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雲計算概論
第一節 什么是雲計算
雲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定義:
雲計算是一直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第二節 雲計算的產生背景
雲計算是繼1980年代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服務器的大轉變之后的又一種巨變
雲計算是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網絡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熱備份冗余(High Available)等傳統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
第三節 雲計算的發展歷史
年份 | 雲計算的發展 |
---|---|
1983 | 網絡是電腦 |
2006 | Amazon:彈性計算雲服務(EC2) Google:雲計算概念 |
2007 | Google與IBM:高校推廣,提供技術支持 |
2008 | IBM:第一個雲計算中心 戴爾:申請雲計算商標 |
2010 | Novell與CSA:可信任雲計算計划 |
2013 | 中國IaaS:市場規模約為10.5億元 中國PaaS:市場規模增長近20% 全球SaaS:雲計算領域最為成熟的細分市場 |
2015 | 雲計算方面的相關政策不斷更新 |
第四節 雲計算的本質
雲計算的規模效應
- 案例:需要大量存儲容量,設計一個存儲解決方案
- 構建獨享的存儲框架、購買網絡存儲設備、使用AWS
- 低利用率場景無法避免,因為高峰利用率可能達到80%甚至更高
- 非高峰階段出現大量資源浪費
第五節 本章小結
雲計算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模式,利用高速互聯網的傳輸能力將數據的處理過程從個人計算機或服務器轉移到互聯網上的計算機集群中,帶給用戶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
雲計算的產生與發展,使用戶直接面對的將不再是復雜的硬件和軟件,而是最終的服務
雲計算將計算任務發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