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對U盤的分區與格式化(轉)


      項目系統要求的對U盤分區,分出系統盤與用戶盤。這就有了今天的這個總結了:

 

1.輸入命令“fdisk -l”查看設備掛載的位置,因為這個在設備掛載的時候有可能會發生變化。

      假設設備掛載到了 /dev/sdc 需要對該設備進行分區

2.輸入命令“fdisk /dev/sdc”進入分區功能:

  a.在此狀態下輸入“m”可以查看幫助

  b.在此狀態下輸入“d” 刪除已經存在的分區,第一次可跳過,如果要重新分區就需要。

  c.在此狀態下輸入“p” 查看已經存在的分區

  d.在此狀態下輸入“n” 新增分區,根據提示需要輸入分區號,之后還需要輸入分區大小

  e.在此狀態下輸入“t” 改變文件系統格式,命令“l”顯示對應文件系統格式的id(提示上也有這個說明)

  f.在此狀態下輸入“w” 保存分區兵退出

還有其它的一些命令就輸入“m”查看,這里就列出我用過的。。

3.分區完了還沒完成,還需要對分區進行格式化。需要注意的是要看下是否被系統mount了,如果有的話要先umount設備。

假如:

    輸入“fdisk -l”查看到的分區有如下輸出:

Disk /dev/sdc: 1967 MB, 1967128576 bytes
57 heads, 56 sectors/track, 1203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3192 * 512 = 1634304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c1               1         628     1002260    b  W95 FAT32
/dev/sdc2             629         935      489972   83  Linux
/dev/sdc3             936        1203      427728   83  Linux

    這樣就有3個區需要進行格式化,格式化命令為“mkfs.**”(**為不同的格式)。

比如我將2、3分區格式化為ext3格式,1分區格式化為vfat格式:

命令為“mkfs.ext3 /dev/sdc2”“mkfs.ext3 /dev/sdc3”“mkfs.vfat /dev/sdc1”

 

================================================================

 

到此就結束了分區並進行格式化,是不是覺得很簡單啊!現在重新拔插下U盤就能用咯,哈哈!(最好按正常步驟拔插,別亂來。。。如果不能認到那就重新做次分區格式化;我有碰到一次認不到,重新做次就可以了。)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GavinFj」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fjhyy/article/details/5701439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