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 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這個術語並把它作為一門新興科學的名稱。
- 20世紀三大科學技術成就:1、空間技術 2、原子能技術 3、人工智能
智能的概念:
- 自然界四大奧秘:物質的本質、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質、智能的發生。
- 對智能還沒有確切的定義,主要流派有:
(1)思維理論:智能的核心是思維
(2)知識閾值理論:智能取決於知識的數量及一般化程度
(3)進化理論:用控制取代知識的表示 - 智能是知識與智力的總和:
知識是一切智能行為的基礎。
智力是獲取知識並應用知識求解問題的能力。
智能的特征
1、感知能力: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覺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
2、記憶與思維能力:記憶是存儲由感知器官感知到的外部信息以及由思維所產生的知識,而思維能力是對記憶的信息進行處理。
- 邏輯思維(抽象思維)
- 形象思維(直感思維)
- 頓悟思維(靈感思維)
3、學習能力:學習既可能是自覺的、有意識的,也可能是不自覺的、無意識的;既可以是有教師指導的,也可以是通過自己實踐的。
4、行為能力(表達能力):人們的感知能力:用於信息的輸入。行為能力:信息的輸出。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用人工的方法在機器(計算機)上實現的智能;或者說是人們使機器具有類似於人的智能。
- 人工智能學科:一門研究如何構造智能機器(智能計算機)或智能系統,使它能模擬、延伸、擴展人類智能的學科。
- 圖靈測試:1950年圖靈發表的《計算機與智能》中設計了一個測試,用以說明人工智能的概念。
AI研究的基本內容
1、知識表示
- 知識表示:將人類知識形式化或者模型化。
- 知識表示方法:符號表示法、連接機制表示法。
符號表示法:用各種包含具體含義的符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和順序組合起來表示知識的一類方法。例如,一階謂詞邏輯、產生式等。
連接機制表示法:把各種物理對象以不同的方式及順序連接起來,並在其間互相傳遞及加工各種包含具體意義的信息,以此來表示相關的概念及知識。例如,神經網絡等。
2、機器感知:使機器(計算機)具有類似於人的感知能力。以機器視覺(machine vision)與機器聽覺為主。
3、機器思維:對通過感知得來的外部信息及機器內部的各種工作信息進行有目的的處理。
4、機器學習: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具有類似於人的學習能力,使它能通過學習自動地獲取知識。
5、機器行為:計算機的表達能力,即“說”、“寫”、“畫”等能力。
AI的主要研究領域
1、自動定理證明
2、博弈
3、模式識別
4、機器視覺
5、自然語言處理:研究如何讓計算機理解人類自然語言
6、智能信息檢索
7、數據挖掘與只是發現
8、專家系統
9、自動程序設計
10、機器人
11、組合優化問題
12、人工神經網絡:一個用大量簡單處理單元經廣泛連接而組成的人工網絡,用來模擬大腦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