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域以往被稱為稱為“過程域”,如:配置管理,現在叫做“實踐域”。對於2.0版,則有25個適用的實踐域。與以前版本的CMMI模型一樣,“實踐域”介紹了定義實踐意圖的關鍵活動的要求和描述。
在新模型下,全部25個實踐領都適用於成熟度為三級的組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通用實踐的要求(版本1.3中)不再定義為“通用實踐”,而是被納入特定的實踐域。
以前CMMI開發模型(版本1.3)的成熟度三級僅需要18個“過程域”,而在高成熟度等級(第4和第5級)則另外定義了四(4)個。
行動(Doing)包括用於生產、購買和交付優質解決方案的能力域。
確保質量(ENQ) – 幫助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
需求開發和管理(RDM)使開發人員能夠不斷了解解決方案的需求和期望,並保持更新。
目的:抽取需求,確保利益相關方的共同理解,並統一需求、計划和工作產品。
價值:確保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期望
實踐總結
成熟度等級1
RDM 1.1記錄要求。
成熟度等級2
RDM 2.1抽取利益相關方的需求、期望、約束以及接口或連接。
RDM 2.2將利益相關方的需求、期望、約束以及接口或連接轉換為優先的客戶需求。
RDM 2.3與需求提供者達成對需求含義達成一致。
RDM 2.4獲得項目參與者的承諾,即他們可以落實這些需求。
RDM 2.5開發、記錄和維護需求和活動或工作產品之間的雙向可追溯性。
RDM 2.6確保計划和活動或工作產品與要求保持一致。
成熟度等級3
RDM 3.1開發並持續更新解決方案及其組件的需求。
RDM 3.2開發操作概念和場景。
RDM 3.3分配要落實的需求。
RDM 3.4識別、開發並持續更新接口或連接需求。
RDM 3.5確保需求是必要且充分的。
RDM 3.6在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和約束條件之間取得平衡。
RDM 3.7確認需求,以確保生成的解決方案在目標環境中按照預期工作。
過程質量保證(PQA)可確保遵循過程並產生質量解決方案
目的:確定選定結果的原因,並采取措施防止不良結果的復發或確保正向結果的復發。
價值:解決根本原因問題可避免返工,並直接提高質量和生產率。
實踐總結
成熟度等級1
PQA 1.1識別並解決過程和工作產品問題。
成熟度等級2
PQA 2.1根據歷史質量數據制定、持續更新並遵循質量保證方法和計划。
PQA 2.2在整個項目過程中,根據記錄的過程和適用標准客觀評價選定的已執行過程和工作產品。
PQA 2.3溝通質量和不合規問題並確保解決問題。
PQA 2.4記錄並使用質量保證活動的結果。
成熟度等級3
PQA 3.1在質量保證活動中識別並記錄改進機會。
驗證和確認(VV)可確保滿足要求,並且解決方案可以在目標環境中按預期運行。
目的:驗證和確認包括確認所選解決方案和組件滿足其要求並驗證所選解決方案和組件在其目標環境中滿足其預期用途的活動。
價值:在整個項目中對選定解決方案和組件的驗證和確認增加了解決方案滿足客戶需求的可能性。
實踐總結
成熟度等級1
VV 1.1進行驗證以確保要求得到滿足,並記錄和傳達結果。
VV 1.2進行驗證,以確保解決方案在其目標環境中能夠正常運行,並記錄和傳達結果。
成熟度等級2
VV 2.1選擇用於驗證和確認的組件和方法。
VV 2.2開發,保持更新並使用支持驗證和確認所需的環境。
VV 2.3開發,保持更新並遵循驗證和確認過程。
成熟度等級3
VV 3.1制定,保持更新並使用標准進行驗證和確認。
VV 3.2分析並傳達驗證和確認結果。
同行評審(PR)確定解決方案缺陷或問題。
目的:通過生產者的同行或主題專家(SME)的審查來識別和解決工作產品問題。
價值:通過盡早發現問題或缺陷,降低成本並減少返工。
實踐總結
成熟度等級1
PR 1.1對工作產品進行審查並記錄問題。
