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國產數據庫流行度排行榜已經出爐,前十中TiDB依然以612分穩坐榜首,分數較上月降低8分;阿里系OceanBase上漲34分位列第二,為本月最大漲幅,阿里雲PolarDB上漲28分,排在第三,阿里雲AnalyticDB排在第九,位置不變。
武漢達夢以及南大通用分別排在第4、5位,兩者差距縮小到僅27分;華為GaussDB上升一位,openGauss也是增長20分排在第八,騰訊雲TDSQL則下降50分,排名下跌一位;中興GoldenDB近三月排名不變一直排在第十。
緊隨GoldenDB排在第十一名的人大金倉Kingbase連續兩月上漲18分,與第十名僅7分的差距。另外排名第十三的神舟通用數據庫兩月連續增加41分,排名上升了6位。巨杉SequoiaDB、易鯨捷數據庫以及萬里開源GreatDB也都經受了市場長時間的打磨,各自都有典型的成功案例,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目錄導讀
TiDB 5.0 發布,PingCAP 上榜獨角獸企業名單
第一名TiDB: PingCAP作為國內最早布局分布式數據庫的獨立創業公司,2015年創立半年后就發布了TiDB並開源,通過6年時間不斷的更新迭代,逐步邁向企業級核心場景,近期PingCAP入選 “2020 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以開源之力引領變革,探索分布式雲的未來。
4月發布的 5.0 版本通過引入MPP架構,成為具備完整HTAP能力的分布式數據庫,TiDB向業務提供統一的入口,TiDB-Server能夠自動選擇單機執行或MPP模式,並且將事務型和分析型的負載隔離,使得雙方在高並發量壓力下互不干擾,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數據服務平台。
4 月 7 日 2021 GDCC 全球分布式雲大會在北京舉行,PingCAP 獲得分布式數據庫領導力獎。同時 PingCAP 聯合創始人兼 CTO 黃東旭受邀參會發表了以「站在數據庫變革前夜」為主題的演講。現有的分布式數據庫發展已經到達極限,在完全以雲作為基礎設施的發展趨勢之下,黃東旭提出了對於次世代數據庫產品的構想:所有的基礎設施將會被重寫,存儲計算等能分離的都會分離,規模效應將會掌控一切。未來對業務來說沒有CPU、內存等資源的概念,只需輸入任務和時間,系統自帶調度平台資源和數據在指定時間內完成這個任務。
最后黃東旭也透露了 PingCAP 已經在為這個即將到來的空白市場做准備,我們共同期待 PingCAP 的技術創新,為行業帶來變革。
數據庫上雲勢不可擋,阿里華為騰訊三足鼎立
Gartner的報告稱,到2022年,所有數據庫中的75%將被部署或遷移到雲平台,也就是到明年3/4的數據庫都運行在雲上。雲上資源的靈活擴展、敏捷部署、自動化監控運維將企業生產力提升了一個量級,所以繼業務應用上雲之后,數據庫上雲也是一個必然趨勢,未來一切計算和數據皆在雲上。
4月22日Gartner發布了 2011-2020 全球DBMS市場份額排行榜。中國數據庫產品,有三個廠商鼎足而立,分別是阿里雲、華為雲和騰訊雲,排名分別是 阿里雲第七位,華為雲第十位,騰訊雲第13位,成為中國數據庫領域當之無愧的領先者,墨天輪排行榜前十中三大廠商占據了六席。
第二名OceanBase: 2020年6月1日從阿里剝離出去成立奧星貝斯,以數據庫為主營業務的商業公司,而在此之前的5月份 OceanBase 剛剛以 7.07億 tpmC 的在線事務處理性能,打破了自己在 2019 年創造的 TPC-C 世界紀錄。在過去的一周年里,OceanBase不僅承載了所有螞蟻集團的核心業務,還在金融行業擁有多個標桿案例客戶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南京銀行、廣東農信、中華財險等,另外在運營商場景中也有落地。
4月2日運行在原生分布式數據庫 OceanBase 之上的“贛服通”金融服務專區正式上線運行,當前“贛服通”實名用戶累計已達2740萬,累計訪問次數超過13.6億人次,約每1.7個江西人就有1人在使用。
阿里系另外兩個數據庫PolarDB和AnalyticDB分別排在第三和第九,在李飛飛的主刀下,阿里雲數據庫不僅在技術實力上處理領先水平,阿里雲數據庫市場占用率也在亞太地區遙遙領先華為和騰訊。
4月17日,第十五屆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上正式頒發2020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阿里雲自研的“雲原生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PolarDB”項目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4月28日,杭州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阿里雲自研雲原生數據倉庫AnalyticDB榮獲“科技創新類省級科學技術獎。
