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
ISO9241/11中的定義是:一個產品可以被特定的用戶在特定的場景中,有效、高效並且滿意得達成特定目標的程度
ISO 9241-11將可用性概括為三方面:
- 有效性(effectiveness),用戶使用系統完成各種任務所達到的精度(accuracy)和完整性(completeness);
- 效率(efficiency),用戶按照精度和完整度完成任務所耗費的資源,資源包括智力、體力、時間、材料或經濟資源;
- 滿意度(satisfaction),用戶使用該系統的主觀反應,描述了使用產品的舒適度和認可程度。
人機交互專家 Jakob Nielsen 將可用性框架的定義為可學習性質、效率、可記憶性、錯誤、滿意度
可用性測試的概念是:讓一群具有代表性的用戶對產品進行典型操作,同時觀察員和開發人員在一旁觀察,聆聽,做記錄。該產品可能是一個網站,軟件,或者其他任何產品,它可能尚未成型。測試可以是早期的紙上原型測試,也可以是后期成品的測試。可用性最早來源於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人因工程又稱工效學(ergonomics),起源於二戰時期,設計人員研發新式武器時研究如何使用機器、人的能力限度和特性,從而誕生了工效學。涉及多個領域的學科,包括心理學、人體測量學、環境醫學、工程學、統計學、工業設計、計算機等
可用性定義為“用戶能否很好地使用系統的功能”,分為五個因素:
- 可學習性(learnability),用戶可以在短時間內使用系統完成相關任務;
- 效率(efficiency),用戶學會使用系統后,能夠高效率地使用系統;
- 可記憶性(memorability),用戶在一段時間沒有使用系統后,仍然能夠使用系統;
- 出錯(errors),用戶使用系統時能夠少出錯,系統必須防止災難性錯誤發生;
- 滿意度(satisfaction),用戶使用系統主觀上感到滿意。
Shackel(1991)將可用性分為四個因素:有效性(effectiveness)、可學性(learnability)、靈活性(flexibility)、態度(attitude)
通過可用性測試,我們可以:
- 了解真實用戶如何與產品進行交互並;
- 了解真實用戶是否能夠完成指定任務;
- 了解真實用戶完成指定任務需要多久;
- 了解真實用戶對產品與競品的滿意度;
- 確定改進產品可用性問題所需的修改;
- 定性分析可用性並查看是否符合目標;
- 讓設計和開發團隊在開發前發現問題。
李樂山《人機界面設計》一書中,總結了學術論文中高頻使用的「可用性」
【15 種國際可用性測試經典量表】
參考資料:https://zhuanlan.zhihu.com/p/163054315
測試分2種:
1.根據問題做出設計方案,並找到用戶驗證設計方案
2.通過數據發現問題,再找到用戶挖掘問題的原因
產品可用性測試方法分為分析法和實驗法
分析法:常見專家評審、啟發式評估、認知走查、多元走查、一致性檢查
實驗法:常見卡片分類、面對面測試、遠程測試、A/B測試、走廊測試、紙張原型測試、問卷調查
A / B測試:為網站或應用程序的界面或流程制作兩個(A/B)或多個(A/B/n)版本,在同一時間維度,分別讓組成成分相同(相似)的訪客群組隨機的訪問這些版本,收集各群組的用戶體驗數據和業務數據,最后分析評估出最好版本正式采用
【評估方法】
- 認知預演
- 啟發式評估
- 用戶測試法
測試的是產品,而不是使用者。更多地依靠用戶的表現,而不是他們的偏好
啟發式評估
1. 啟發式評估
Jakob Nielsen的十種啟發式評估原則(尼爾森十大交互定律)是行業中最常用的可用性評估原則,除此之外,還有Gerhardt-Powals的認知工程原理、Weinschenk和 Barker的分類、ISO 9421 對話原則等。
Jakob Nielsen倡導的啟發式評估十原則內容
- 系統狀態的可見性:系統應該在合理的時間內做出適當的反饋,始終讓用戶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
- 系統與現實世界的匹配:系統應使用用戶的語言,用戶熟悉的詞語和概念,而不是系統導向的專業術語。遵循現實世界的慣例,使信息以自然和合乎邏輯的順序出現。
- 用戶控制和自由:用戶有時會誤操作,要提供任何時候都能從當前狀態跳出來的出口,保證能夠及時取消或者再運行執行過的操作(支持撤消和重做)。
- 一致性和標准化:不應讓用戶懷疑不同的詞語、情況或行為是否意味着同一件事。保證用戶在同樣的操作下得到相同的結果。
- 預防錯誤:提前預防錯誤的發生,這種防患於未然的設計要比適當的錯誤提示更勝一籌。消除容易出錯的條件或檢查它們,並在用戶采取行動之前讓用戶再次確認是否進行該操作。
- 識別而不是回憶: 通過使對象,動作和選項等可視化,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用戶的認知負擔,使用戶無需回憶,一看就懂。盡量不要讓用戶從當前對話切換到別的對話時還必須記住某些信息,系統的使用說明應該是可見的,或者適當時可以輕易地檢索。
- 靈活性和效率:加速器功能(初次接觸的用戶看不到該功能)通常可以提升專家用戶的操作效率,從而使系統能夠迎合無經驗和有經驗的用戶,允許用戶能夠單獨調整會頻繁使用的操作。
- 審美和極簡主義設計:對話不應包含無關或極少需要的信息,對話中的每條附加信息都會與關鍵信息形成競爭,並降低其相對可見度。
- 幫助用戶識別,診斷和從錯誤中恢復:錯誤消息應以簡單的語言表示,精確地表明問題,並建設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 幫助和文檔:即使系統在沒有幫助文檔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良好,但還是有必要提供幫助和文檔。這樣的信息應該易於搜索,針對用戶要執行任務列出具體步驟。
實施步驟:
招募評價人員----制定評價計划----實施評價---- 召開評價人員會議----總結評價結果----輸出總結性報告
啟發式評估報告(HE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
- 出現問題的界面和位置,關鍵事件或問題出現在用戶界面的哪個位置?