成熟度等級2
PR 2.1制定並保留用於准備和進行同行評審的更新程序和支持材料。
PR 2.2選擇要同行評審的工作產品。
PR 2.3使用既定程序對選定的工作產品進行准備並進行同行評審。
PR 2.4解決同行評審中發現的問題。
成熟度等級3
PR 3.1分析來自同行評審的結果和數據。
設計開發產品(EDP)(開發視圖)
技術解決方案(TS)側重於設計和構建產品及產品組件。
目的:設計和構建滿足客戶要求的解決方案。
價值:提供符合客戶要求並減少返工的經濟高效的設計和解決方案。
實踐總結
成熟度等級1
TS 1.1構建滿足要求的解決方案。
成熟度等級2
TS 2.1設計並構建滿足要求的解決方案。
TS 2.2評估設計並解決已發現的問題。
TS 2.3提供使用該解決方案的指南。
成熟度等級3
TS 3.1制定設計決策標准。
TS 3.2為選定的組件開發替代解決方案。
TS 3.3執行構建,購買或重用分析。
TS 3.4根據設計標准選擇解決方案。
TS 3.5開發,保持更新並使用實施設計所需的信息。
TS 3.6使用既定標准設計解決方案接口或連接。
產品集成(PI)涵蓋了產品和產品組件的組裝以及它們向客戶的交付,並確保包含所需的功能和質量特征。
目的:集成並交付解決功能和質量要求的解決方案。
價值:為客戶提供滿足或超過其功能和質量要求的解決方案,從而提高他們的滿意度。
成熟度等級1
PI 1.1組裝解決方案並交付給客戶。
成熟度等級2
PI 2.1開發,保持更新並遵循集成策略。
PI 2.2開發,保持更新並使用集成環境。
PI 2.3開發,保持更新並遵循程序和標准來集成解決方案和組件。
PI 2.4在集成之前,請確認每個組件均已正確識別,並已根據其要求和設計進行操作。
PI 2.5評估集成組件以確保符合解決方案的要求和設計。
PI 2.6根據集成策略集成解決方案和組件。
成熟度等級3
PI 3.1在解決方案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查看並保留更新的接口或連接描述,以確保其覆蓋范圍,完整性和一致性。
PI 3.2在集成之前,請確認組件接口或連接符合接口或連接說明。
PI 3.3評估集成組件的接口或連接兼容性。附加的PA說明信息。
交付和管理服務(“服務”視圖)
服務交付管理(SDM)包括根據已建立的服務級別協議交付服務。
目的:交付服務並管理服務交付系統。
價值:通過提供達到或超過客戶期望的服務來提高客戶滿意度。
實踐總結
成熟度等級1
SDM 1.1使用服務系統來提供服務。
成熟度等級2
SDM 2.1制定,記錄,保持更新並遵守服務協議。
SDM 2.2根據服務協議接收和處理服務請求。
SDM 2.3根據服務協議提供服務。
SDM 2.4分析現有服務協議和服務數據,以准備更新或新的協議。
SDM 2.5開發,記錄,保持更新並遵循操作和更改服務系統的方法。
SDM 2.6確認服務系統已准備就緒,可以支持服務的交付。
成熟度等級3
SDM 3.1開發,記錄,保持更新並使用組織標准服務系統和協議。
戰略服務管理(STSM)包括開發和保留與戰略需求和計划兼容的更新標准服務組合。
目的:開發和部署與戰略業務需求和計划兼容的標准服務。
價值:通過使標准服務與客戶需求保持一致,增加實現業務目標的可能性。
實踐總結
成熟度等級1
STSM 1.1列出當前服務。
成熟度等級2
STSM 2.1開發,保持更新並使用當前服務的描述。
STSM 2.2收集,記錄和分析有關戰略需求和服務交付能力的數據。
STSM 2.3開發,保持更新並遵循一種方法,以根據戰略需求和能力提供新的或更改的服務。
成熟度等級3
STSM 3.1開發,保持更新並使用一組組織標准服務和服務級別。
供應商協議管理(SAM)包括:開發和更新供應商協議,並確保供應商和買方根據供應商協議的條款執行
目的:與選定的供應商建立協議,確保供應商和收購方在協議過程中按照條款執行,並評估供應商的可交付成果。
價值:在收購方和供應商之間提供明確的了解,以最大程度地達成商定的交付供應商可交付成果的努力。
實踐總結
成熟度等級1
SAM 1.1制定並記錄供應商協議。
SAM 1.2接受或拒絕供應商的可交付成果。
