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我憋很久了,今天一吐為快。


 

 

這事兒憋了很久,不想給大家隱瞞了!

 

1 毀滅人類

 

這段時間以來我一直有一個深深擔憂,人工智能可能不只是要取代我們的工作,很有可能未來會消滅了我們!

 

上次寫文章《猴子用意念打游戲》更加印證了我的想法,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可以通過采集腦神經信號,解讀出猴子想要操作的行為。

大家想一想,未來如果給人類腦子安裝一個這玩意,那你每天在 YY 小電影什么東西,全給你記錄下來了。

 

 

也許真的有這么一天,不懂人工智能就跟不懂說話一樣,被這個世界淘汰了...

 

 

 

2

 

凌晨2點

 

現在是凌晨2點。

我托着疲憊的身軀,從床上爬了起來,在網上搜索現在學習人工智能是否還來得及,以及我國在人工智能這方面到底搞的怎么樣?

經過百度搜索一通亂搜,得知如果現在要學習人工智能,得先學會使用深度學習框架,於是我又開始查詢,現在有什么主流的深度學習框架?

不是經常在網上看到人工智能領域,中美都是處於第一陣營的嗎?

 

 

查完我才發現,怎么前面好幾個深度學習框架都是老美發明的!但隨着了解的深入,我覺得說中美處於第一陣營也是有點道理的...

第一,現在主流的框架背后開發者,有一個中國人研發者叫賈揚清(目前已回國);

第二,主流深度開發框架中,也有一個國內企業開發的深度學習框架飛槳 PaddlePaddle ,比較能打。

飛槳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功能完備、 開源開放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台,已經有 320 萬開發者了。

還好還好。在中美科技最近斗得這么凶的情況下,無論怎么強調技術自主性都不為過,我們至少還有一個扛得住。

於是好奇心的驅使下,讓我對飛槳 PaddlePaddle 有了更多的了解。

 

 

3

 

飛槳 PaddlePaddle 是什么鬼?

 

從頭說起,飛槳 PaddlePaddle ,是百度開發的一款深度學習框架,作為一個小白的我冒出來的第一個問題是,學習人工智能必須要用深度學習框架嗎?

答案是不一定必須用,但幾乎大家都用了。

我讀者里面 Java 用戶比較多,就用 Java 中的 Spring 給大家舉個例子吧。

 

 

飛槳 PaddlePaddle 可以認為是 Java 生態中的 Spring 框架,幫你封裝了很多常用功能比如操作數據、Web 開發等等。

做 Java 項目你可以不用 Spring ,但必須自己去實現各種細節,巨麻煩還容易出錯並且性能還不行,反正就是吃力不討好。

在深度學習這個領域內,深度學習框架就相當一個巨大的類庫,幫你封裝了神經網絡、卷積,池化,全連接,這些看起來就巨難的東西。

因此使用深度學習框架,可以讓我們做 DL 編程時變得相對容易一些,所以一個深度學習框架到底好不好,就要看整個生態支持的怎么樣?

有沒有配套的學習文檔、交流社區、各個垂直領域的支持程度等等,在這方面飛槳做的可真是牛。

害怕你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於是搞了個零門檻 AI 開發平台 EasyDL;害怕你不知道如何學習實踐搞了個 AI Studio;開發工具、開發套件等等也都免費送上,而且竟然連算力都會免費送,太良心了。

從各方面數據來看,飛槳都處於深度學習平台第一陣營。

 

 

 

4

 

拉出來溜溜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飛槳到底能不能行,我們得看看它在相關產業的落地情況。

還記得五一前,京滬高鐵滄州段因為接觸網上掛了異物,聽說是附近的地膜被大風吹起來了,好家伙,導致京滬高鐵上下行段出現了大規模晚點,我好幾個朋友都遇到了晚點,在高鐵站苦苦等待……

要說軌道交通巡檢這事兒,我還真了解過。

以前跟一個在地鐵工作的哥們兒聊過,他們基本上都是人工去做檢查,主要是看鋼軌有沒有受到損害,一天需要大概十幾二十個檢修工,凌晨就去檢修,一個小時檢修5公里,還是很累的。

最關鍵的是,像上面那種不知從哪飛來的薄膜,掛在接觸網上,人工哪能這么及時看到及時處理呢?