- 啟發式的名稱,引用了十個啟發式原則中的哪一個?
- 被評價為否定或肯定的原因,解釋為什么界面會違反或符合該啟發式?
- 問題的范圍,描述問題的范圍,是貫穿整個產品還是在某個界面?
- 問題的嚴重程度(高/中/低),評估問題的嚴重程度。
- 評定其嚴重程度的理由,給它高/中/低的原因。
- 修復建議,對問題的改進建議。
- 可能的權衡(為什么修復可能會不起作用),提及這些權衡可以增加報告的可信度。
要注意:
- 不應以個人偏好,而應以理論依據進行評價。
- 評價的目的不是挑錯,更應給出合理建議。
- 當團隊意見不一致時,與其爭論不如通過實驗得出結論。
【用戶測試】
常見方法:
- 發聲思考法
- 回顧法
- 性能測試
實施步驟
設計任務:選擇最核心的功能或操作流程作為任務,任務應符合常規操作流程,為任務創建一個應用場景,明確任務的起點和終點,任務不應過於簡單,避免提供線索和描述操作步驟
招募用戶:根據資金預算和日程安排來招募用戶,用戶數量,招募渠道
准備工作:地點與工具的准備,任務相關資料的准備,相關文件的准備,可用性測試劇本的准備
參考資料:http://www.woshipm.com/pd/1016493.html
在做可用性測試的時候,最好是能有攝像、錄屏(包含錄音)在測試過程中,我們要:
- 記錄使用者的操作流程,先點了哪里、后點了哪里,是否產生了停頓?是否有重復操作?這些最好使用錄像記錄
- 記錄用戶反應,是否產生了疑問?思考、皺眉、猶豫、驚訝、歡喜,因此最好有個攝像機能對准用戶的臉,但你也要時刻注意觀察,適當的問他遇到了什么問題,讓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不要深度討論
- 記錄操作方式,用戶是一只手操作還是兩只手操作?左手還是右手?會不會為了點擊某個按鈕,不得不使用兩只手操作?
- 記錄行為習慣,比如他在篩選商品時,是優先篩選價格,還是優先篩選品牌,他購買商品是先看價格還是先看評價?
- 記錄頁面狀態,比如頁面加載速度是不是太慢了?是否出現卡頓、出現BUG等情況?
- 記錄每個頁面的瀏覽時間、瀏覽順序,他在第一屏停留了多久?為什么停留了那么久?在哪一條信息上停留的時間較長?他瀏覽「每個」頁面的先后順序是什么?這些將是設計頁面布局的重要參考
- 記錄細節:頁面加載速度、操作手勢、每個頁面停留時間、每個模塊的查看時間
【一個不錯的可用性測試報告】
bilibiliApp可用性測試:https://zhuanlan.zhihu.com/p/363786610
其中觀點不錯的是績效測試、非重疊軌跡圖分析、熱力圖分析
【可用性測試過程】主要有七個步驟:測試前思考、制作測試原型、撰寫測試腳本、招募測試者、設置測試環境、預測師、正式測試以及測試結果統計分析
測前思考:5w,平台
測前准備:招募測試者,撰寫測試腳本,制作測試原型。
篩選維度從平台、對產品的熟悉程度來考量。
撰寫測試腳本:
結果分析的一般的維度有:a)任務完成度b)致命錯誤c)非致命錯誤d)完成任務的時間e)主觀情緒f)偏好和建議
制作測試原型:高保真的Demo,用Prott,Flinto,proto,墨刀等來制作。
設置測試環境:錄音,錄像,屏幕記錄
錄像和錄屏操作可參考
.攝像機:記錄動作和部分表情
·眼動儀:可以追蹤眼球的焦點軌跡,不適合移動端
·鼠標軌跡記錄:記錄鼠標軌跡,只適用於PC端
·QuickTime (iOS):僅記錄屏幕
·Mobizen (Android):記錄屏幕、手勢
·Display Recorder (iOS):手勢、聲音
·SCR (Android):記錄屏幕、手勢、表情、聲音
·Magitest (iOS):記錄屏幕、手勢、表情、聲音
·Mobizen +AirDroid (Android):現場觀察並記錄手勢、表情、聲音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設備的問題。舉個例子,錄音設備放置的位置會影響錄音的效果。
·測試腳本的問題。測試問題是否足夠清晰。
·訪談的切入以及問題的提問。
·記錄者的記錄。
正式測試:事前接待,暖場介紹,正式提問,結束感謝測試結果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