第七名騰訊雲TDSQL: 4月7日,2021全球分布式雲大會在北京召開。騰訊雲數據庫獲“分布式數據庫領導力獎”和“最佳分布式數據庫實踐獎”兩項大獎,且是極少數獲得了兩項獎項的廠商。
“分布式數據庫領導力獎”的評選,是通過評析騰訊雲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庫 TDSQL 的三大產品系列后決定的,三大產品系列分別為分布式數據庫 TDSQL、分析型數據庫 TDSQL-A和雲原生數據庫 TDSQL-C。
總結: 未來一切皆在雲上,雲數據庫、雲平台既未來,新一代HTAP數據庫系統將逐步取代過去紛繁復雜的IT架構,顛覆現有計算資源的分配結構(比如純顯卡的礦機),甚至超越摩爾定律。隨着全面雲化進程的推進,多雲管理、多雲容災,以及多雲分析系統(Snowflake)也將迎來新的增長點,另外針對部分大型企業,私有雲數據平台也將是IT基礎建設的第二大市場。
“華為高斯數據庫模式”正在邁向成功
4月25日,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Cloud)上,華為雲發布了雲原生數據庫GaussDB(for openGauss),主打政企核心業務負載的金融級分布式數據庫,在性能、可用性、彈性方面全面提升,並且已經受金融業務全場景的嚴苛考驗。
GaussDB(for openGauss)在銀行業務實測中,實現 32節點1500萬tpmC,另外通過將AI技術植入到數據庫內核的架構和算法中,讓數據庫管理更加智能與高效。而且在政企客戶最為關注的高可用方面,華為雲GaussDB提供了多種高可用方案,包括同城AZ內高可用、跨AZ高可用、異地跨Region的兩地三中心容災方案,提供跨AZ的讀一致性訪問,多AZ節點必須讀到一致的數據,滿足金融級監管要求。
除了GaussDB(for openGauss)外,華為雲擁有GaussDB(for MySQL)、GaussDB(DWS)關系型數據庫,以及GaussDB(for Mongo)、GaussDB(for Influx)、GaussDB(for Cassandra)、GaussDB(for Redis)非關系型數據庫,加上一些RDS數據庫和數據服務平台,華為雲幾乎覆蓋了企業數據庫的全場景需求。
回顧歷史: 在2020年春節,華為放棄了之前開展得如火如荼的GaussDB獨立部署的企業版本,專注僅在雲上繼續提供服務,另外開源版本openGauss在2020年6月發布,與openEuler一起作為鯤鵬生態一部分。
自openGauss開源之日起,共成立了11個SIG組,涵蓋SQL引擎、存儲引擎、驅動、安全、物聯網、人工智能、雲原生、軟件安裝與更新等方向;成立兩大用戶組:深圳用戶組和南京用戶組;2021年一季度,社區加速發展,開發者超過1200人,全球用戶下載量超過14萬。
目前包括優炫軟件、海量數據、雲和恩墨等6家基於openGauss發布了商業版數據庫,其中優炫軟件UXDB-G之前以260萬中標人口普查系統回遷項目;海量數據Vastbase入圍央采網數據庫系統名錄;雲和恩墨聯合openGauss在郵政儲蓄銀行首批業務平穩上線。
目前GaussDB位列第六,openGauss緊隨其后排在第八,在現在看來,華為當前的高斯模式已經取得成功。華為專注雲上數據庫的整套服務能力,通過開源和鯤鵬體系助力合作伙伴發行商業版實現共贏,同時圍繞技術、用戶、伙伴組建龐大的生態體系,加速推動技術和項目的落地。
華為高斯,未來大有可為。
信創市場規模龐大,四大傳統廠商競爭激烈
近期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發布了《2021中國信創生態研究報告.pdf》,中國信創生態市場實際規模2020年為1617億元,預計未來五年將保持高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為37.4%,2025年將達到 8000億元規模。
數據庫類廠商中,達夢數據庫在市場表現和產品競爭力方面表現較好,已經初步進入明星象限,並入選信創優秀廠商。另外南大通用和神舟通用位於成長象限,人大金倉處在潛力象限。
墨天輪排行榜上達夢、南大通用、人大金倉、神舟通用的流行度趨勢如下:
達夢數據庫排名第四:達夢數據庫近期與杭州沃趣聯合推出了數據庫一體機QDM,並在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展示。
4月,達夢聯合墨天輪舉辦的首屆達夢數據庫精英挑戰賽,其中“高校組決賽一等獎海南三亞游學”近期圓滿落幕,我們期待下一期的進行。
