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成本:兩堆稻草間餓死的驢子
機會成本是昆曼經濟學原理之二。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選擇行為的都會存在機會成本。
一頭驢子,炒雞餓,到處找吃的。發現有兩堆鮮嫩的草堆,這可把它高興壞了。但面臨要吃的時候,猶豫不決,在兩堆草間徘徊。“兩堆草都這么嫩,先吃哪一堆呢?”驢子拿不定主意。終於,驢子卒。
比如一個農民有一塊土地,可以種菜也可以養豬。假設種小麥成本是100元,種蔬菜成本是150元。如果養豬的話,將會收益200元。如果農民拿這塊地用來種蔬菜,就無法種小麥或養豬。那么他種蔬菜的成本是多少?是150元嗎?很遺憾,150元只是會計成本,真正的成本是200元,即他舍棄的另外兩個項目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項目的價值!
機會成本中的機會必須是你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你的機會。例如,若農民只會種小麥、種蔬菜、養豬,搞房地產或者研究飛機大炮就不是農民的機會;你只想吃豆沙糕或者巧克力博餅,那么油條就永遠成不了你的機會。
另外,機會成本必須是指放棄的機會收益最高的項目,而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農民只能在種小麥、種蔬菜和養豬中選擇一個,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豬>種蔬菜>種小麥,則種小麥和種蔬菜的機會成本都是養豬,而養豬的機會成本僅為種蔬菜。
可見,如果農民種蔬菜或者小麥,積極利潤可能是負數,只有他把地用來養豬,他才能獲得利潤。
經濟學假設人們在理性的指導下,將有限的資源進行最優化的資源配置,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可以看出,產生機會成本是因為資源稀缺。由於任何一種資源都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資源又可以有多種用途。把資源用於某種途徑就相當於同時放棄其他選擇。
機會成本可以用來分析很多領域,生活中到處存在着機會成本,善於利用機會成本分析利弊,做出效用最大化的選擇,是理性人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