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開發的生命周期


正如任何事物一樣,軟件也有其孕育、誕生、成長、成熟以及衰亡的生命過程,一般稱其為“軟件生命周期”。把整個軟件生存周期划分為若干階段,使得每個階段有明確的任務,使規模大,結構復雜和管理復雜的軟件開發變的容易控制和管理。通常,軟件生存周期包括:

一,問題定義。要求系統分析員與用戶進行交流,弄清“用戶需要計算及解決什么問題”然后提出關於“系統目標與范圍的說明”,提交用戶審查和確認。
二,可行性研究。一方面在於把待開發的系統的目標以明確的語言描述出來,另一方面從經濟、技術、法律等多方面進行可行性分析。
三,需求分析。弄清用戶對軟件系統的全部需求,編寫需求規格說明書和初步的用戶手冊,提交評審。
四,開發階段。開發階段由三個階段組成:
1,設計
2,實現:根據選定的 程序設計語言完成源程序的 編碼
3,測試
五,維護:維護包括四個方面
1,改正性維護:在軟件交付使用后,由於開發測試時的不徹底、不完全、必然會有一部分隱藏的錯誤被帶到運行階段,這些隱藏的錯誤在某些特定的使用環境下就會暴露。
2,適應性維護:是為適應環境的變化而修改軟件的活動。
3,完善性維護 :是根據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設性意見而進行的維護活動。
4,預防性維護:是為了進一步改善軟件系統的可維護性和可靠性,並為以后的改進奠定基礎。

問題的定義及規划

此階段是 軟件開發方與需求方共同討論,主要確定軟件的開發目標及其可行性。

需求分析

軟件生命周期之需求分析

在確定 軟件開發可行的情況下,對軟件需要實現的各個功能進行詳細分析。 需求分析階段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做得好,將為整個 軟件開發項目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同樣需求也是在整個 軟件開發過程中不斷變化和深入的,因此我們必須制定需求變更計划來應付這種變化,以保護整個項目的順利進行。 軟件需求定義是軟件設計開發階段的輸入,為需求被翻譯成為可以使軟件建構功能的代碼發揮作用。

軟件設計

軟件生命周期之軟件設計

此階段主要根據 需求分析的結果,對整個 軟件系統進行設計,如系統框架設計, 數據庫設計等等。 軟件設計一般分為 總體設計詳細設計。好的 軟件設計將為軟件程序編寫打下良好的基礎。 軟件設計的核心在於把握好那些決定“服務質量”的因素,比如軟件的性能,可擴展性,安全性,怎樣划分模塊的組成,怎樣組織和 封裝軟件的組件,以及其他一些雖然不作為軟件主要應用的方面但會對其支持方面有所影響的方方面面。 軟件設計的原理包括抽象,分解和模塊化,耦合和 內聚封裝,充分性,完整性和原始性。 軟件設計主要關注軟件的 兼容性、可擴展性、 容錯性、可維護性、模塊化、可靠性、可重用性、 健壯性、安全性、可用性和 互操作性。耦合和 內聚是兩個用來評估 軟件設計質量的方法。

程序編碼

此階段是將 軟件設計的結果轉換成 計算機可運行的程序代碼。在程序編碼中必須要制定統一,符合標准的編寫規范。以保證程序的可讀性,易維護性,提高程序的運行效率。

軟件測試

軟件生命周期之軟件測試
軟件設計完成后要經過嚴密的測試,以發現軟件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加以糾正。整個 測試過程單元測試組裝測試以及 系統測試三個階段進行。測試的方法主要有 白盒測試黑盒測試兩種。在 測試過程中需要建立詳細的 測試計划並嚴格按照測試計划進行測試,以減少測試的隨意性。

運行維護

軟件維護是軟件生命周期中持續時間最長的階段。在 軟件開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后,由於多方面的原因,軟件不能繼續適應用戶的要求。要延續 軟件的使用壽命,就必須對軟件進行維護。 軟件的維護包括糾錯性維護和改進性維護兩個方面。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