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TP快速生成樹協議之(五)RSTP配置實例與抓包分析
介紹完所有的RSTP知識點,接下來就要介紹簡單的RSTP配置實例,筆記中會給出一個配置需求為開始,根據需求完成RSTP配置,並簡單地進行抓取數據包分析,驗證RSTP收斂的過程。
配置需求
如上圖拓撲所示,SWA、SWB和SWC組成了一個環形的交換網絡,為了消除環路對網絡的影響,故使交換機都運行RSTP,最終將環形網絡結構修剪成無環路的樹形網絡結構。
其中需要為根橋交換機SWA配置根保護,而非根交換機SWB和SWC均需要開啟BPDU保護和邊緣端口保護。
配置實現
由於華為交換機默認運行MSTP,所以要指定使用RSTP協議。
SWA:全局開啟STP,配置STP模式為RSTP,配置SWA為根橋。
SWB:指定GE0/0/4為邊緣端口,全局開啟BPDU防護,並配合邊緣端口一起使用。
SWC:與SWB配置相同
至此,在RSTP以秒級的時間進行收斂的情況下,各個端口都已經收斂成功。配置驗證如下:
在SWA上查看配置信息:
在SWB上查看配置信息:
在SWC上查看配置信息:
Tips:端口角色釋義
ROOT : 根端口root port,簡稱RP
DESI : 指定端口designated port,簡稱DP
ALTE : 預備端口Alternate port,簡稱AP
下面還會用到端口角色的簡稱,不再贅述
RSTP收斂過程的抓包分析
為了更深入理解RSTP的拓撲收斂過程,我們可以通過抓取數據包的手段進行分析。
(1)首先我們來看交換機根端口的收斂過程。如下圖所示,抓包點為SWB的GE0/0/1
Step 1:剛開始的時候,SWB認為自己是根橋,將自己的所有端口(除邊緣端口外)都設為指定端口。 並向外發送P消息,宣告自己的橋ID等配置信息。
Step 2:當SWB收到屬於SWA的橋優先級更高的BPDU時,會立即發送一個A消息給SWA,並將自己的發送端口改為根端口。並宣告SWA為根橋。
Tips:上圖中可以看出SWA的根橋ID的橋優先級為0。是因為SWA已經通過stp root primary這條命令指定了其為RSTP網絡中的根橋。
(2)假設SWB的根端口發生故障,那么他的指定端口如何快速收斂成根端口呢?
如下圖所示,抓包點分別為SWB的GE0/0/3以及SWC的GE0/0/3。現將SWB的根端口關閉,模擬根端口故障的情況。
Step 1:SWB發現自己的根端口發生故障,隨即將自己作為根橋,然后從自己的指定端口GE0/0/3發送P消息給對端的SWC。
Step 2:SWC從自己的預備端口接收到了次要的BPDU報文,於是將自己的預備端口改為指定端口,並發送本地最優的BPDU報文給SWB。
Step 3:SWB收到更優的BPDU,會立即重新定義端口角色,將原指定端口改為根端口,然后發送A消息給SWC。
至此,對RSTP的全部內容已經介紹完畢。將來有機會還會做幾期MSTP(多實例生成樹協議)的筆記,不過最近想先更新一些比較簡單的網絡基礎筆記,所以下一篇將會介紹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敬請期待。
RSTP快速生成樹協議筆記之(一):STP協議的不足
https://www.cnblogs.com/zylSec/p/14651273.html
RSTP快速生成樹協議筆記之(二):端口角色和端口狀態的改進
https://www.cnblogs.com/zylSec/p/14655908.html
RSTP快速生成樹協議之(三):RSTP對STP的改進以及數據包分析
https://www.cnblogs.com/zylSec/p/14665145.html
RSTP快速生成樹協議之(四):RSTP的保護功能
https://www.cnblogs.com/zylSec/p/14672493.html
RSTP快速生成樹協議之(五):RSTP配置實例與抓包分析
https://www.cnblogs.com/zylSec/p/1467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