接觸飛槳后,我發現,其實智能巡檢這事兒,已經有人在做了。

成都國鐵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就利用飛槳的 PaddleDetection 等套件解決了 AI 算法的難題,研發出了一套“軌道在線智能巡檢系統”。

 

 

這個系統幫助成都國鐵提升了檢測效率,減少了漏檢的情況。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軌道上的電客車行駛的時候,是很危險的,以后用上人工智能,檢修的工作人員安全就能更好保障了。這是一個縮影。

電力、林業、醫療等等,很多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都有飛槳的身影。

 

 

5

 

牛X的技術體系

 

這不,最近飛槳深度學習平台又升級了,產品技術上就帶來了六大全新發布,我這里簡單跟大家聊聊。

1、開源框架V2.1發布,自動混合精度、動態圖、高層API等進行了優化和增強。尤其是自定義算子功能全面升級后,方便讓越來越多的學科更容易的使用自定義算子。

這個功能升級了之后,生物、物理、數學上的一些特殊的處理單元,也能方便跟 AI 結合在一起了。

2、大規模圖檢索引擎發布,支持萬億邊的圖存儲和檢索,大規模圖模型訓練架構,支持超大型圖項目落地。

大家知道機器學習是需要數據來訓練的,數據樣本越多、越豐富,項目才能越精准、智能;飛槳支持大規模圖模型訓練,那后面可以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3、文心 ERNIE 四大預訓練模型發布,知識與深度學習相結合實現知識增強的語義理解,不僅能理解語言,還可以理解圖像,實現統一的跨模態語義理解。

文心 ERNIE 主要是為了能讓機器看得見、看得懂、能分析、能決策。這次升級,機器在理解圖像上更強了,語音、語義等等信息也都能更好理解了。

4、硬件生態進展發布,飛槳已和國內外 22 家硬件廠商開展適配和聯合優化工作,已完成和正在適配的芯片或 IP 達到 31 款,支持硬件級、芯片級訓練優化。

大家知道如今 AI 為了追求性能,都是需要跑在特定的 AI 芯片上,深度學習框架與芯片廠商的合作才能把芯片的算力充分發揮出來。

5、最新推理部署導航圖,降低 AI 應用的門檻,幫助開發者走通 AI 應用最后一公里。

之前開發者的痛就是開發好了,訓練好了,部署涼了。

這種好工具能告訴你飛槳目前支持的 300 多條走得通的鏈路,一旦你的部署有啥問題,都可以在這里查到答案,福音有木有。

6、雲原生機器學習核心 PaddleFlow開放邀測

這個就很厲害了。它是第一個專門為 AI 平台開發者提供的、容易被集成的雲原生機器學習核心。

這么說吧,如果你是一個遙感行業的開發者,你需要更垂直的平台;如果你要讓 AI 平台跟自己企業內部的業務更緊密,你需要一個自主可控的定制的AI 開發平台……PaddleFlow 就是解決這些需求的。

未來智能世界想象力那么豐富,不曉得下一個新需求會出現在哪,碼一下總是沒錯的。

技術在升級,飛槳的生態建設也不錯。

現在很多大廠都在搶優秀的開發者人才。飛槳現在有 320 萬開發者,比 1 年前增加了將近 70%;產業生態上,現在有 12 萬家企事業單位在用飛槳。

飛槳在生態上的一個大計划,寓意挺好,做的也是長遠的事情,叫“大航海計划”。

啟航、護航、領航三部分,去年投入 5 億,發布了啟航計划,今年是護航和領航這兩個計划最新發布,護航計划,主要是給產業中的開發者和企業,投入了 10 億去做。

總體看下來,飛槳划出了一個新時代。

 

 

 

6

 

最后

 

當前,全行業智能時代已開啟,人工智能產業進入工業大生產階段,深度學習框架是人工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

飛槳做為國內最大的深度學習平台,從客觀上來講促進了我國智能化升級。開啟和培養了我國 AI 開源新生態,也培養了一批 AI 人才。

像猴子用意念打游戲、自動駕駛、生物科技、智能機器人這樣的案例,會在在各行各業去慢慢滲透,可能在幾十年之后,我們的生活就已經完全離不開 AI 了。

隨着像飛槳等深度學習平台的不斷發展,會不斷拉低各個行業使用 AI 賦能的門檻,方便我們用 AI 的能力去改造各個行業。

這個趨勢的發展也讓我深深的憂慮,未來如果我們不懂 AI ,是否就像現在普通人員不懂編程一樣,被時代落下!

科技的發展總會超出我們普通人的預測,也許當 AI 掌控世界的那一天到來時,你我皆是 AI 視角下的數據!

這是人類的不幸還是幸運?

然而時代不等你我質疑,我們這一代人或許就是見證者!

發送到百科下的摘錄最少摘錄 100 字
發布於 12 小時前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