南大通用排名第五: 2021年4月29日由中國信息協會大數據分會主辦的“2021中國大數據產業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活動以“數據強基 協同創新”為主題,一方面深入探討大數據的需求和發展;另一方面,匯聚大數據產業生態的各方力量,共襄協同創新與發展,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的健康發展,以及生態版圖的擴張。南大通用受邀參加本次會議並依托多年在行業上的優秀表現榮獲“數鼎獎——2020-2021中國大數據產業領軍企業”。
人大金倉排名第十一: 近期太極股份發布2020年報,報告顯示人大金倉Kingbase部署銀行、中國移動、電網等多行業核心業務系統,系統運行穩定可靠。另外人大金倉還發布了金倉KMDS、金倉KRDS新品,完善自由產品體系,助力客戶實現數據庫快速遷移和上雲服務。信創業務合同額近70億,金倉數據庫產品市場份額超50%!成為信創行業標桿。
神舟通用排名第十三,神通數據庫隸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是北京神舟航天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是核高基專項的牽頭承擔單位,一直為中國航天事業默默貢獻。
4月29日11時23分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將中國空間站首艙“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在此次任務中,神通數據庫兩節點共享存儲集群用於保障核心艙內物資和環境監測,神通數據庫及MPP集群在文昌發射基地中的地面保障、火箭跟蹤測控等核心系統中均有應用,神通數據庫有力保障了發射任務順利推進,成功護航“天和核心艙”順利出征。
從長征七號首飛到長征五號升空,從北斗衛星導航工程建成到嫦娥五號探月返航,從保障天問一號探火任務再到此次天和核心艙的成功入軌……神舟通用參與和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屢獲突破,一步步邁出堅實腳印,一次次奔向星辰大海。
另外,2021年4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公示《2020年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解決方案》入圍名單。共有70個解決方案入圍,其中 騰訊雲TDSQL,人大金倉,中興通訊,神舟通用 4家國產數據庫廠商在列,另外公布了9個創新獎,中興通訊GoldenDB的銀行核心系統分布式數據庫解決方案是唯一的數據庫產品代表。
加強開源生態建設,統一標准走向世界
近幾十年來,信息數字化的發展很大一部分得益於開源生態,除了讓企業能夠以很低成本直接應用最新的技術,還能聚焦行業頂尖愛好者交流共同研發,也推動了相應技術的發展。比如我們熟知的開源數據庫:MySQL、PostgreSQL、Redis、MongoDB、Elasticsearch、InfluxDB等,當前這些數據庫基本上已經在很多企業的生產環境中使用。
墨天輪數據庫排行榜中的開源數據庫如下:
在國產數據庫中,除了TiDB和openGauss一直在注重發展開源社區生態外,近期由浪潮技術團隊開發的 NewSQL 分布式數據庫 ZNBase 正式開源。
ZNBase 是一款雲原生分布式數據庫產品,具備強一致、高可用分布式架構、分布式水平擴展、高性能、企業級安全等特性。應用場景包括金融級商業數據庫應用、多地部署異地多活場景、海量數據存儲訪問場景、OLTP 和 OLAP 混合場景。浪潮自研的原生分布式存儲引擎支持完整 ACID,支持 PostgreSQL 協議訪問,同時提供自動化運維、監控告警等配套服務。可為用戶提供完整的分布式數據庫解決方案。
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廠商加入到開源行列,共同建立統一的行業標准,不再各自為陣,特別是開發者工具、數據遷移工具、監控運維平台、容災平台等,如果每個廠商都開發一套將消耗非常大的成本。期待國內最終可以出現一個類似PG的生態,真正推動產業和技術的同步發展,走向世界。
5月份墨天輪計划,助力國產化進程
墨天輪致力於在新時代下打造數據人的一站式學習成長平台,同時促進國內數據庫行業的發展,加快國產化落地的步伐。我們一直在不斷嘗試和努力,在5月份制定了如下計划,也希望大家反饋寶貴的意見:
- 發布全套的國產數據庫解讀專欄,快速全面了解國產數據庫選型
- 計划發布國產數據庫魔力象限,僅從核心技術、產品競爭力、市場份額等維度考量
- 聯合工信部推動國產數據庫TPC-C榜單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