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習題整理01


  1. ISO(開發系統互連)共7層模型:應、表、會、傳、網、數、物
  2. TCP/IP的互連層含有四個重要的協議:
  • IP(Internet Protocol) - IP只為主機提供一種無連接、不可靠的、盡力而為的數據包傳輸服務。
  •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 - 用於在IP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消息
  •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將IP解析為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
  •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允許局域網的物理機器從網關服務器的 ARP 表或者緩存上請求其 IP 地址。
  1. 路由器中的路由表所包含的是: 【目的網絡的下一個跳路由信息

  2. IPv6地址的編址長度是【16Byte

  3. 網絡體系結構中數據鏈路層的數據處理單元是【

  4. 若某台主機的IP地址以及網絡前綴為192.168.5.121/29 則該主機所在子網的子網地址為:

  5. 標准URL由【協議類型】【主機名】【路徑】【文件名】組成。

  6. 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

  7. 為了保證連接的可靠建立,TCP通常采用【三次握手

  8. 接收電子郵件的網絡協議【IMAP】【POP3

  9. 使得WAP能訪問因特網,采用的傳輸層協議是:【WDP: Wireless Datagram Protocol(無線數據報協議)

  10. HTTP協議的服務端進程的TCP端口號為【80

  11. 通過改變載波信號的振幅來表示數字0、1的模擬數據編碼方法,稱為: 【ASK

  12. 數據幀的基本格式: 【首部 + 數據 + 尾部

  13. 分組的基本格式: 【首部 + 數據

  14. 避免“拒絕授權訪問或拒絕服務”是保障網絡信息或數據的【可用性

  15. 以太網數據幀的最小數據載荷為【46Byte

  16. DNS】將【域名】===》【IP地址

  17. 計網中廣泛使用的交換技術是【分組交換

  18. 網絡協議三要素【語法、語義、時序

  19. 網絡層的互連設備【路由器

  20. SMTP使用的端口號【25

  21. 實時性最高的交換方式【電路交換方式

  22. OSI參考模型中,【對等層之間的通信通過協議進行

  23. 無限AP組件無限局域網時,網絡中客戶機總數不建議超過【30

  24. xx.xx.xx.1】是分配給主機

  25. IP分組可以被路徑中的路由器分片,並在目的主機進行重組

  26. TCP和UDP分別擁有自己的端口號,互不干擾,可以共存於同一台主機

  27. 某部門申請一個C類地址,要分為16個規模相同的子網,掩碼應為【255.255.255.40

  28. 若兩台主機在同一個子網中,則兩台主機的IP地址分別與它們的子網掩碼相“與”的結果一定【相同】

  29. ICMP協議屬於TCP/IP網絡中的【網絡層】協議

  30. ARP采用【廣播方式】發送的

  31. 三網合一中的三網指的是【電信網絡】【有線電視網絡】【計算機網絡

  32. 計網中為了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稱之為【網絡協議

  33. 在TCP協議中,發送方的窗口大小由【接收方允許的窗口和擁塞窗口】決定

  34. FTP在TCP中固定端口號為【21

  35. 通信子網不包括【傳輸層

  36. 與網絡拓撲結構相關的因素是【傳輸介質】和【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37. 網絡中采用的傳輸技術分為【廣播方式】【點對點方式

  38. 傳輸層的主要功能是負責應用進程之間的【端到端】通信

  39. TCP協議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傳輸層協議,提供【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的能力

  40. TCP協議向應用層進程提供【可靠的】【全雙工】的【數據流】傳輸

  41. 計網拓撲結構【總線型】【星型】【環型】【樹型

  42. OSI參考模型中 【物理層】提供【比特流的透明傳輸】功能, 【數據鏈路層】的數據傳輸需要使用【MAC地址

  43. 網絡層】的【ARP】用於【IP地址轉換成MAC地址

  44. 網絡中進程間相互作用的模式是【C/S模式】,其中"C" -> 客戶(Client) "S" -> 服務端(Server), 它們實際上是兩個相互通信的【應用程序進程】,工作時S端首先處於【等待狀態

  45. 信息傳輸過程中出現的安全威脅有【竊聽】【截獲】【篡改】【偽造

  46. 傳輸層的主要作用:【分布式進程通信

  47. 計網的兩個重要指標: 【帶寬】和【時延

  48. 在Internet與Intranet之間,通過【防火牆】負責對網絡服務請求的合法性進行檢查

  49. OSI的不同層次之中,所傳輸的數據形式不同: 【傳輸層->報文】、【網絡層->分組】【數據鏈路層->幀】【物理層->比特

  50. 使用FTP進行文件傳輸時,FTP的客戶端和服務器進程之間建立兩個連接即【控制連接】和【數據連接

  51. 計網中回送地址: 【127.0.0.0

  52. DNS解析的方式:【遞歸解析】和【反復解析

  53. 中國頂級域名: 【cn

  54. 路由器在七層模型中涉及到的是:【網絡層

  55. WWW上的每一個網頁(Home Page)都有一個獨立的地址稱之為【URL -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56. 快速以太網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是【CSMA/CD

  57. X.25網絡是【分組交換網

  58. Internet的基本結構與技術起源於【APRANET

  59. 計算機網絡中,所有的計算機都連接到一個中心結點上,一個網絡結點需要傳輸數據,首先傳輸到中心結點上,然后由中心結點轉發到目的結點上,這種連接結構稱為:【星型結構

  60. 物理層上信息傳輸的基本單位稱為【

  61. 網橋是在【數據鏈路層】上實現不同網絡的互連設備

  62. ARP協議實現的功能是【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解析

  63. 學校內的一個計算機網絡系統屬於【LAN-Local Area Network

  64. 局域網的特征: 【提供給用戶一個帶寬高的訪問環境

  65. ATM采用信元作為數據傳輸基本單位,長度為【53Byte

  66. 帶寬最小、信號傳輸衰減最大、抗干擾能力最弱的一類傳輸介質是【同軸電纜

  67. 在OSI參考模型中,【物理層】處於模型的最底層

  68. 使用載波信號的兩種不同頻率來表示二進制的兩種狀態的數據編碼方式【移頻鍵控法

  69. 數據鏈路層上信息傳輸的基本單位稱為【

  70. 計算機內傳輸的是【數字信號】,而公用電話系統只能傳輸的是【模擬信號

  71. 通信系統中,稱調制前的電信號為【基帶信號】,稱調制后的電信號為【調制信號

  72. 計算機網絡在邏輯功能上可以划分為【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兩個部分

  73. IP地址: 用於區別Internet上主機(服務器),它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四段號碼,是Internet中識別主機(服務器)的唯一標識。

  74. DNS:域名及域名 系統DNS:域名采用層次結構的基於“域”的命令方案,每一層由一個子域名組成,子域名間用“.”分隔,其格式為:機器名.網絡名.機構名.最高域 名.Internet上的域名由域名系統DNS統一管理.DNS是一個分布式數據庫系統,由域名空間.域名服務器和地址轉換請求程序三部分組成,用來實現域名和IP地址之間的轉換。

  75. 計算機網絡:在硬件方面,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再運行相應的網絡軟件(網絡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技術和網絡操作系統),以實現信息共享及信息傳遞的系統。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