,為冒煙測試用例通過,驗收人為測試人員,通過率可以酌情而定,比如超過70%的通過率則提測通過,否則打回。冒煙測試用例會維護並分享給開發人員,提測前,開發人員內部自測下,提高溝通效率。

 

定提測標准的目的是為了約束開發工作能按時交付,如果測試的周期為10天,開發提測質量較差,導致修復阻塞性問題花費了兩三天,這樣會影響版本按時上線。出於質量的考慮,項目會順延上線,每個環節都是螺絲釘,環環相扣,不能顧此失彼。

 

准出標准,即符合上線的標准,一般參考點有兩個:測試報告、業務驗收。例如通過率超過95%才能符合上線,遺留缺陷登記P3的數量,是否影響業務功能。業務驗收,介入越早越好,可以分批驗收。

 

生產驗證,一般是在發布后,使用測試賬號在生產進行可測試性驗證。生產的發布比較復雜,包括代碼的發布、配置變更、DB變更、運維操作、網絡層通信等,每個環節的疏忽或誤操作,都會影響到本次發布。

04回歸測試

版本測試是為了保證當前版本需求的質量,而回歸測試時保證整個系統業務的質量,重要性不言而喻。

 

測試人員的一個盲點,願意花費大部分時間在了版本測試上,而用少量的時間做回歸測試,這個習慣是致命的。需求的改動,是小范圍的,影響可能是全局的,對於支付類的業務更是不能有一絲的輕視。

 

所以,測試團隊要重視回歸測試,並預留足夠的時間比重來做這一塊。一定要維護、寫好回歸用例,從業務影響上設定用例的優先級,這樣才能有足夠的信心應對每一次的版本發布。



05問題復盤

問題復盤,包括潛在風險、已暴露問題。

 

潛在風險,如排期過短、流程不規范等,需要提前介入,重新評估,避免風險在最后暴露。

 

已暴露問題,一般為生產問題,需要做團隊內部的復盤整理,參與方,包括產品、研發、測試。建議一個月至少一次,總結問題,進而完善質量保障體系。



06監控報警

版本發布成功以后,還需要監控新版本系統的運行健康情況。

 

這里有個灰度的概念,新版本的更新,可以先開放給少部分用戶使用,運行一段時間后,沒有問題,再開放給全部用戶。

 

監控包括:數據庫監控、應用服務監控、異常日志報警、數據量暴或暴減異常預警。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