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子網掩碼簡介


子網掩碼不能單獨存在,它必須結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網掩碼只有一個作用,就是將某個IP地址划分成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

子網掩碼的設定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與IP地址相同,子網掩碼的長度也是32位,左邊是網絡位,用二進制數字“1”表示;右邊是主機位,用二進制數字“0”表示。附圖所示的就是IP地址為“192.168.1.1”和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的二進制對照。其中,“1”有24個,代表與此相對應的IP地址左邊24位是網絡號;“0”有8個,代表與此相對應的IP地址右邊8位是主機號。這樣,子網掩碼就確定了一個IP地址的32位二進制數字中哪些是網絡號、哪些是主機號。這對於采用TCP/IP協議的網絡來說非常重要,只有通過子網掩碼,才能表明一台主機所在的子網與其他子網的關系,使網絡正常工作。

常用的子網掩碼

子網掩碼有數百種,這里只介紹最常用的兩種子網掩碼,它們分別是“255.255.255.0”和“255.255.0.0”。

1. 子網掩碼是“255.255.255.0”的網絡:最后面一個數字可以在0~255范圍內任意變化,因此可以提供256個IP地址。但是實際可用的IP地址數量是256-2,即254個,因為主機號不能全是“0”或全是“1”。

2. 子網掩碼是“255.255.0.0”的網絡:后面兩個數字可以在0~255范圍內任意變化,可以提供2552個IP地址。但是實際可用的IP地址數量是2552-2,即65023個。

IP地址的子網掩碼設置不是任意的。如果將子網掩碼設置過大,也就是說子網范圍擴大,那么,根據子網尋徑規則,很可能發往和本地機不在同一子網內的目的機的數據,會因為錯誤的判斷而認為目的機是在同一子網內,那么,數據包將在本子網內循環,直到超時並拋棄,使數據不能正確到達目的機,導致網絡傳輸錯誤;如果將子網掩碼設置得過小,那么就會將本來屬於同一子網內的機器之間的通信當做是跨子網傳輸,數據包都交給缺省網關處理,這樣勢必增加缺省網關的負擔,造成網絡效率下降。因此,子網掩碼應該根據網絡的規模進行設置。

如果一個網絡的規模不超過254台電腦,采用“255.255.255.0”作為子網掩碼就可以了,現在大多數局域網都不會超過這個數字,因此“255.255.255.0”是最常用的IP地址子網掩碼;筆者見到的最大規模的中小學校園網具有1500多台電腦,這種規模的局域網可以使用“255.255.0.0”。

默認子網掩碼

在Windows 2000 Server中,如果給一個網卡指定IP地址,系統會自動填入一個默認的子網掩碼。這是Windows 2000 Server為了節省用戶輸入時間自動產生的子網掩碼。比如,局域網最常使用的IP地址“192.168.x.x”默認的子網掩碼是“255.255.255.0”。一般情況下,IP地址使用默認子網掩碼就可以了。

算法只要把IP和子網掩碼的每位數AND就可以了。
AND方法:0和1=0 0和0=0 1和1=1
如:And 192.168.0.1,255.255.255.0,先轉換為二進制,然后AND每一位
IP 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子網掩碼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得出AND結果  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轉換為十進制192.168.0.0,這就是網絡標識,
再將子網掩碼反取,也就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111,與IP AND
得出結果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轉換為10進制,即0.0.0.1,
這0.0.0.1就是主機標識。要想在同一網段,必需做到網絡標識一樣。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