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定義格式
表達式形式的宏定義如:
#define ExpressionName(Var1,Var2) ((Var1)+(Var2))*((Var1)-(Var2))
取代這種形式的原因如下:
1.C中使用define這種形式宏定義的原因是因為,C語言是一個效率很高的語言,這種宏定義在形式及使用上像一個函數,但它使用
預處理器實現,沒有了參數壓棧,
代碼生成等一系列的操作。因此,效率很高,這是它在C中被使用的一個主要原因。
2.這種
宏定義在形式上類似於一個函數,但在使用它時,僅僅只是做預處理器
符號表中的簡單替換,因此它不能進行參數有效性的檢測,也就不能享受C++
編譯器嚴格類型檢查的好處,另外它的返回值也不能被強制轉換為可轉換的合適的類型。這樣,它的使用就存在着一系列的隱患和局限性。
4.inline推出的目的,也正是為了取代這種表達式形式的
宏定義,它消除了宏定義的缺點,同時又很好地繼承了宏定義的優點。
預定義
對應於上面的1-3點,闡述如下:
2.很明顯,類的內聯函數也是一個真正的函數,
編譯器在調用一個內聯函數時,會首先檢查它的參數的類型,保證調用正確。然后進行一系列的相關檢查,就像對待任何一個真正的函數一樣。這樣就消除了它的隱患和局限性。
3.inline可以作為某個
類的成員函數,當然就可以在其中使用所在類的保護成員及私有成員。
在何時使用inline函數:
首先,你可以使用inline函數完全取代
表達式形式的宏定義。
另外要注意,
內聯函數一般只會用在函數內容非常簡單的時候。這是因為,內聯函數的代碼會在任何調用它的地方展開,如果函數太復雜,代碼膨脹帶來的惡果很可能會大於效率的提高帶來的益處。內聯函數最重要的使用地方是用於類的存取函數
(1)內聯函數的作用
●對於內聯函數,C++有可能直接用函數體代碼來替代對函數的調用,這一過程稱為函數體的內聯展開。
(2)慎用內聯函數
內聯是以代碼膨脹復制為代價,僅僅省去了函數調用的開銷,從而提高函數的執行效率。如果執行函數體內代碼的時間,相比於函數調用的開銷較大,那么效率的收獲會很少。另一方面,每一處內聯函數的調用都要復制代碼, 將使程序的總代碼量增大,消耗更多的內存空間。以下情況不宜使用內聯:
1)如果函數體內的代碼比較長,使用內聯將導致內存消耗代價較高。
1)內聯含函數比一般函數在前面多一個inline修飾符。
2)內聯函數是直接復制“鑲嵌”到主函數中去的,就是將內聯函數的代碼直接放在內聯函數的位置上,這與一般函數不同,主函數在調用一般函數的時候,是指令跳轉到被調用函數的入口地址,執行完被調用函數后,指令再跳轉回主函數上繼續執行后面的代碼;而由於內聯函數是將函數的代碼直接放在了函數的位置上,所以沒有指令跳轉,指令按順序執行。
3)一般函數的代碼段只有一份,放在內存中的某個位置上,當程序調用它是,指令就跳轉過來;當下一次程序調用它是,指令又跳轉過來;而內聯函數是程序中調用幾次內聯函數,內聯函數的代碼就會復制幾份放在對應的位置上
4)內聯函數一般在頭文件中定義,而一般函數在頭文件中聲明,在cpp中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