SAM 1.3流程供應商發票。
成熟度等級2
SAM 2.1按照供應商協議中的規定監視供應商,並保持協議更新。
SAM 2.2執行供應商協議中指定的活動。
SAM 2.3接受已購買的供應商可交付成果之前,請確保已滿足供應商協議。
SAM 2.4根據供應商協議管理供應商提交的發票。
成熟度等級3
SAM 3.1選擇技術供應商的交付品進行分析和進行技術審查。
SAM 3.2根據供應商協議中的標准選擇和監視供應商的流程和可交付成果。
成熟度等級4
SAM 4.1選擇度量並應用分析技術來定量管理供應商的績效,以實現質量和過程績效目標。
管理包括用於計划和管理工作以及員工隊伍的能力范圍
計划和管理工作–涉及確定需要完成的工作量,計划和安排工作,然后確保按照計划和時間表完成工作。 它還確保資源足以滿足計划和時間表。
估算(EST)包括預測開發,獲取或交付解決方案所需工作的規模,工作量和成本
目的:估算開發,獲取或交付解決方案所需的工作量,工作量,持續時間,成本以及資源。
價值:估計為做出承諾,計划和減少不確定性提供了基礎,這可以及早采取糾正措施並增加實現目標的可能性。
實踐總結
成熟度等級1
EST 1.1制定高級估計以執行工作。
成熟度等級2
EST 2.1開發,保持更新並使用估計范圍。
EST 2.2開發並保持有關解決方案規模的最新估計。
EST 2.3根據規模估算,制定並記錄工作量,工期和成本估算及其解決方案的原理。
成熟度等級3
EST 3.1制定並更新記錄的估算方法。
EST 3.2使用組織度量存儲庫並處理資產以評估工作。
計划(PLAN)涉及:使用估算來制定工作計划,時間表和預算;在時間表和預算范圍內確定完成計划所需的資源;獲得利益相關者對工作計划的承諾
目的:制定計划以描述在組織的標准和約束范圍內完成工作所需的內容,包括:預算;日程;資源需求,能力和可用性;質量;功能要求;風險與機遇
計划還描述:要執行的工作;適用的標准流程,資產和裁縫指南的組織集合;依賴關系;誰負責這項工作;與其他計划的關系;利益相關者及其作用
價值:優化成本,功能和質量,以增加達到目標的可能性。
實踐總結
成熟度等級1
PLAN 1.1制定任務清單。
PLAN 1.2將人員分配給任務。
成熟度等級2
PLAN 2.1開發並更新完成工作的方法。
PLAN 2.2為執行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計划。
PLAN 2.3根據記錄的估算,制定並保持預算和進度計划的更新。
PLAN 2.4計划已確定的利益相關者的參與。
PLAN 2.5計划過渡到運營和支持。
PLAN 2.6通過協調可用和估計的資源來確保計划是可行的。
PLAN 2.7制定項目計划,確保其內容之間的一致性,並保持更新。
PLAN 2.8審查計划並從受影響的利益相關者那里獲得承諾。
成熟度等級3
PLAN 3.1使用組織的一組標准流程和定制指南來制定,保持更新並遵循項目流程。
PLAN 3.2使用項目流程,組織的流程資產和度量存儲庫來制定計划並保持更新。
PLAN 3.3識別並協商關鍵的依賴項。
PLAN 3.4為項目環境進行計划,並根據組織的標准對其進行更新。
成熟度等級4
PLAN 4.1使用統計和其他定量技術來開發和保持項目流程的更新,以實現質量和流程績效目標。
監視和控制(MC)提供了對進度的了解,因此當績效明顯偏離計划,進度和預算時,可以采取適當的糾正措施。
目的:提供對項目進度的了解,以便在績效明顯偏離計划時采取適當的糾正措施。
價值:通過盡早采取行動來針對明顯的性能偏差進行調整,增加達到目標的可能性。
實踐總結
成熟度等級1
MC 1.1記錄任務完成情況。
MC 1.2識別並解決問題。
成熟度等級2
MC 2.1根據規模,工作量,進度,資源,知識和技能以及預算的估計值跟蹤實際結果。
MC 2.2跟蹤確定的利益相關者和承諾的參與。
MC 2.3監視向操作和支持的過渡。
MC 2.4當實際結果與計划結果有顯着差異並設法解決時,請采取糾正措施。
成熟度等級3
MC 3.1使用項目計划和項目流程來管理項目。
MC 3.2管理關鍵的依存關系和活動。
MC 3.3監視工作環境以發現問題。
MC 3.4與受影響的利益相關者一起管理和解決問題。