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傳統軟件廠商都想轉型做Saas?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sap_gui (ERP咨詢顧問之家)

 

早些年,我工作筆記用的最多的是微軟的OneNote,這東西好用不說,不僅能夠存在雲端,也能存放在本地。可惜到了Office2019之后,OneNote不再隨Office軟件包附帶,而是改為了線上模式,再沒法打開本地存放的筆記本。

鑒於國內微軟雲服務的調性,也為了能夠在本地安全存放一份筆記本,我毅然而然轉向了有道雲筆記,既能在線也能存本地,特別香。

但轉換和使用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諸多限制:有道不支持直接導入OneNote(跟官方反饋了兩年,但依舊沒有結果),我只能借助印象筆記本導入,再導出本地文件,最后才導入到有道雲筆記中。同時,你想要批量導入Word文檔並格式化成筆記卻不行;想要用其他字體也不行,就只能用官方提供的那幾個字體;甚至連隨心所欲對筆記本進行排序都不行,只能按軟件廠商提供的那幾個排序方法,如常規的按時間、按名稱等。

 

 

其實,有道雲筆記的模式實際上就是Saas的模式,你看,Saas雖然好,有諸多優點,但有時候功能上卻往往不能根據用戶的訴求進行開發,用戶也只能被迫接受廠商的思維模式及軟件的功能,所以總有幾個缺點讓人如鯁在喉!

個人使用倒還好,但企業級使用是完全不一樣的模式;個人對一些功能的缺失以及定制的需求,或許能忍,忍不了的大不了就換。但企業級因為復雜多變,經常需要根據業務的變化而進行更改系統功能,系統和數據也不是想換就能輕易換的,這背后往往需要極大的代價。

想起前幾年做的一個ERP專案,關於客戶保證金的,需要在ERP里面的定價過程做大量的系統配置以及增強開發,業務和功能極其復雜,沒有任何標准可以參考使用。企業業務運營過程中,到處都是定制化的東西。

有人說,ERP定制化/二開的地方太多不好,道理誰都懂,但企業也不想啊,奈何業務越來越復雜龐大,奈何標准產品不給力啊!牛逼如Windows,不還是開放了很多系統修改的功能。

 

 

你看現在數字化轉型這么火,需求源源不斷,不開發不定制簡直是寸步難行!

回到標題:即使如此,為什么傳統軟件廠商都想轉型做Saas?

因為要做行業生態。有了生態就意味着有了一切。

(注意,這從來就不是因為什么“趨勢”。我早已說過,真正的趨勢是企業自身的需求!)

比如Windows,比如玩生態最溜的蘋果,從硬件到軟件,從供應鏈上下游都做了整合,以極大的產品號召力和黏性吸引了無數的消費者。所以,長期穩定的客戶環境、擁有龐大的客戶業務數據,更有機會做大數據分析,這些都有了之后,生態自然就水到渠成,不怕你到時候不聽話。

你看看iPhone,電池做的這么爛,信號那么差勁,還有個大劉海,但仍不妨礙人家銷量No.1,碾壓安卓機,為啥?生態一旦成型,消費者是很難剝離的。稍成規模的硬件廠商、軟件廠商甚至貼膜的都緊跟蘋果的腳步推出兼容的產品出來。

然而要做生態,談何容易!

軟件廠商的理想是豐滿的,企業的理想是骨感的。

軟件廠商不想被動,被牽着鼻子走,想要持續穩定的客戶資源,企業也是如此。有點頭腦的企業都不可能將決定自己命脈的業務數據永遠綁定在一兩家軟件企業里面,這里的業務數據是指跟企業經營性相關的,如財務數據、風控數據、訂單及客源、價格與配方、產品研發與專利、投資與貨源等信息。當然,所謂命運休戚與共也是偽命題,企業憑什么相信能夠永遠在你這里獲得持續的可靠的價值提升?

接觸過十幾個一年幾千萬、上億的信息化投入規模的企業,就那么幾個系統是Saas的,而且還是相對無關緊要的系統,所有的系統能自己內部開發的都基本上慢慢“私有化”了(注意:這里的 ‘私有化’ 並不是在本地部署系統,也會部分上雲,只不過不是選擇Saas模式)。從這些年企業應用情況來看,“私有化”反而是趨勢,跟Saas的理念正好相反。

 

 

當然,本文也不是在說Saas就一無是處,它前期成本低、快速部署、易用性等特點,對小企業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它們無需將注意力過多放在系統部署以及內部信息化的建造上面,這些太花錢了,小企業承擔不起。

我只能說就目前的Saas應用來說局限還是很大,仍然有很多可塑造的空間和玩法,不要一開始就想着收割,沒點實際的甜頭、可靠的產品力和持續的毅力,怎么行?

國內軟件廠商的Saas之路還是任重道遠啊!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